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到底好在哪里,为何诸葛亮没法劝动刘备时却表示法正可以?

法正到底好在哪里,为何诸葛亮没法劝动刘备时却表示法正可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蹴鞠亚洲女足 访问量:2312 更新时间:2024/1/16 9:15:09

说到汉末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谋士,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代圣贤诸葛亮。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存在对于蜀汉政权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若要问蜀汉谋士中,刘备更爱谁,或许连诸葛亮自己都会给出一个非他本人的答案——法正

作为刘备亲自请出草堂的优秀人才,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不言而喻。就在关羽、张飞对诸葛亮不服气的时候,刘备还主动说:“寂寞中有孔明,鱼中有水,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然而,当刘备出兵东征报仇时,劝阻无果的诸葛亮无奈地叹息道:“法孝有,则可以制师,东不能去。”由此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似乎更有份量,所以,显然是刘备入蜀后才入帐的,那么法正为何格外受到刘备的喜爱呢?

东汉熙平五年(176年),法正生于扶风县眉县,即今陕西省眉县。他是著名学者法正的孙子。建安初年,法正入蜀投奔刘璋以避战乱饥荒,但刘璋不识人,才华横溢的法正经过很长时间才成为小县令。赤壁之战后,法正奉刘璋之命,派刘备出使。受其恩情,他深受感动,便与同样对刘璋不满已久的张松暗中谋划,迎接刘备入川。

在诸葛亮的“攻隆中”计划中,占领荆州后取益州是三分计划的重中之重。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然很快拿下了靖难,并从孙权手中借来了南郡,但如何拿下益州却毫无头绪。在这种情况下,法正第二次去找刘备,暗中劝说:“以明将军之才,乘刘穆之懦弱;张松之主,应之于内。

”.用它来取得成功。”,就像把你的手掌转回去一样。

如果说,刘备的第一次出使只给刘备留下了一点好感,那么他的第二次出访,对于刘备乃至整个蜀汉来说,都算是及时送礼,是暗室里的一盏明灯。军队。客观来说,诸葛亮的“隆中之乱”只是给了刘备一个奋斗的方向,而法正的投降几乎是将整个益州摆在了刘备的面前。在法正和张松的共同劝说下,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入蜀,并为这位同门提供了大量物资,希望他能帮助他在北方的汉中抵抗张鲁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正式与刘璋开战,法正凭借对刘璋的了解,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他拿下成都。

占领益州后,刘备对他的功绩进行了重赏,法正、诸葛亮、张飞、关羽都获得了最高等级的重赏。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任命诸葛亮为陆军大将军,每次出征都让他留在成都,而法正则被封为蜀郡太守、杨武将军,出门时常随行。.京城为冀,内为主谋。”

以诸葛亮的聪明,自然看出了刘备对法正的敬爱,但他并没有感到嫉妒,而是说:“法孝之辅佐,使他飞升,不可复制。”建安二十二年(217),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决定率军北上攻打汉中。战斗打响后,正是法正准确把握时机出动。黄忠才一战斩杀了曹魏手下大将夏侯渊,蜀汉军队也因此获得了主动权。

不久,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到汉中。

得知刘备杀了夏侯渊是法正的帮助后,他立即说道:“我知道玄德若不这样做,必受教于人。”从曹操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法正的军事才能确实给刘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这是诸葛亮无法替代的。因此,刘备自立为汉中皇后后,封法正为尚书令、镇军将军,而诸葛亮仍为将军。

可惜的是,法正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享年四十五岁。刘备为此更是哭了好几天。法正死后第二年,刘备出兵东征,为东吴背约报仇,夺取荆州。以诸葛亮为首的群臣虽极力劝阻,但都无济于事。当刘备打败夷陵狼狈退守白帝时,诸葛亮无奈地感叹,如果法正还在,一定能阻止刘备出手。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法正受到刘备的器重。

根据裴松之对《三国志》的评价,一旦刘备在与曹操大军交战中处于劣势,他就舍不得撤退。因为刘备一怒之下,众将无人敢劝。只有法正走到刘备面前。刘备见状连忙提醒法正要避开战场上的箭矢,法正却说刘备身为主子都有危险,何况是自己。在法正巧妙的劝谏下,刘备终于同意撤退。

由此可见,法正不仅有出众的军事才能,而且善于把握人心,更懂得劝服动怒之后特别倔强的刘备。综上所述,法正先是帮助刘备进入夺取并平定蜀地,然后再助攻刘备夺取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汉中。在这个过程中,法正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极高的情商。难怪刘备对他如此宠爱。

标签: 法正

更多文章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厉害?公元219年曹操说了公道话

    历史人物编辑:倾城之殇标签:法正

    章武二年,刘备因关羽之死而不顾众臣劝阻,执意发兵东吴,然而蜀汉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大败,迫使刘备不得不选择撤军,退守白帝城。此时诸葛亮面对败军之势,也只能感叹一句:若法孝直尚在,必能劝阻主公起兵,即使不能制止,也不至于如此大败。诸葛亮口中的法孝直,乃是刘备麾下的另一名肱骨谋臣——法正,此人擅长奇谋异策,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法正

    提起古今第一谋士,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的确,在大多数人眼里,诸葛亮和“神机妙算”“卧龙凤雏”等形容人聪明至极的词汇连在一起,三国时期好像鲜少有人能盖过其锋芒,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刘备麾下还有着比诸葛亮更为聪明的谋士。那就是——法正。此人帮助刘备起家,深得刘备信任,甚至诸葛亮都劝不住刘备

  • 马谡,刘备都看不上,为何诸葛亮会委以重任?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马谡

    因为不服从先前的军事部署,而在街亭一战中失利,马谡被送上了蜀汉的军事法庭,最终被判了死刑,诸葛亮挥泪将他斩首示众。这段悲剧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详,但是很多人也应该知道,早先在刘备还没有逝世的时候,就曾对孔明说过这样一句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也就是说他一早就嘱托过,认为马谡这个人不能委以重任,按

  • 刘岱、王忠讨伐刘备,刘岱如同马谡,辜负了曹操厚望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下三国正史标签:马谡

    此刘岱,非兖州刺史刘岱,而是司空曹操的同乡,司空府长史。(司空长史刘岱)出兵目的 由于刘岱、王忠在史册中没有傲人的作为,又受《三国演义》说曹操让他们打着丞相旗号,以牵制刘备的说法的影响,有必要先澄清此战出兵的目的。 (曹操)遣刘岱、王忠击之(刘备),不克。--《三国志·武帝纪》 “克”是“战胜,

  • 马谡并非被诸葛亮所斩,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正太标签:马谡

    马谡因违抗军令而丢失了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不正军纪,不得不斩了马谡,演义了一出“挥泪斩马谡”的佳话,流传于后世。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写的马谡之死,但在史书中未见有记载。正史中对于马谡的死有很多版本,但均未见有记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这一段,但共同点就是,诸葛亮由于马谡贻误军机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究竟是处罚得当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马谡

    挥泪斩马谡,是诸葛亮一生当中最为艰难的决定之一。那时的诸葛亮,正在全力推动着第一次北伐,他很期待马谡可以不辱使命守住街亭,这样诸葛亮的大军就可以全部攻下陇西三郡,到时候就不怕曹魏军队反扑,完全可以挥师东向,逐步蚕食长安。然而,马谡失败了,损兵折将丢失了街亭,让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那么,如何处理马谡就

  • 马谡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街亭一战后,为什么要斩他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马谡

    本文约1190字,阅读时间3分钟左右在《三国演义》中,挥泪斩马谡是一个经典的桥段,马谡因为失去了街亭被诸葛亮斩杀。当时马谡虽然战败,但并非一定要杀他,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杀马谡不可呢?本文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理清事件发生的始末,得出诸葛亮为什么要斩杀马谡的原因。《三国演义》中这样介绍的,诸葛亮派马谡守

  • 诸葛亮为何如此信任马谡?因为他会吹牛装逼,讨孔明欢心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马谡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白眉指的是四哥马良,他前面三个哥哥,都比不过他,唯独五弟马谡,相貌清奇,谈吐非凡,与马良并重当世。不久,马良在随刘备攻打吴国的战争中,因战败于逃亡途中被流寇所杀,而马谡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深得信任。按理说,诸葛亮身边不乏能人奇士,为什么偏偏宠信马谡呢?那是因为马谡很有才华,且能

  • 诸葛亮为何不听刘备临终叮嘱,非要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绿叶的舞曲标签:马谡

    公元223年,身在白帝城的刘备,深知重病的自己时日无多。因此刘备命人急招李严、诸葛亮等蜀国重臣前来进见自己,以托付身后之事。弥留之际的刘备,在将蜀国军权托付给李严,将蜀国政务托付给诸葛亮的同时,还对诸葛亮说了两段话。一、如果刘禅难当大任,你可以取而代之。二、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言罢,刘备便撒

  • 三国风云录:为什么刘备不待见马谡,反而诸葛亮却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马谡

    凡人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可能是目前家喻户晓的,这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虽然诸葛亮痛惜马谡,但最后为了军纪不能不斩马谡。 可是据一些史料记载,当年刘备病逝之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的识人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