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42岁的药王孙思邈,临死前反复叮嘱弟子,切记要销毁这个药方

142岁的药王孙思邈,临死前反复叮嘱弟子,切记要销毁这个药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阿槐方言配音 访问量:2033 更新时间:2024/4/12 18:55:29

古代的各方面都谈不上发达,尤其是在医学上面,而人吃五谷杂粮,不生病更是不可能的,伤风感冒如今就是小事情,但是在古代却是动不动就要人命的,也正是这种缘故,使得古人普遍的都不怎么长寿,而不少人为古代的医术都做出了大贡献,古代医学界的能人众多,华佗扁鹊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无一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杜甫曾在诗中写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能达到70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可见在当时的年代,70岁及以上的人少之又少,但少不代表没有,唐代赫赫有名的“药王”孙思邈,就活到了142岁。当年药王在去世前反复叮嘱自己的弟子们:这张药方千万不能留在世上。后来这张药方毁了吗?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一个农民的家中,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小的时候家里情况不是很好,但是他却喜欢读书,而且还比较聪明,孙思邈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一千多个文字,而且还能背诵长篇的文章,是个小神童。但是孙思邈从小就体弱多病,家里为了给他治病续命,几乎倾尽家产,可以说孙思邈是“泡在药罐子里”长大的。

人们常说,“久病成良医”,这句话用在孙思邈身上最合适不过,从小聪慧过人的孙思邈对不同医生给他开的药方特别感兴趣,经常询问他们这些药的药效、药性,然后默默记下来,他很感谢救治他的医生们,于是他自小立志从医。从十八岁开始研究医术,乡亲邻里要是谁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找孙思医治。

孙思邈不仅研究医术,还不断研究老、庄的学说,在他二十岁的时候道家的学问被他吃得透透的,等到杨坚执掌朝政,他想要邀请孙思邈担任国子博士(通常是教授国子学生学业,并且当祭典顾问),但一心救人的孙思邈根本无意仕途,果断拒绝。

在习医的路上他特别看重“土方子”,为了找到更多的药方,孙思邈不得不踏上赤脚医生的旅途,然而后来战乱频发,孙思邈不得不躲进了太白山中,在这里潜心钻研医术,整理多年来收集到的民间药方,经过他长时间的积累,让他完成了此生最重要的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唐朝皇帝还专门邀请孙思邈并举办一场医学交流活动,之后孙思邈就完成了在医学界有代表性的典籍《唐新本草》。

就在此时,孙思邈无意中得到了一张“五石散”的药方,通过他的研究和调制,孙思邈顺利制成了五石散,并且用于给患伤寒的病人治病,效果颇佳,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不少病人对五石散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五石散。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可以用于治疗五脏不调、心腹烦闷等症状。由于制做“寒食散”的主要矿石有5种颜色(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所以才有了“五石散”的名字。

何晏是初次服用五石散的人,他是东汉大将的后人,既是曹操的养子,又是曹操的女婿,何晏可以说是一位美丽的男子,而且由于皮肤白嫩受到魏明帝的嫉妒,“傅粉何郎”说的就是何晏,何晏服用了五石散之后就开始到处宣传功效,其中居然还有“春药”的作用,这让五石散一下子就成了名药,很多人以服用五石散来证明自己的地位,这种现象一直流传到隋唐时期。

其实它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而且起初也并不是治病用的。那时候大家痴迷于炼丹,想要炼出“长生不死之药”,结果炼出了“寒食散”,吃下去以后人会产生幻觉(有点像毒品),疯疯癫癫。寒食散除了有“致幻”效果,还会让服用者身体“忽冷忽热”,热的时候拼命找凉的东西吃,冷的时候拼命喝热水,不久之后,身体就会垮掉,但由于吃了寒食散会上瘾,于是病人好了一点又继续吃,反复下去,导致死亡。

不过好在孙思邈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多次告知当时的皇帝要重视这个问题,但皇帝并没有太在意。孙思邈便下定决心要销毁五石散的配方,或者对五石散做些改良,不过那时候孙思邈年纪也不小了,在他的心中解决五石散这个问题,成为他人生中最后的心结,也是一种想要完成的使命,于是他带着他的徒弟,并借着当时他的名声,奔走各地一边告知百姓五石散的危害,一边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药方。

遗憾的是,孙思邈虽然长寿,但也很难等到五石散配方完全销毁的那天。于是在他生前,他告诉他的徒弟们,一定要完成他最后的心愿,就这样,他的徒弟们坚持继续销毁五石散这个配方。终于,经过后人的不断努力,五石散的详细配方已经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湖南新邵龙山药王孙思邈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小尹标签:孙思邈

    龙山林木茂盛,翠竹丛生,风景奇秀,盛夏无暑。每到初冬,隔数十里遥望,龙山已如一条银龙静卧天际,积雪至隔年仲春始化,雪深达数尺,游人可徒手捕获野物,雅兴无穷。龙山岳平峰龙山坐落于湖南省新邵县东北部,山脉横亘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号称“百里龙山”。自古以来

  • 活了140岁的“药王”孙思邈,临终嘱咐弟子:这个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孙思邈

    公元541年是隋文帝杨坚出生的年份,也是“药王”孙思邈出生的年份(有争议)。孙思邈历经了南北朝、隋朝、唐朝,活到李治在位时期去世,享年约140岁,虽然后世对具体年龄有争议,但大家公认一点:孙思邈长寿。在古代,一般人能活70岁已经算长寿了,孙思邈的寿命能过百,与他的身份以及养生观念有很大关系。民间常说

  • 活了141岁的孙思邈为何抵制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被誉为中国的药王,他不仅在中国古典医药学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而且他医术高超,也是一名长寿的老人,据说活了141岁。在孙思邈所生活的年代,他的很多言行一直被认为是医药界的“圣旨”。其中他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告诫徒弟们一定要毁了无石散,并且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奔走之下,唐朝终于消灭了无石散,那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太白山人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虽然请了不少太医诊治,但一直不见好转。于是太尉长孙无忌便推荐在太白山中采药炼丹的孙思邈前来医治,唐太宗就把孙思邈召进宫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由于受儒家“三纲五常”、“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伦

  • 药王茶和养生鼻祖孙思邈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缘起缘下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的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我国道家重养生、医家重治病。孙思邈除了精通医药之术,更悉心研究养生,通晓佛儒道三教,集道家与医药学家于一身,是我国历史上把延年益寿学说同防治疾病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有理论联系实际特色学科的第一人。他比华佗、葛洪等兼长养生的医家更加值得尊敬。孙思邈

  • 官场高人头脑多厉害?看姚崇智对玄宗,斗倒魏知古的故事,大提升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魏知古

    会做官的人,头脑多厉害,城府多深?领导对你说:“老姚啊,某某是你儿子吧,你该提拔就提拔,举贤不避亲吗!”听到这话,千万别瞎激动,如果你顺杆爬,一定会死得很惨。唐朝宰相姚崇就曾遇到过这种事情。714年,唐玄宗李隆基突然假意问姚崇:“你的几个儿子才能如何?身居何处?你作为宰相,为国家举荐了那么多人才,自

  • 姚崇儿子找魏知古办事,后者却直接告诉皇帝,姚崇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魏知古

    魏知古很有才华但却不会办事,也不会看上司的脸色,所以没有人喜欢他。幸亏姚崇慧眼识珠才让他飞黄腾达,但魏知古却恩将仇报,这是为什么呢?魏知古进入政坛几十年,好不容易成了户部尚书,整个大唐王朝的官员任命考核都由他说了算。姚崇的两个儿子想要找一个好差事,由于姚崇对魏知古有提拔之恩,所以这两个儿子就找到了魏

  • 窦怀贞是谁?靠巴结皇后当上宰相,最终却因此丢掉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窦怀贞

    武则天我们都很熟悉,她是我国封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显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死后继位的皇帝唐中宗。唐中宗时期有一位男子,十分令人羡慕。这倒不是因为他娶到了公主的原因,而是他的出生高贵,地位显赫,此人叫窦怀贞,曾经做过唐朝的宰相。此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窦德玄是唐高宗时期有名

  • 崔湜、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什么关系?崔湜引荐过崔家三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崔湜

    崔湜的起点是很高的,出生于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而且以文辞见称,进士及第。但是崔湜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他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甚至成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面首,当然这样的崔湜也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在李隆基赐死了姑姑太平公主之后,崔湜也被流放岭南,进而被赐死,结束了他丰富

  • 郭元振威震西方,为何差点被唐玄宗处斩,最终忧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郭元振

    713年十一月,唐朝名将郭元振得到了唐玄宗的“恩旨”,他被任命为饶州司马,不必再去流放地新州了。但是,郭元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一个多月前,他还是唐朝的宰相、兵部尚书,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皇帝了!郭元振怀着忧郁的心情上路,他没能走到饶州,死在了半路上。那么,郭元振为何会得罪唐玄宗呢?一、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