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师一个错误的用人策略,为西晋灭亡埋下祸根

司马师一个错误的用人策略,为西晋灭亡埋下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唯物历史观 访问量:827 更新时间:2024/2/16 11:45:44

三国时期,一个长达上百年的大分裂时期,最终的赢家不是曹操刘备孙权,而是司马家族。在曹魏后期,曹操的后人已经是无法掌握曹魏,取而代之的是司马家族。司马家族从曹操时期就开始发迹,一直到司马懿晚年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司马懿的后代开创了西晋王朝。由此结束了大分裂时期。

西晋是结束三国战乱,开辟大一统的朝代。中原地区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战乱后,人心思定。经历了上百年的战乱,由此开创大一统王朝,属实不易。作为三国结束后的大一统王朝,西晋仅仅存在了51年的时间,为何一个大一统王朝如此短暂呢?造成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皇室封建的恢复,中央权力孱弱以及吏治腐败等,但归根结底仍是用人(吏治)与制度两个问题。

除了用人和制度之外,司马师说过一句话,也成为了西晋灭亡的根本。司马师曾说“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司马师的这席话,有多种理解方式。首先要说,苞指的是一个人,此人叫做石苞。石苞是帮助西晋建立的一个重要人物。

甚至可以说,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功臣。魏明帝的青龙年间,石苞被司马师重用,对外界传达的信息就是不问出身,只要有才能,忠于司马家族,就能得到重用,以此来延揽人才,获取支持。司马师的这句话,看似没什么,但是这造就了西晋的一个用人标准,这个用人标准,害惨了西晋。

根据记载来看,司马师重用人才,但是这个人才是不论品行如何的。只要有才能,且拥护西晋政权的,不论德行如何,都可得到重用。司马师的这种方法,造成了整个西晋的吏治环境异常宽松,且赏罚不明,最终演变成异常腐败、攀比的风气。有很多西晋时期的官员,都将西晋推向了灭亡。

何曾出身于世家大族,是司马懿的忠实支持者。在《晋书·列传第三》中,多次记载了何曾与司马家族之间亲密的关系。何曾不仅仅与司马懿同进同退,更是直接参与了司马师废除魏少帝曹芳一事。何曾的德行是贪得无厌、睚眦必报,私生活更是极尽奢华。更可恨的是,整个何氏家族都是这种风气。

史书对何曾的行为举止进行了这样的记载“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何曾一族都处在放纵贪婪的状态。即使史光、李熹等人分别弹劾何曾,但是都被司马炎以“重臣无所问”的理由回绝了。权力掌握在这群人手中,西晋焉能长存?

另一位为西晋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裴秀。裴秀同样出自世家大族,也是被司马氏拉拢过来的世家力量。裴秀的品德相比何曾要稍微好一些,但是仍然有不少瑕疵。裴秀的问题也在于追逐利益。也就是说,裴秀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这样的人做了大官,西晋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裴秀很可能参与了卖官鬻爵的勾当,同时他还私占官田。这些以公谋私的行为,都不应该是一个朝廷重臣该做的事情。西晋时期另一个人物就是石崇,历史上有石崇斗富的故事。石崇依靠着打家劫舍积攒了大量的钱财,据说是“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

最为著名的就是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虽然王恺贵为皇亲国戚,却完全不是石崇的对手,可见石崇聚敛钱财之多,也可知其伤百姓之深。就这这么一位祸国殃民的人,司马炎还是对他不加惩处,仍然重用。综合上来说,整个西晋政权的用人策略(吏治)出现极大的失误。司马师“唯才是举”的思想,为西晋政权的早亡埋下了祸根。

标签: 司马师

更多文章

  • 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这么团结

    历史人物编辑:泾蓝杂说标签:司马师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忍者神龟’。熬死了曹氏政权的几代领导人,从曹操、曹丕、曹叡,到了曹芳这一代,曹魏政权已经大部分被司马氏掌控了。最重要的是司马懿还熬死了蜀汉政权的诸葛亮!然而司马懿死之后,他最重要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在权力面前反目成仇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司马懿家庭教育很棒

  • 三国鼎立:司马师亲征毋丘俭,大权复归司马昭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司马师

    三国鼎立:司马师亲征毋丘俭,大权复归司马昭未几,已是一年上元,庆贺方才告毕,忽报扬州都督毋丘俭与刺史文钦,托名讨逆,渡淮前来。司马师方病目瘤,延医割治,在府养病,闻得此报,急召河南尹王肃,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锺会等,入议军情;且与语道:“我本欲亲征叛乱,可惜目瘤未愈,不能出行。”锺会起答道:“此事非大

  • 司马懿在最后将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因为司马师够狠

    历史人物编辑:俊生近代史标签:司马师

    第一、当时的世家最看重的就是礼法,司马懿也是在兄长和父亲去世后才以嫡次子的名义继承整个司马家,成为家主的。第二、司马师作为当时还是家主司马懿的嫡长子,天生就肩负着整个司马家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司马懿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事情,这件事情关乎到司马家几千人口的礼法问题,正是因为这样司马懿作为家主才更不能因为自己

  • 考虑到这3个方面的原因,司马懿最终选择司马师当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司马师

    司马懿为什么传位给司马师,而非司马0昭呢?跟司马师相比,司马昭的性格更为沉静,而且更像是政治家。根据大众的眼光来看,把位置传给司马昭,比让司马师当接班人更好一点的。那为什么司马懿还是选择了司马师?主要有这三点原因:一、避免内部争斗司马懿是通过政变夺取的权力,而且还把曹魏的当权者监视起来,同时打压反对

  • 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司马昭却不内斗?司马懿五个字说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司马师

    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詹·拉·洛威尔自古帝王无亲情,因此才有了无数皇室血案的发生,子杀父,在皇室家族也不过寻常事,更何况兄弟之间!比如,玄武门之变时的千古一帝唐太宗,不就是如此,杀了哥哥弟弟不说,还让无数侄儿陪葬。那么事情真都如此,还是也有特例?其实特例还是有的,那就是司马懿

  •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为何没有因为权力而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司马师

    司马师和司马昭之所以没有内斗,其实是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第一,他们在世的时候,司马家的权势还没有达到最稳固的程度。司马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篡取曹家的权力。面对最大的敌人,自然要先团结一致。第二,这哥俩活得都不算太长,最后成功篡取曹家的,是司马昭的儿子。而此时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早就已经挂了。所以

  • 同样是谋士,别人给主子出好主意,郭图出的主意偏专坑主子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郭图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各势力主纷纷崛起,并为争夺天下霸权而闹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哪位势力主手中掌控的谋士越多和越有能耐,那他就越有希望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真正的霸主。正因为如此,当时包括曹操(即魏太祖)和刘备在内的诸多势力主才纷纷拉拢各大知名谋士入伙。而且他们拥有的谋士也确实给他们出了很多好主意,

  • 袁绍离天子最近,为何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弊端其实郭图看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郭图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之后,东汉实际上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无论是董卓还是李傕郭汜等人就算是曹操等人都不敢贸然称帝,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当时汉朝虽然名存实亡,可是汉廷统治天下将近400年,在士子和百姓之中还是拥有很强的人气的,贸然推翻汉朝统治必然会遭到“群起攻之”。当时淮南的袁术想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 郭图,不愧是三国中最坑的谋士,袁绍大军因他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郭图

    三国时期分出了很多股势力,每一股势力都想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最终得到胜利的却只有三个队伍,分别组建了魏蜀吴三国。而在这三个国家当中,每一位君主都有一个了不得的谋士。比如说刘备旗下的谋士是诸葛亮,曹操的身边有许攸,孙权的手下有周瑜。但是在那个时期,不是所有的谋士都是明智的,也有特别坑的谋士,其中最

  • 河北多英豪-郭图,逢纪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郭图

    袁绍麾下谋主众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就有江湖,何况一方霸主?袁绍有三个儿子,但是儿子袁熙属于那种与世无争的,或者说自知竞争力不强的,因此参与袁绍麾下继承人争夺的只有两派,一派以郭图,辛评为首,支持大公子袁谭;另一派以审配,逢纪为首,作为冀州本土大家族,支持袁尚,袁绍活的时候还好说,凭借自己的威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