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天霞部将回忆孟良崮之战:张灵甫就是个马谡,我带兵去救援,他却拿我当炮灰

李天霞部将回忆孟良崮之战:张灵甫就是个马谡,我带兵去救援,他却拿我当炮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332 更新时间:2024/2/29 15:20:5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的张灵甫牛了起来,这个亲手杀妻的家伙,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大英雄,连耀武的许多抗战功绩,也都被记在了他的头上。

张灵甫兵败孟良崮身中数弹身亡,居然还有人说他是自杀,这种睁着眼睛说出来的瞎话,估计连《地下交通站》里的黑藤规三都不会相信:“哪有自杀的朝着自己脑袋连开七枪的?”

张灵甫当然没有对着自己的脑袋连开七枪,他脑袋上连一个枪眼儿都没有,倒是胸腹部留下了几个冲锋枪弹孔。张灵甫是怎么死的,前一段时间流传着四种说法:第一种是岛蛙写的“自杀”;第二种是被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用手榴弹炸死;第三种是交火时乱枪击毙;第四种是被俘虏后枪毙。

网文大多不可信,我们把当年参战者的日记和战报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张灵甫实际是束手就擒后被击毙的,为此陈老总还做过自我批评和检讨。

曾任山东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主任、华东野战军参谋处副处长的王德将军(1955年授衔少将)在《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阵中日记》中这样记载:“四点三刻四纵报:孟良崮、雕窝间有敌万余,搞廿五师有信心,但部队不易集结。 五时,粟令九纵、四纵打扫战场,肃清残敌,一、六纵仍打廿五师。十八时三十分四纵报:孟良崮、雕窝之七十四师残敌一万余已全部投降。张灵甫为三十团所俘,后又失踪,正清查中。”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和《陈毅传》中,我们还能找到陈老总1947年5月29日在山东坡庄华东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的批评讲话:“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说是自杀的,我们便欺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

5月30日,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副司令员)、谭震林(副政委)、陈士榘(参谋长)联名致电中央军委纠正了以前的“张灵甫自杀误报”:“据最后调查证实: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确于16日下午2时解决战斗时,被我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风山当场所击毙。”

通过上述史料,我们不难还原张灵甫毙命的实况,而咱们今天的话题,除了张灵甫之死,还有张灵甫之骄横与诡诈,在这方面,李天霞曾经的部将罗文浪最有发言权——他舍生忘死带兵冲到七十四师防区,却被当成炮灰和垫背:张灵甫当时的想法是死道友不死贫道,让李天霞的部队断后,自己趁机带兵溜出去。

罗文浪并非等闲之辈,他曾在抗战中浴血拼杀,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庐山守卫战、湘北会战,也曾跟叶帅学过游击战争(当时国共合作创办了南岳游干班),1947年任李天霞整编第八十三师整编十九旅五十七团团长,在孟良崮战役中被俘。

看过电影《席卷大西南》的读者肯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国防部次长”黄杰、“政工局长”邓文仪到长沙拉拢即将起义的陈明仁,宣读完委任状后还想多聊几句,结果一位参谋处长进来报告,说解放军即将攻打飞机场,吓得黄杰、邓文仪落荒而逃。

那个进来报告的参谋长就是罗文浪——他在孟良崮被俘后进入华东军区高级军官团学习,然后回到长沙担任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主管作战计划与城防工作,佯称机场不保吓跑邓文仪,就是他和陈明仁想出的妙计。

新中国成立后,罗文浪任第一兵团参谋处高参兼作战科长,这个第一兵团的全名很有意思(我写全了怕有人误解说是瞎编),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当然知道,不知道的也可以搜索一下陈明仁当时部队的番号。

作为孟良崮战役蒋军一方的亲历者,罗文浪的《孟良崮战役回忆》,被多次引用,但是关键资料却往往被忽视,恰好笔者手上有前一百辑的《文史资料选辑》,在第十八辑中,有罗文浪的回忆全文。

据罗文浪回忆,当时李天霞接到的命令,就是用多半个旅(欠一团)的兵力部署在沂水西岸,确保七十四师右翼安全,李天霞打了个折扣,只派罗文浪的五十七团在沂水西岸游击。

5月11日,罗文浪按照李天霞的指令进至垛庄以南之老猫窝山地,担负起了掩护七十四师右后方的任务,却没想到张灵甫不但没有趁此机会逃跑,反而于12日把主力拉上了垛庄东面的孟良崮。

张灵甫坐在孟良崮上给罗文浪打电话,态度依然十分嚣张跋扈:“你们搞什么名堂?现在右翼出了毛病,我们有一个旅没有下来,我已向国防部告了状。出了事,你们要负责!(下文黑体字均出自罗文浪《孟良崮战役回忆》)”

罗文浪并不是张灵甫的部下,张灵甫的部队撤不下来,与罗文浪何干?

罗文浪一气之下,并没有把张灵甫的话转达给李天霞(估计转达后要挨骂)。汤恩伯这时候也给罗文浪打来了电话:“据飞机报告,垛庄已有敌军,究竟如何?”

罗文浪的鼻子都快气歪了:“垛庄并没有敌军,现在驻的是七十四师辎重营和通讯营,黄昏前,咱们自己的飞机过来扫射了一阵!”

张灵甫一向一意孤行,连汤恩伯也不知道七十四师的具体分布,这才出现了狗咬狗。

放下汤恩伯的电话,罗文浪又接到了李天霞的命令:“五十七团占领现阵地,确保七十四师右侧安全,并归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就近指挥,除电张师长外,特令遵照!”

当时指挥系统一团糟,还没等罗文浪有所行动,汤恩伯的电话又来了:“所有部队都不许动,我已令各师分途进击!”

看来越级指挥和微操并非凯申先生专利,汤恩伯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差”,只是苦了前线的蒋军,罗文浪这个小团长,眼看着两个师长一个司令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也只能留在原地等着挨揍。

12日晚11时,罗文浪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解放军猛攻其三营阵地,四个小时后全歼该营后攻占团指挥所,罗文浪带着一营、二营残部逃出包围圈,到达通往临沂的公路。

这时候的五十七团残部还是有可能侥幸逃脱的,但是罗文浪不敢:“我的任务是确保七十四师右后安全,现七十四师既仍在原阵地,我若率部南撤至临沂,则七十四师如出了问题,我将负完全责任。”

罗文浪能跑出去,张灵甫当然也能跑,当时的包围并不严密,罗文浪几乎没有遇到阻击,就重新占领了垛庄以东的一个高地,在向张灵甫报到后,奉命与七十四师五十八旅一七二团并肩防守西南阵地。

李天霞派来的这个团,主要是掩护张灵甫后撤,可是张灵甫在通道尚通的情况下不但不撤,还把不属于七十四师的部队放在最前线,这用意当然谁都明白。

罗文浪的五十七团和雷励群(黄埔八期)在阵地上从13日打到15日,居然没有接到张灵甫任何命令,当然也没有粮弹补充,于是这两个团长绝望了:“我和雷以电话向师部联络,但各线都叫不通,用步话机也联络不上。雷说:‘极力主张占领孟良崮山地的是师部副参谋长李运亮。’我开玩笑地说:‘这是马谡拒谏失街亭的历史重演。’”

5月15日,五十七团和一七二团被全歼,罗文浪和雷励群被俘,老蒋的飞机才晃晃悠悠赶到,往已经属于解放军的阵地上投下了一批弹药和食品,算是尽了“运输大队长”最后的职责。

乱糟糟的指挥,乱糟糟的溃败,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的指挥水平还不如街亭的马谡,罗文浪被俘后通过俘虏的描述,才知道张灵甫的结局:“副师长蔡仁杰、五十八旅旅长卢醒拿出老婆孩子的照片,相向而哭,不肯自杀。副参谋长李运良则假装自杀,弄得满脸血污,卧在石洞外面装死,这出丑剧扮演未毕,解放军战士已冲上山头。副旅长明灿首先被手榴弹炸毙,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高级军官均在混乱中被击毙。”

孟良崮战役后,老蒋的喇叭们大吹张灵甫如何“智勇”,却没有对李天霞进行任何处分,还被任命为第一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整编七十三军(下辖四个师)军长,可见当时李天霞也算尽了一点力。

张灵甫之败亡,完全是过度骄狂咎由自取,尤其是他可逃的时候不逃,还把别人的部队顶在前面当炮灰的做法,也实在不怎么敞亮。

据罗文浪回忆,即使李天霞倾巢出动,也救不了张灵甫,因为张灵甫好大喜功,根本就没想跑,李天霞去了,也只能被他推到前面去当炮灰。

标签: 马谡

更多文章

  • 马谡是为何而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马谡

    读过《三国》的人,对马谡,大家肯定很熟悉,那马谡是为何而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这方面的问题。马谡,字幼常,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马谡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后来担任参军。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虽然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马谡却一直被诸葛亮喜爱。所以可以说马谡

  • 王者之心:诸葛亮的高徒马谡在野外踏青,被我们的轻骑兵给活捉了

    历史人物编辑:奕道君心标签:马谡

    每每提起马谡这个人物,总是给大家一种毁誉参半的感觉。因为马谡的轻敌自负,导致蜀军丢失了街亭,从而令诸葛亮最有希望得胜的第一次北伐铩羽而归。尽管马谡是诸葛亮的高徒,然而在后世的诸多三国题材游戏里,他的能力数据基本都停留在二线中流,taptap版《军令如山:王者之心》手游又是怎么去设定他的呢?客栈的小道

  • 诸葛亮如此看重和欣赏马谡,为何要挥泪斩了马谡?是因为军令状?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马谡

    马谡,是白眉马良的弟弟,荆州世家马家的子弟。在刘备驻守新野的时候,马良和马谡一起投奔刘备。对于马良和马谡,刘备最为看重的是马良,他认为马谡言过其实,虽才器过人,但不堪大用。所以,马谡在荆州时期是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在刘备身边。而相对于刘备,诸葛亮对马谡很看重,不仅是因为马谡有才华,更是因为马谡在一定

  • 马谡死于派系之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马谡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直到五年后才开始第一次北伐。如果诸葛亮能获得街亭之战的胜利,那蜀汉就能在凉州站稳脚跟,综合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但可惜的是,马谡实在是不争气,街亭战败直接就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让诸葛亮不得不放弃已有的战果,只能班师回朝。至于马谡,也在不久之后被诸葛亮下令处斩。关于

  • 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是守住街亭,马谡为什么非要在山上扎营?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马谡

    要想弄清楚马谡为什么要在山上扎营,首先得弄明白,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是什么?从事后来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就是要拿下陇西五郡:陇西郡、南安郡、天水郡、广魏郡和安定郡。魏国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实际上关中及陇右的防备是相当松懈的,认为蜀汉没有实力进攻曹魏的关中及陇西地区。曹魏在关中的军事力量,主要

  • 如果马谡服从诸葛亮的计划,马谡可以守得住街亭吗?答案显而易见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马谡

    为了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生前发动了五次与曹魏的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诸葛亮自己遗憾地死去了。在五次北伐中,第一次成功的机会最大。然而,在这次北伐中,马谡扮演了一个“光辉的角色”,失去了街亭,使诸葛亮未能成功归来。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街亭的故事了吧。诸葛亮派马谡守卫街亭时,为马

  • 马谡失街亭罪不至死,诸葛亮马谡应该各打50大板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读过《三国演义》的都耳熟能详。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的排兵布阵是这样的:他命大将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亲自率10万大军,突然袭击魏军据守的祁山,命参军马谡为前锋,守住街亭,抗拒曹军。街亭虽小,如果失守,蜀军危矣,满盘皆输,街亭的战略意义

  • 诸葛亮北伐五战五败,失误不在马谡更不在魏延,全因错用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马谡

    诸葛亮掌握蜀汉军政大权后,对内安抚民心,恢复经济,对外平定南疆叛乱。在逐渐获得内部统一与稳定之后,诸葛亮开始准备北伐,收复中原的事宜。但是除了第一次北伐战果较大之外,其余四次其实收获寥寥。但是第一次也因为马谡而失败。那么到底诸葛亮五次北伐出了什么问题呢?其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他识人不明而导

  • 0分,3分,0分!CBA顶薪先生下滑速度肉眼可见,李楠挥泪斩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杀猪的秀才标签:马谡

    恢复主客场后江苏肯帝亚先打了2个客场,这两场比赛先后击败了北京北控和天津荣钢拿到了2连胜,然而回到主场的首场比赛他们遇到了强大的广东宏远,输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这场比赛赵率舟的爆发成为了江苏肯帝亚为数不多的亮点,相比之下一些本该有更好表现的球员却打得比较糟糕,比如外援布莱克尼,比如拿着顶薪的史鸿飞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真的吗?马谡的人生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马谡

    马谡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