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为何没有因为权力而反目成仇?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为何没有因为权力而反目成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大盘点 访问量:2890 更新时间:2023/12/26 1:38:37

司马师司马昭之所以没有内斗,其实是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第一,他们在世的时候,司马家的权势还没有达到最稳固的程度。司马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篡取曹家的权力。面对最大的敌人,自然要先团结一致。

第二,这哥俩活得都不算太长,最后成功篡取曹家的,是司马昭的儿子。而此时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早就已经挂了。所以哥俩压根也没有内斗的机会。

关于这个权利问题,在历史上反目成仇的故事出现太多了。没牵扯到权利的时候,兄弟之间还好的不要不要的了,一旦牵扯到权利,立马变脸,反目成仇。甚至有的还直接就干掉了自己的兄弟,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还有就是比较出名的清朝的九子夺嫡,最后老四成功上位,对他威胁最大的老八,后来都是没什么好下场的。从这两个例子就不难看出,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即使是最亲的亲人,血浓于水的关系,在权利面前也会变得什么也不是,更何况大多数的胜利者们,都是沾着自己兄弟的鲜血,没有几个是干干净净的走上权力的最高峰。

但是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两兄弟,却难能可贵地避开了这个问题。他俩不仅没有翻脸不认人,反而还团结一致的。他俩这一生也没有发生过骨肉相残的这种悲剧。

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其中司马师和司马昭,是这九个当中最最优秀的两个,他们两兄弟都是由司马和他的正宫媳妇张春华所生。

当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兵变的时候,就是由司马师亲自率领兵马来控制京都。这场兵变顺利的成功以后,司马师被加封为卫将军,最后司马懿成功的接管了朝政。

司马师在父亲司马懿死了以后,以抚军大将军一职辅政,独揽朝中的大权。但是,司马师这个人是很有才的人,他接管了朝政以后,开始重新制定选拔朝廷官员的重要标准,并且命令朝中的百官推荐有才能的人,让这些贤能之士各自掌管各自的职责,开始整顿朝政。

不光如此,司马师在军事方面上也是有着很高的才华的。司马师曾经在新城之战当中,就成功的运用了自己的计谋,击败了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相对来说,司马昭的才能,就比他哥哥司马师差了那么一点。在面对危机和计谋时,司马师的处理能力也是远远高于司马昭的。再加上司马师嫡长子的身份,所以在司马师活着的时候,司马昭是不可能去和他哥哥竞争的。

而且,司马家是通过兵变才掌握了朝政。虽然当时在表面上看起来是风平浪静,但其实暗地里反对司马家的人还有很多的。面对危机四伏的情况,司马昭也是个聪明人,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和哥哥内斗争权。另外,就在不久之前,曹家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曹家的衰落,正是因为曹家内部的争权夺位,才让司马家能够在内斗之中找到了机会,得到了掌握政权的机会。也是通过这个事情,司马师和司马昭得到了一个教训,所以他俩不会像曹魏宗亲那样做。

出于对曹魏的这个教训,以及司马家的利益,司马昭当时真的是尽心尽力地帮助他哥哥,巩固朝政。当然,等到司马师死后,司马家就彻底由司马昭来把控了。而且此时的司马昭,野心之大,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另外,司马师并无子嗣,司马昭就想了一招,他把他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到了司马师那里,两人的利益得以捆绑在一起。这样一来的话,他俩的关系就谁也离不开谁。所以,一些无谓的冲突也就是能不产生尽量就不产生了。

待司马师死了以后,大权就顺利地牢牢地掌握在了司马昭的手里。当时的政权依然还是曹魏的,只不过真正拥有掌握权的,还是司马家。这期间还有一个外部矛盾,那就是曹魏一直在这个时间里,征讨东吴和蜀汉。天下没有统一,曹魏政权也还没完全落入自家手里,哥俩自然也就来不及内斗。

司马家统一三国,可以说是由他们司马家的祖孙三代,共同努力经营的成果!如果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活的时间稍长一些。活到了三国一统,活到了篡魏建晋,说不定也会开始因为权力而内斗呢!

标签: 司马师

更多文章

  • 同样是谋士,别人给主子出好主意,郭图出的主意偏专坑主子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郭图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各势力主纷纷崛起,并为争夺天下霸权而闹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哪位势力主手中掌控的谋士越多和越有能耐,那他就越有希望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真正的霸主。正因为如此,当时包括曹操(即魏太祖)和刘备在内的诸多势力主才纷纷拉拢各大知名谋士入伙。而且他们拥有的谋士也确实给他们出了很多好主意,

  • 袁绍离天子最近,为何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弊端其实郭图看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郭图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之后,东汉实际上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无论是董卓还是李傕郭汜等人就算是曹操等人都不敢贸然称帝,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当时汉朝虽然名存实亡,可是汉廷统治天下将近400年,在士子和百姓之中还是拥有很强的人气的,贸然推翻汉朝统治必然会遭到“群起攻之”。当时淮南的袁术想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 郭图,不愧是三国中最坑的谋士,袁绍大军因他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郭图

    三国时期分出了很多股势力,每一股势力都想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最终得到胜利的却只有三个队伍,分别组建了魏蜀吴三国。而在这三个国家当中,每一位君主都有一个了不得的谋士。比如说刘备旗下的谋士是诸葛亮,曹操的身边有许攸,孙权的手下有周瑜。但是在那个时期,不是所有的谋士都是明智的,也有特别坑的谋士,其中最

  • 河北多英豪-郭图,逢纪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郭图

    袁绍麾下谋主众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就有江湖,何况一方霸主?袁绍有三个儿子,但是儿子袁熙属于那种与世无争的,或者说自知竞争力不强的,因此参与袁绍麾下继承人争夺的只有两派,一派以郭图,辛评为首,支持大公子袁谭;另一派以审配,逢纪为首,作为冀州本土大家族,支持袁尚,袁绍活的时候还好说,凭借自己的威望可

  • 曹操杀了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怼一语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单向开放标签:杨修

    曹操杀了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怼一语成千古名言世界上能够毫无保留对自己好的人,除了父母已经找不到其他人了。古有春晖寸草,孟母三迁来表示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后也有卧冰求鲤,乌鸦反哺来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回报。其实表达父母之爱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舐犊情深,老牛舔犊,而要想知道它的由来,还得从曹

  • 杨修被杀后,曹操试探其父杨彪态度,杨彪一句话让曹操杀意全无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杨修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尔虞我诈的三国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有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有的口若悬河,舌如利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无论是君主,还是州牧,都在三国这样一个大舞台展现自己的抱负与才华。比如人们所熟知的曹操、刘备、郭嘉、赵云、诸葛亮等等,每个

  • 司马懿为何能够明哲保身,杨修却早早被杀,原因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小马姑娘标签:杨修

    《三国演义》凭借其奇妙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人物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狂热的粉丝。在猛将如云的战乱年代,各大割据政权之间都充斥着各种阳谋阴谋,玩弄政治的智慧家们令无数三国迷为之倾倒。三国时期有许多谋士凭着个人魅力名垂千古,司马懿和杨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就他们二人相比,司马懿狼子野心,杨修爱耍滑头,其实杨修的

  • 从杨修的悲剧 看HXJ的被质疑和辩解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杨修

    从杨修的悲剧 看HXJ的被质疑和辩解稍微了解三国的国人都知道鸡肋的典故,这个典故是杨修用性命换来的教训。曹操征讨汉中进攻刘备,对峙困于斜谷界口,陷入进退两难,欲进兵,被马超拒,欲回朝,又恐被耻笑,心中正犹豫不决,厨房端进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鸡肋,正沉吟,夏侯敦入帐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鸡肋!”。

  • 曹操杀了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的回答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杨修

    作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才子,杨修的聪明才智甚至连曹操都不得不佩服。然而也正是这份过人的才智,杨修招来了杀身之祸,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处死。不过从来做事都讲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却没有把杨修的家族连根拔起,反而“心慈手软”地只杀了杨修一个人。那么,杨修到底是怎样得罪了曹操,以至于惨遭

  • 曹操处死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何不开心?杨彪回怼17个字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杨修

    曹操和杨修都是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人物,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杨修则是一个恃才放旷的人。他作为丞相曹操府上的主簿,深得曹植的欣赏和推崇,并在“夺嫡事件”中站在了曹植一方,这也是曹操杀杨修的真实原因。杨修作为东汉太尉杨彪之子,被狡诈的曹操杀害之后,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在他死后曹操问其父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