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名将邓艾之死,警示后人什么道理?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警示后人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贪吃的骆驼V 访问量:2081 更新时间:2024/2/9 23:38:04

三国名将邓艾,人生起伏颇大,尤其是他的巅峰期十分短暂,仿若暗夜流星,转瞬即逝。爬得高摔得狠,是邓艾悲惨人生的一个真实写照,他奇袭得手,名垂青史,却最终死于自己的部下之手。

有人将邓艾之死归咎于钟会,认为是钟会的嫉妒和陷害,才令邓艾落得个凄惨的结局。邓艾之死固然与钟会有关,但这毕竟只是直接原因,关于邓艾的死,其实还有深层的原因,他的死亡背后,究竟还有哪些牵扯,他的死又给后世怎样的警示呢?

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邓艾之死

公元264年,立下攻灭蜀国奇功的邓艾,转眼就被关进了槛车。从功高震主的功臣到阶下囚,邓艾的人生在这一年经历了巨大的落差。

诏书槛车徵艾。

邓艾虽然蒙受不白之冤,被钟会陷害,导致司马昭对邓艾不满,被监军卫瓘捉拿以后,押送京都。但此事其实尚有转圜余地,待邓艾抵达京都,与司马昭见面以后,若能如实相报,并非没有机会活下来。

遗憾的是,钟会才是那个真正背叛了魏国之人,邓艾失去兵权以后,钟会身为军中主帅、司马昭的心腹,一人独掌魏军、蜀军共20余万,具备了据守蜀汉,与魏国分庭抗礼的筹码。

钟会野心不小,打算联合姜维,反攻魏国,从而一统天下。可惜的是,钟会刻薄寡思,虽然是军中主将,却在军中的威信不足,全靠着行军途中借故杀了许褚之子许仪,这才震慑了三军。

此刻,听闻钟会欲谋反,军中大多数将领均不愿意跟从他。一来钟会在军中不得人心,二来魏国将士大多都不愿意抛弃在魏国的妻儿父母。姜维劝他将这些不愿意跟随的将领杀掉,他却犹豫再三,导致走漏风声,被获救的将领们一拥而上,击杀于蜀宫之中。

钟会是陷害邓艾的主谋,如今邓艾在押送京都的途中,而钟会却身死于成都。按理说,随着钟会被杀,邓艾活下来的希望应该大增,但世事难料,正因为钟会被杀,邓艾才有了不得不死的理由。不希望邓艾活下去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监军卫瓘。

钟会死后,成都城内魏军大乱,监军卫瓘颇费了一些时日,这才控制住局势。但此时他依然有一个心结,正是被押往京都的邓艾。此前钟会诬陷邓艾谋反,监军卫瓘未能独善其身,牵涉其中。若是邓艾得以面见司马昭,一旦真相大白,卫瓘难逃一死。

瓘遣田续等讨艾,遇于绵竹西,斩之。

护军田续,奉监军卫瓘之命,率兵连夜追赶邓艾,在绵竹追上邓艾后,直接将邓艾父子斩杀。为了防止邓艾后人复仇,邓艾其余的儿子全都被杀,族人也都被流放到了西域。至此,三国时期的一代名将邓艾,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邓艾被杀的深层原因

邓艾遭到钟会诬陷,又被卫瓘追杀,这中间难道没有任何一个环节给邓艾留下生机吗?其实是有机会活下去的,这个机会就在护军田续身上。

护军田续在伐蜀期间,在邓艾的手下做事,是邓艾的下属。如果卫瓘派田续去杀邓艾的时候,田续放邓艾一条生路,让他回到京都面见司马昭,说不定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可惜,田续并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果断出手斩杀了邓艾。

田续为何不念邓艾与他之间的从属之情,而选择了听从卫瓘的命令,斩杀邓艾?这就不得不提到邓艾之死的第一个深层原因:“自私”。

邓艾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胸怀远大志向,可惜时运不济,半生颠沛流离,始终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直到司马懿重用他,才得到施展拳脚的机会。此后,邓艾成为司马懿的心腹,对司马家忠心耿耿,随着他不断的立功,地位得到飞速提升,逐渐成为朝中的重臣。

但邓艾这个人有一个缺点,他因为半生蹉跎,以至于太向往成功,得到率军伐蜀的机会以后,就想利用这次机会扬名立万,名垂青史。由于伐蜀的大军主将是钟会,邓艾只能率领偏师,在钟会大军的侧翼向成都进攻。

蜀道之难,世人皆知,钟会率大军夺得汉中以后,与姜维交战于剑阁,由于剑阁易守难攻,钟会攻势受阻,逐渐产生了退意。毕竟此次远征已经攻取汉中,可谓战果丰厚,若是此时班师回朝,那也是“凯旋”。

但这个时候,邓艾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兵行险着,奇袭成都,接受了刘禅的投降,立下了不世之功,令钟会夺取汉中的功劳,相比之下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

邓艾为何能奇袭成功,因为他选择的行军路线太过凶险,蜀军并未对此路设重兵防守。不过,邓艾能够获得成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尤其是他手下的将士们,此行堪称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邓艾为了立下奇功,他命令手下将士们滚落悬崖,以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然而,此举万分凶险,一些将士对邓艾的命令很反感,不愿意执行这个让自己送命的军令,田续就是其中之一。

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田续遭到邓艾痛斥后,虽然被迫执行了命令,但心中对邓艾却非常不满。将士们其实都明白,邓艾为了建立奇功,将他们视为了垫脚石。但此举成功以后,毕竟诸位将士都会受到封赏,也还算能够接受。

结果,邓艾接下来又做了一件令将士们寒心的事情,彻底与手底下的将士们结了怨。邓艾在取得胜利以后,利用蜀军和魏军将士的遗骸,建了一座“京观”。一来想借此震慑蜀军,二来是想表彰自己的功绩。

邓艾的自私和残暴,令他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征战的将士们,最在乎的人就是自己的袍泽。征战沙场不怕战死,但遗体被用于建造“京观”,此举太过狠毒了。彼时的邓艾看似风光,其实早已失了军心。

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

钟会与卫瓘诬陷邓艾,在成都捉拿邓艾父子时,邓艾手下的将士无人阻拦,甚至还帮忙去捉拿邓艾父子。这也是卫瓘派田续去杀邓艾时,田续为何没有手下留情,因为自私的邓艾,命田续滚落悬崖时,也未曾留情。

除此之外,邓艾之死还有第二个深层原因:“狂妄”。

邓艾发迹于司马懿的提拔和司马师的器重,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对邓艾依然尊重,但邓艾却没给司马昭足够的尊重,虽然他自己不知道,但他当时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对司马家唯命是从的邓艾了。

曹髦是一个年轻的皇帝,他与司马昭之间的博弈始终处于下风,与当年曹操掌权,欺负汉献帝时何曾相似!但曹髦不是汉献帝,他虽然不是司马昭的对手,却勇于与司马昭一搏,他不怕死,更怕生得没有尊严。

遗憾的是,曹髦最终还是输了,但他虽败犹荣,以自己的死,给司马昭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司马昭背负上弑君的恶名,遭到朝中大臣们的质问,一时间,局势竟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了稳住局势,司马昭决定伐蜀,一来借此转移矛盾,二来也想凭伐蜀建立军功,稳固自己的地位。

司马昭提出伐蜀的想法后,立刻遭到群臣的阻挠,他们都认为蜀汉之地易守难攻,此时不宜出兵。只有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果断站出来,力挺司马昭。在这个关键时刻,靠司马家发迹,又靠司马家身居高位的邓艾,却站到了反对司马昭出兵的一派中。

邓艾在军中的影响力很大,若不能得到邓艾的支持,伐蜀之事将困难重重,为了争取邓艾的支持,司马昭也不得不强忍着怒气,亲自派人去见邓艾,这才令邓艾勉强答应。

邓艾随军出征后,狂妄的态度始终未改,更是不将钟会放在眼中。他既得罪了司马昭,又得罪了钟会,在奇袭成都期间,又得罪了自己手下的将士。

屡屡获胜,令邓艾的狂妄愈发地膨胀,他甚至直接接受了刘禅的投降,还擅自封他为扶风王。不仅如此,他还为刘禅的儿子等人封了爵位,对蜀汉投降的大臣们进行讥讽,将蜀汉中人又给得罪了。

邓艾如此狂妄之举,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接受刘禅投降,还封王封爵,这些事情是他邓艾能做的吗?邓艾立下不世之功是真,但犯下了当斩的罪行也不假,若非他如此狂妄,钟会诬陷他谋反,又怎会如此顺利呢?

司马昭得知邓艾的做法后,明显十分不满,但邓艾刚刚立大功,不方便责罚,只能简单地“敲打”邓艾两句:

“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狂妄的邓艾,做事已经失了分寸,也失去了司马昭对他的信任。这也是钟会死后,卫瓘敢杀邓艾的重要原因。表面来看,邓艾之死是钟会诬陷、卫瓘灭口,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邓艾死后,他的儿子被杀,家人被流放西域,若不得到司马昭的允许,又怎么会有如此结局呢?

邓艾之死,留给后人什么警示?做人应当知恩图报,不能在羽翼丰满之后就心生骄横。身为将领,对待自己手下的将士,更应该善待,绝不能因为一己私欲而罔顾将士生命。蜀汉之败,乃大势所趋,否则邓艾即便奇袭成都,又怎么会成功呢?他的奇袭只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而已。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邓艾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这辈子不该杀的三员大将,若留一人三个邓艾也进不了成都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邓艾

    在众多民间传说里,诸葛亮堪称神话般的存在,他似乎永远能洞察先机,凭借高超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为人们破解难题,为蜀国出谋划策。然而,民间口耳相传的诸葛亮过于完美,与史实中的诸葛亮形象有着不小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并不至于导致对立,但也确实对诸葛亮的全方位才能有所夸张。在蜀汉政权艰难时期,当国家急需人才之

  • 如果刘禅不投降,等待姜维从剑阁回军,前后夹攻邓艾,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邓艾

    假设刘禅不投降,等待姜维从剑阁回军,前后夹攻邓艾,邓艾必败。司马昭灭蜀之战,做了周密的部署,他兵分两路:1:邓艾在沓中和姜维纠缠,诸葛绪截断姜维回援的退路。2:钟会率魏军主力长驱直入,取汉中,灭蜀汉。司马昭选择的这个时机非常好,灭西蜀最大的障碍就是姜维。而此时蜀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黄皓玩弄权术,和右

  • 邓艾与姜维谁更厉害?根据正史记载,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

    历史人物编辑:幼幼悠悠标签:邓艾

    三国兴衰多舛,风起云涌话沧桑。三国时期群英荟萃,人才百出,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谓是“神仙”打架的年代,三国时期的辉煌灿烂无一不得益于当时的诸多人才。正是由于当时的君主善于发现人才并且善用人才,才给后世带来了流传芳古的美名佳话,根据正史的记载,对比一下邓艾和姜维谁更厉害,其实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出身上的

  • 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有四个选择,为何他却偏偏选择了不战而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邓艾

    263年8月,司马昭三路伐蜀,东路钟会十余万主力大军攻入汉中,西路蜀汉大将军姜维迅速摆脱邓艾追兵,一路退守至阴平并且和赶来支援的廖化、张翼、董厥等援军汇合奔赴剑阁挡住了钟会主力,尾随而来的邓艾没有选择和钟会汇合,而是奇兵偷渡阴平小道,连续突破江油、涪城、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当时后主刘禅有四个选择:一是

  • 邓艾率军灭掉蜀汉,四川人自发祭祀他1千年,是感谢他灭掉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邓艾

    游戏里的邓艾形象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聊一个话题:四川人不仅在诸葛亮死后祭祀诸葛亮,而且在曹魏灭蜀主帅邓艾死后还自发祭祀了邓艾一千多年。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之前笔者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主旨是诸葛亮是刘备的忠臣,对刘备父子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诸葛亮执政蜀汉12年,四川老百姓也因为他的

  • 除了姜维,蜀汉没一个能打?此人若成长起来,2个邓艾都不是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邓艾

    熟知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蜀汉后期,非常缺乏人才,除了一个姜维比较能打,似乎就没什么厉害的猛将了,以至于江湖中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传言!那么蜀汉后期的局面真的有这么差吗?除了姜维,蜀汉真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事实上,很多人都低估了蜀汉的实力!蜀汉后期,除了姜维,还有一个少年郎非常能打,假如让

  • 邓艾接到司马昭的命令之后,为何还不收敛自保?他不知道后果吗?

    历史人物编辑:瞿凯明标签:邓艾

    公元263年,邓艾趁钟会率十余万魏军主力,在剑阁与姜维主力对峙,无暇分身之时,率偏师偷渡阴平,翻山越岭,攀爬悬崖峭壁,穿越七百里无人区,迫使江由守将马邈投降,然后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父子。最终,在成都的后主刘禅,选择放弃抵抗,亲率太子和诸王,以及大臣六十多人,绑住自己,抬着棺材,向邓艾投降。邓艾没有杀

  • 三家归晋:刘禅自缚降邓艾,姜维得敕降锺会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邓艾

    三家归晋:刘禅自缚降邓艾,姜维得敕降锺会后主闻汉中失守,急忙派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及辅国大将军董厥,领兵拒魏。而且遣使向吴求援,一面下令大赦,改景耀六年,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姜维尚在沓中,闻得魏兵进攻,慌忙调兵抵御,可巧邓艾引兵杀到,便与对垒,相持了好几日。忽由探马来报汉中失守,傅佥战死,姜

  • 邓艾之死归咎于自身还是司马昭?邓艾之死又给了我们怎样的警世?

    历史人物编辑:孙振飞史学标签:邓艾

    后台君导读:古往今来,因功高被杀者不在少数,多少英杰豪雄没有倒在敌方的战场,最后却毙于内部的城堡,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幕幕英雄的赞歌,却又用自己的遭遇上演了一出出悲惨的结局。于是我们嗔怪帝王的嗜血无情,他们用自己狭隘的心胸,摧毁了一个又一个我们心目中“可亲又可敬的英雄”。然而,曾经的“英雄们”虽

  • 邓艾和姜维谁更厉害?根据史书记载来看,两人完全不在同一级别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邓艾

    三国中后期,邓艾和姜维是大家最喜欢的两个名将,他们的实力超群,相爱相杀,令无数人叹服!那么这两个人究竟谁更厉害一点呢?邓艾和姜维一说起邓艾和姜维谁更厉害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邓艾更加厉害,因为以结果来论,姜维确实不如邓艾!在正史中,姜维曾经和邓艾有过四次交手!第一次是段谷之战,当时姜维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