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湖南新邵龙山药王孙思邈传奇

湖南新邵龙山药王孙思邈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尹 访问量:3807 更新时间:2024/1/23 5:10:03

龙山林木茂盛,翠竹丛生,风景奇秀,盛夏无暑。每到初冬,隔数十里遥望,龙山已如一条银龙静卧天际,积雪至隔年仲春始化,雪深达数尺,游人可徒手捕获野物,雅兴无穷。

龙山岳平峰

龙山坐落于湖南省新邵县东北部,山脉横亘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号称“百里龙山”。自古以来,龙山被人们称为“天下药山”“华夏药园”。龙山有1万多种中草药,其中2300多种是名贵药材。根据《药孙思邈年鉴》,公元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丙申年),药王孙思邈受皇帝之命,寻找仙草,炼就长生不老仙丹。他沿长江而下,几经转折进入江南。在龙山一带搜集医药方剂,并经常采药和出诊行医,撰写《备急千金要方》。现在,龙山上还留有“药王殿”“炼丹池”。他曾居住在龙山脚下的孙家桥(潭溪镇)一带,长达27年之久。

龙山药王殿

龙山现存历代古迹数处,其中以药王殿为最著。该殿坐落在岳坪峰顶部,为纪念唐代名医孙思邈而建。始建于唐,后经历代修葺,至清光绪十三年具现时遗址规模。全殿占地900平方米。殿高约8米,全系浮雕石刻。外墙由巨型花岗岩条砌成,顶盖大铁瓦。殿内存有孙氏实用药方和历代积累的祖传秘方1240个,慕名上山求医者络绎不绝。石拱山门横刻"江南孕育"四字,两边镶有对联二幅。一联为"万里风云供吐纳,四时花草著精神";一联曰:"宫阙生灵穹,天章云汉;造化云神秀,仙露金茎。"殿堂正门上刻"药王殿"三字。另有碑刻、石雕多处,均出自名人手迹。药王雕像奉于佛堂。殿内有古泉一口,泉水终年不断。

仙井

孙思邈一登上龙山,就为这里漫山遍野的药材和美丽景色所吸引,他定居在龙山脚下一个叫做铁狮坪的村庄里,每天上山尝百草,采药方,潜心研究药学,为周围百姓除病解痛。一日,他带徒弟刘神威上山采药,路遇一家出殡,一老妪悲痛欲绝。

孙细观灵柩,见棺下尚有鲜血渗出,忙问老妇,死者人何因。妇伤心地答道:"是我那苦命的女儿啊,没想到碰上难产!"孙又问:"死去多长时间了?"答"才几个时辰。"孙沉思片刻,对老妇说:"老婆婆,从棺木里渗出的血看,你女儿还有一丝救活的希望。"老妇喜出望外,忙叫打开棺木。只见孙思邈让徒弟刘神威取出银针,孙思邈对准穴位扎去。少妇缓缓睁开眼帘,苏醒过来,接着婴儿也"哇哇"落地。从此"药王"的名字传遍龙山内外;他居住的竹篱茅舍门庭若市,前来求医问诊者络绎不绝。药王则不分贫富贵贱,有求必应,免费治疗,深受群众爱戴。

孙思邈

一天,药王孙思邈像往常一样去山上采药,想找一味叫过山珠的药。在他的印象中,过山珠具有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的功效。原来,他的一个朋友上山种地时不慎摔伤,躺在床上已几天,服用普通的通筋活络草药汤水,病情还不见好转。药王已在龙山采药二十几年了,龙山的上上下下,东南西北都很熟悉,可是,采了两三天,一直没找到这味药。你说,药王有多急啊!心里一急,两眼一昏,脚踏了个空,摔了一跤。

神灵保佑,药王这一跤只受了点皮肉伤。正待起来,不知不觉间,忽然发现一只虫子在移动。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正要找的过山珠吗?他想抓住它,但几个回合下来,硬是抓不到。他追逐着虫子,不知不觉间来到一个大山洞中,发现山洞里爬满那种虫子。此时的药王早已累得精疲力尽,索性找个地方坐下,吃点干粮休息一下。这药王有个习惯,凡使用新药,都必亲口尝试。吃着烘烤熟的虫子,药王渐渐昏睡过去。不知过了多久,醒来时,药王惊奇地发现,他身边有一本书——《备急千金要方》,这不正是临走时放在家中的还没有完成的药方书吗?正纳闷间,只见他已化作一缕青烟升起,顷刻间已不见。据龙山脚下的孙家桥药王后人传说,那次他采药入道成仙,升入天界时,他不忘周围百姓,将《备急千金要方》留在洞中。

《千金要方》

龙山岳坪峰上药王殿药王逝世后,龙山乡亲为纪念这位济世救民的郎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药王熬药炼丹之处修建了一座药王殿,年年月月前往进香朝拜。 由于山高风巨,殿舍多次被毁,但屡毁屡建,历经宋元明清四朝而不绝,现存建筑为1774年所翻建,建筑面积达900m2,由条石、方石构造、墙面依稀可见字刻、图画等雕刻图。屋顶采用大铁瓦覆盖,屋柱全部是石刻雕成,其制作工艺在中国算别具一格。

药王殿左侧殿内有一口仙井,占地1.5m2,泉水清亮,四季不渴,此井"万人饮水水不渴,一人用水水不溢"。在这孤山地势的海拔1500米绝顶有此奇观,亦为龙山顶峰一绝。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活了140岁的“药王”孙思邈,临终嘱咐弟子:这个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孙思邈

    公元541年是隋文帝杨坚出生的年份,也是“药王”孙思邈出生的年份(有争议)。孙思邈历经了南北朝、隋朝、唐朝,活到李治在位时期去世,享年约140岁,虽然后世对具体年龄有争议,但大家公认一点:孙思邈长寿。在古代,一般人能活70岁已经算长寿了,孙思邈的寿命能过百,与他的身份以及养生观念有很大关系。民间常说

  • 活了141岁的孙思邈为何抵制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被誉为中国的药王,他不仅在中国古典医药学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而且他医术高超,也是一名长寿的老人,据说活了141岁。在孙思邈所生活的年代,他的很多言行一直被认为是医药界的“圣旨”。其中他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告诫徒弟们一定要毁了无石散,并且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奔走之下,唐朝终于消灭了无石散,那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太白山人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虽然请了不少太医诊治,但一直不见好转。于是太尉长孙无忌便推荐在太白山中采药炼丹的孙思邈前来医治,唐太宗就把孙思邈召进宫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由于受儒家“三纲五常”、“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伦

  • 药王茶和养生鼻祖孙思邈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缘起缘下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的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我国道家重养生、医家重治病。孙思邈除了精通医药之术,更悉心研究养生,通晓佛儒道三教,集道家与医药学家于一身,是我国历史上把延年益寿学说同防治疾病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有理论联系实际特色学科的第一人。他比华佗、葛洪等兼长养生的医家更加值得尊敬。孙思邈

  • 官场高人头脑多厉害?看姚崇智对玄宗,斗倒魏知古的故事,大提升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魏知古

    会做官的人,头脑多厉害,城府多深?领导对你说:“老姚啊,某某是你儿子吧,你该提拔就提拔,举贤不避亲吗!”听到这话,千万别瞎激动,如果你顺杆爬,一定会死得很惨。唐朝宰相姚崇就曾遇到过这种事情。714年,唐玄宗李隆基突然假意问姚崇:“你的几个儿子才能如何?身居何处?你作为宰相,为国家举荐了那么多人才,自

  • 姚崇儿子找魏知古办事,后者却直接告诉皇帝,姚崇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魏知古

    魏知古很有才华但却不会办事,也不会看上司的脸色,所以没有人喜欢他。幸亏姚崇慧眼识珠才让他飞黄腾达,但魏知古却恩将仇报,这是为什么呢?魏知古进入政坛几十年,好不容易成了户部尚书,整个大唐王朝的官员任命考核都由他说了算。姚崇的两个儿子想要找一个好差事,由于姚崇对魏知古有提拔之恩,所以这两个儿子就找到了魏

  • 窦怀贞是谁?靠巴结皇后当上宰相,最终却因此丢掉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窦怀贞

    武则天我们都很熟悉,她是我国封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显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死后继位的皇帝唐中宗。唐中宗时期有一位男子,十分令人羡慕。这倒不是因为他娶到了公主的原因,而是他的出生高贵,地位显赫,此人叫窦怀贞,曾经做过唐朝的宰相。此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窦德玄是唐高宗时期有名

  • 崔湜、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什么关系?崔湜引荐过崔家三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崔湜

    崔湜的起点是很高的,出生于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而且以文辞见称,进士及第。但是崔湜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他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甚至成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面首,当然这样的崔湜也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在李隆基赐死了姑姑太平公主之后,崔湜也被流放岭南,进而被赐死,结束了他丰富

  • 郭元振威震西方,为何差点被唐玄宗处斩,最终忧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郭元振

    713年十一月,唐朝名将郭元振得到了唐玄宗的“恩旨”,他被任命为饶州司马,不必再去流放地新州了。但是,郭元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一个多月前,他还是唐朝的宰相、兵部尚书,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皇帝了!郭元振怀着忧郁的心情上路,他没能走到饶州,死在了半路上。那么,郭元振为何会得罪唐玄宗呢?一、威震

  • 不学《灵飞经》,何以谈小楷?3分钟认识“书家双绝”钟绍京!

    历史人物编辑:他是射手座标签:钟绍京

    自三国时期的钟繇创造小楷以来,小楷这朵书坛奇葩,一直为后世书家所青睐!历朝历代,不乏小楷高手。而在小楷这片艺术天地里,有两颗明星熠熠生辉,被后世称之为“大钟”和“小钟”。他们就是大钟——钟繇,小钟——钟绍京。钟绍京,别名钟可大,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江西兴国县人。是钟繇的第十七世孙。精通小楷,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