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河北多英豪-郭图,逢纪

河北多英豪-郭图,逢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境界大天下 访问量:1962 更新时间:2023/12/18 11:59:03

袁绍麾下谋主众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就有江湖,何况一方霸主?袁绍有三个儿子,但是儿子袁熙属于那种与世无争的,或者说自知竞争力不强的,因此参与袁绍麾下继承人争夺的只有两派,一派以郭图,辛评为首,支持大公子袁谭;另一派以审配,逢纪为首,作为冀州本土大家族,支持袁尚,袁绍活的时候还好说,凭借自己的威望可以压住这些人,可是他的优柔寡断以及最后才决定继承人,还没留下明确的证据,再有曹操的推手,兄弟倪墙就顺其自然了,也因此造就了很多悲剧,那些谋主,自然也会有截然不同的下场。

郭图,字公则,颖川人,和郭嘉一样都来自颖川,二人有没有关系不清楚,反正都在汉末这段历史上登场了,且各为其主。早先在颖川太守麾下任职而小有名声,后来董卓入京,挟天子以令诸侯,韩馥做了冀州牧,也就征召自己的同乡,郭图因此到韩馥麾下效力,191年,袁绍打起了冀州的算盘,郭图也看好袁绍,于是和辛评,高干等人一同游说韩馥,韩馥没有主见之下,也就同意了这个荒唐的建议,袁绍就这样占据了冀州,郭图也正式投奔袁绍帐下。195年冬天,天子被李傕郭汜等逼迫,过得很艰难,无奈之下下召勤王,沮授建议袁绍前去迎奉天子,可以讨伐不臣,将邺城当作皇宫,以此为根基招揽天下士人,但是郭图和淳于琼等人表示反对,认为对自己不利,最后双方辩论后因为袁绍自己本来就不愿意迎接,这件事儿就这样隔下,不过据三国志记载,郭图也是劝谏袁绍迎接天子的,想来也是,能成为一方霸主谋士的,哪个能不明白天子这块招牌的含金量,只能说因为袁谭的原因,郭图被黑的比较严重。199年,袁曹决战之前来参谋会,袁绍挑出来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准备和曹操大战,沮授认为打公孙瓒已经很累了,这时候不应该大动干戈,应该先上表天子,之后囤兵黎阳,三年疲曹政策。袁绍对这个政策不满意,郭图,审配提出了直接决战的方针,认为曹操现在很虚弱,我们兵多将广,直接梗推过去就是了,双方辩论到最后,沮授不明白袁绍的心思,袁绍想着在正面战场上击破曹操,加上审配等人确实说的没啥毛病,既然能迅速一统天子,何必再等三年呢?之后郭图乘势说了一点沮授的坏话,拿到了沮授的兵权,排挤了一下政敌,顺带实现了自己的进攻计划。官渡之战,屡次错失先机,颜良文丑先后被杀,这时候沮授再次建议撤军修整,而被怒火冲昏头脑的袁绍已经不管这些了,郭图又趁机说点坏话,沮授就这样被关押,后来撤退的时候都没能把他带回,最终死于曹营。郭图不仅仅诬陷沮授,审配,张郃哪个他也来两下,最终搞得张郃高览投奔了曹操,官渡战败后撤回河北,不久后袁绍就去世了,留下了继承人问题。当时郭图兵权被剥夺,传出来袁谭被过继给袁基,我想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如果袁绍选择袁谭,不会剥夺他的支持者兵权,因此袁谭很不满,自立为车骑将军,和袁尚对峙,在曹操撤军后,袁谭调转矛头对准了袁尚,结果不是袁尚对手,后来派出辛毗引狼入室,最终被曹操击败,205年一月,南皮城破,郭图也死于乱军之中。

逢纪,字元图,南阳人,在汉灵帝驾崩后,何进招募贤能之士辅助自己,逢纪这时候入京,和袁绍结识,后来董卓入京,袁绍和董卓翻脸,带着许攸,逢纪逃出到了冀州,依靠韩馥提供粮食而生存,久而久之,也就对韩馥的冀州起了心思,191年,袁绍觉得一直靠韩馥不是个事儿,于是逢纪为他献上了反客为主,一面传信公孙瓒发兵南下,传出消息后引起韩馥恐慌,再派出人游说韩馥,让他让出冀州,慌乱之下,韩馥多半会答应,结果如逢纪所计划的一样,不过是公孙瓒无功而返,和袁绍结仇。这些袁绍不在意,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占据了冀州,随后就是南征北战,有更多的谋主投奔袁绍,逢纪因此被掩盖其风华,知道官渡之战之前,大帐议论军情,沮授认为三年疲曹,休养生息才是当务之急;郭图建议进军,田丰,逢纪等各有各的说法,把优柔寡断的袁绍搞得一头懵逼,最终田丰被下狱,结果战事失利,袁绍悔不听田丰之言,逢纪一句田丰大笑送掉来田丰性命,可见二人不和。之后审配两个儿子被曹军俘虏,郭图诬陷审配,是逢纪站出来替审配说话,因为他需要盟友,不能坐视郭图做大,随即他抛却和审配私人恩怨,力挺审配而得袁绍嘉奖,至此审配,逢纪二人抛却前嫌,共同辅助袁尚。袁绍去世后,袁家分了山头,二人共同辅助袁尚,这时候曹操派兵来犯,袁谭以请求支援为由,向袁尚索要兵马粮草,结果袁尚派出了逢纪支援,之后袁谭的求援都被审配拒绝,额,可能两人关系并没有改善?还是郭图又说了逢纪的“好话”,总之,一怒之下袁谭砍死了逢纪,随后和袁尚对战,结果兵败,兄弟倪墙,导致了河北的沦陷。

可以说相比其他谋士,这两位谋士的私心更重一些,排除异己,不明大势,拥立公子,挑拨内斗,这也是袁绍会输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些世家之间矛盾重重,抓住机会就内斗,而已根本无法调和,也制止不了。郭图不聪明吗?一个能跟随曹操多年的谋主,最后怎么会屡次犯错?逢纪呢?那种能提出反客为主,赚取冀州的,最后落得什么下场?只能说袁绍的优柔寡断助涨了这些,最终河北四州沦落为曹老板成功路上的一块踏脚石,而已。

标签: 郭图

更多文章

  • 曹操杀了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怼一语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单向开放标签:杨修

    曹操杀了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怼一语成千古名言世界上能够毫无保留对自己好的人,除了父母已经找不到其他人了。古有春晖寸草,孟母三迁来表示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后也有卧冰求鲤,乌鸦反哺来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回报。其实表达父母之爱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舐犊情深,老牛舔犊,而要想知道它的由来,还得从曹

  • 杨修被杀后,曹操试探其父杨彪态度,杨彪一句话让曹操杀意全无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杨修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尔虞我诈的三国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有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有的口若悬河,舌如利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无论是君主,还是州牧,都在三国这样一个大舞台展现自己的抱负与才华。比如人们所熟知的曹操、刘备、郭嘉、赵云、诸葛亮等等,每个

  • 司马懿为何能够明哲保身,杨修却早早被杀,原因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小马姑娘标签:杨修

    《三国演义》凭借其奇妙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人物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狂热的粉丝。在猛将如云的战乱年代,各大割据政权之间都充斥着各种阳谋阴谋,玩弄政治的智慧家们令无数三国迷为之倾倒。三国时期有许多谋士凭着个人魅力名垂千古,司马懿和杨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就他们二人相比,司马懿狼子野心,杨修爱耍滑头,其实杨修的

  • 从杨修的悲剧 看HXJ的被质疑和辩解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杨修

    从杨修的悲剧 看HXJ的被质疑和辩解稍微了解三国的国人都知道鸡肋的典故,这个典故是杨修用性命换来的教训。曹操征讨汉中进攻刘备,对峙困于斜谷界口,陷入进退两难,欲进兵,被马超拒,欲回朝,又恐被耻笑,心中正犹豫不决,厨房端进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鸡肋,正沉吟,夏侯敦入帐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鸡肋!”。

  • 曹操杀了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的回答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杨修

    作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才子,杨修的聪明才智甚至连曹操都不得不佩服。然而也正是这份过人的才智,杨修招来了杀身之祸,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处死。不过从来做事都讲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却没有把杨修的家族连根拔起,反而“心慈手软”地只杀了杨修一个人。那么,杨修到底是怎样得罪了曹操,以至于惨遭

  • 曹操处死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何不开心?杨彪回怼17个字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杨修

    曹操和杨修都是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人物,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杨修则是一个恃才放旷的人。他作为丞相曹操府上的主簿,深得曹植的欣赏和推崇,并在“夺嫡事件”中站在了曹植一方,这也是曹操杀杨修的真实原因。杨修作为东汉太尉杨彪之子,被狡诈的曹操杀害之后,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在他死后曹操问其父杨

  • 曹操杀死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一语已成千古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杨修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以一句对历史规律的精炼总结,开启《三国演义》120卷浩浩荡荡的历史风云。他从东汉末年写至西晋初年,将近百年的群雄割据、权谋暗算刻画得入木三分,上千名英雄人物也随之跃然纸上,牵动亿万读者的心弦。在《三国演义》中,谋士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 曹操杀了杨修后,问其父杨彪因何消瘦,杨彪轻叹一句,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咸鱼话史标签:杨修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麾下才华横溢的谋士杨修,是个聪睿超群但同时又骄傲自信的人,按理来说这样一个智者本应被惜才爱才的曹操信重,日渐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但杨修却在刚刚小有名气的时候便丢掉了性命,被曹操借“鸡肋事件”将其除之而后快。杨修死后,其父杨彪心中的丧子之痛久久难消,曹操看见了便问杨彪何故消瘦至

  • 鸡肋之后,司马懿的酒与杨修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杨修

    “想去见杨修?”曹操凝神看着舆图,并未回身。语气虽不徐不疾,却足以让令人难以畏惧。 “相携一路走来,临到终时,理应有此一别。”司马懿语气极为恭谨,全身跪伏在地上,将脸紧紧地贴在地面,无法看清神色。曹操转过身,很认真地着司马懿,未语。司马懿陡然紧张,身体不自觉地战战兢兢,微微

  • 如杨修不事曹操,另有主公,还会被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杨修

    如果换个人做主公,杨修的结局真不一定如此凄惨,我们看下曹操为何要杀杨修,有以下几个说法:*杨修爱耍小聪明说。一、“阔字门”,一次曹操修建花园,走到门前时,皱了皱眉头,啥也没说提笔在门框上写了个“活”字,人皆不解,唯杨修矜持一笑,道:“丞相嫌此门太窄,门内一活,岂不是阔字?”二、“梦中人”,曹操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