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主张,刘备在占有荆州六郡以后,开始谋取益州。
机会说来就来,公元211年,刘璋主动邀请刘备进入益州。
公元212年12月,刘备与刘璋正式决裂,虽然刘备军只用了数月时间便兵临成都城下,但包围成都将近一年时间,刘璋才宣布投降。
公元214年5月,刘备正式夺取益州,至此,刘备集团基本上完成了“跨有荆、益”的战略主张。
但是,刘备占据的益州并非完整的益州,刘备占据的荆州也非完整的荆州,益州的汉中郡,早就已经被张鲁占据,荆州的南阳郡、南郡北部(襄阳郡)、江夏郡北部依然在曹操手上。
当初,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南四郡和江夏郡西部,孙权则占有南郡南部(江陵)和江夏郡东部(关于江夏郡,大多数百科资料都说孙权占据了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南部,但是据笔者考证,江夏郡郡治夏口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处于刘备控制之下,而孙权仅仅占据江夏郡东部一小部分。)
周瑜死后,鲁肃说服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孙权得知刘备占据益州以后,派遣使者要求刘备将荆州交给他,史书上也没有明说孙权索要的是刘备占据的所有荆州地域还是南郡,这里就不细谈了。
由于荆州是《隆中对》战略实现的关键,南郡又是荆州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荆南四郡地处偏僻,不与曹操势力相连接,地盘虽然大,但是战略意义并不大。但失去南郡,刘备将无法从荆州方向进攻曹操,“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出于这个考虑,刘备拒接归还南郡,让使者转告孙权说:“等我夺取了凉州,再把我占据的整个荆州区域都给你。”
孙权得知刘备拒绝交还南郡,心想,既然你不肯还南郡,那我要你荆南三郡总可以了吧,于是派遣官吏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上任,却被关羽驱逐。
在公元215年,孙权索性撕破脸皮,命令吕蒙率军进攻荆州,关羽领兵3万,与吕蒙在益阳对峙,刘备则亲率5万大军支援荆州,双方都不顾同盟之谊,剑拔弩张,为争夺荆州而进行的大战一触即发,此时曹操的行动,却阻止了孙刘荆州大战。
曹操南下进攻号称“益州门户”的汉中,刘备恐汉中有失,威胁益州,于是急忙向孙权求和,最终孙刘重立盟约,约定湘水以西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刘备,武陵、零陵、江夏三郡属孙权,虽然刘备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割让了两个半郡给孙权。但是由于南郡依然在刘备手上,孙权对于南郡也是势在必得的,双方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当刘备回师益州,张鲁早已投降,曹军进驻汉中郡,这直接导致汉中郡直到公元219年,才被刘备夺取。为了与孙权争夺荆州,刘备耽误了整整五年时间,汉中被曹操占据以后人口都被迁移一空,刘备为了从曹操手上夺取汉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夺取的却只是一座空城,湘水之盟,不战而割三郡,又近乎城下之盟,刘备拒绝交出南郡,这又间接导致了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关羽毁败。
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邰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三国志
假如刘备当时不进军荆州,主动退步让出荆州给孙权,再不济让出荆南四郡,然后进攻张鲁,夺取汉中,以法正的军事才能,诸葛亮的调度能力,张飞、黄忠、魏延的勇猛程度,在这几年内夺取汉中以后再北取凉州并不算难事,刘备舍近求远,不取汉中而与孙权争夺南三郡,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是极大的战略失误。
参考文献: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