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罗隐:相貌虽丑,写的诗却迷倒宰相女儿,一句诗成许多人的口头禅

罗隐:相貌虽丑,写的诗却迷倒宰相女儿,一句诗成许多人的口头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月芳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4/1/25 12:52:57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虽然相貌是交际过程中的第一通行证,但是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与可深交的程度并不仅仅只看对方的相貌。

在长期的相处交往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更重要的其实是个人的内在价值。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算是相貌不占优势的群体也总会在其他方面有特长之处。

在我国封建历史上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时期,涌现出的诸多诗人学者之中便有一位相传相貌奇丑的诗人;据说他的诗还曾迷倒宰相女儿,诗文流传至今其中一句诗还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这位传奇诗人便是罗隐

“十上不第”的大唐诗人

大唐盛世时期绝对可以称作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中一颗繁华璀璨的明珠,唐朝先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后有女皇武则天在贞观盛景的基础之上起到政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再后来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一度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华富强的盛世景象,达到了李唐家族统治时期的顶峰水平。

在如此繁荣昌盛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整个唐朝时期的文学水平也达到了古代文学发展史的空前繁荣的水平。

在繁荣开放、包容万象的大唐盛世时期各种风格类型的文学艺术百花齐放;如此盛世中涌现出的诗人、文学家更是层出不穷,流传至今令我们耳熟能详的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香山居士白居易等等。

在唐末五代时,有一位名为罗隐的诗人,虽然放在现代名声没有李杜之流那么广为人知,但是在当时擅长通俗易懂之诗文的罗隐的诗作在民间流传颇广,他本人更是名声大噪。

罗隐自号江东生,他生于浙江杭州的一户官吏世家,祖上均担任一官半职;由于受到父辈宦海仕途的耳濡目染,聪慧好学的罗隐从小便胸怀大志,立志长大后也要成为父辈一样的人。

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治之下的古代封建社会时期,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为了培养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忠义之士,所以将诗书礼义等教导世人要做一个忠君爱国之人的书籍作为参加科举考试后步入仕途的必选参考书目。

久经这些书籍内容渲染,读书人的思维愈发单一刻板化;读书人们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他们的眼中也许从未想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一味钻营入仕的读书人们认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步入仕途,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生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再加上家中世代做官的罗隐显然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罗隐一直埋头苦读。

奈何罗隐在科考一事上似乎毫无天赋可言,但他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不中的打击中却越挫越勇,甚至“十上不第”的传奇记录,最后还开启了屡战屡败却仍然屡败屡战的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一个拥有正常心理状态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对于自己与社会的不满情绪;渐渐地,壮志难酬的罗隐大感自己怀才不遇,心中的愤懑之情无处宣泄,只余一腔失意与寂寞一股脑儿地倾洒进了诗文世界。

常言道:命运往往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很显然,科举考试的屡屡失败是罗隐被命运关闭的窗,但是他写诗的才华却又是命运为他额外打开的一扇窗。

虽然在仕途之路上罗隐每每都名落孙山,但是自小励志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的罗隐一直有读万卷书的好习惯,罗隐因此多年来积累的文学底蕴十分深厚。

在罗隐年纪还尚小的时候才学之名便已经传遍了十里八乡,为乡里乡亲所广为传颂,后来罗隐所做的诗集文章更是为世人所推崇。

诗作曾迷倒宰相女儿

如果以现在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来看待当年的诗人罗隐的话,那么当时的罗隐便是妥妥的流量偶像;许多人在拜读了罗隐的诗作之后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从各地慕名前去拜访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罗隐的名字越来越为人所耳熟。

与现在狂热的追星族类似,在当时那个含蓄保守的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还有许多女性铁杆粉丝迷在读了罗隐的诗作之后心向往之,将罗隐视作自己的梦中情人。

甚至在当时不顾一切地扬言要嫁给能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诗篇的诗人的女子不在少数,这其中有一位最著名的“罗隐迷”便是当朝宰相的女儿。

此女亦是一位才华卓越的女子,其父是当朝宰相郑畋,郑畋之女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偶然读到罗隐曾经献给父亲的诗后便倍生仰慕之情。

或许是出于才学之士志同道合的惺惺相惜,郑畋之女一直对罗隐及其诗篇念念不忘。

宰相郑畋眼看患了“相思病”的女儿已经病入膏肓,自知劝说无效便在一次罗隐来府中拜访之际嘱咐女儿隐匿于屏风之后偷偷观看心目中假想的“心上人”。

结果这一看不要紧,郑女发现真实的罗隐与诗篇中自己所幻想的形象竟然有云泥之别。

所以后来郑女便再也没有说过要嫁罗隐的话,甚至就连平素里喜爱的罗隐之诗都不再吟诵了,用现在的话来讲,郑女是是个十足的“颜控”。

一句诗成现代人的口头禅

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罗隐屡屡落榜虽然看似是人生的不如意,但是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利弊俱全的双刃剑,正是郁郁不得志造就了罗隐的文学成就: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流传至今。

在我国唐朝时期有一位名作罗隐的大诗人,他生于官僚世家,但却科举屡屡不中,甚至创下了“十上不第”的传奇记录。

而在作诗上才华横溢的罗隐相貌却是是奇丑无比,相传罗隐的诗曾经成功地迷倒了宰相郑畋的女儿,但其面容却将春心萌动、有以身相许之意的郑女劝退。

诗作流传甚广的罗隐还有一句诗直至现在仍然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今朝有酒今朝醉”,由此可见其文学造诣之高,方能久经沧桑而不衰,反而历久弥新。

标签: 罗隐

更多文章

  • 才华横溢的罗隐,严肃的段子手,苦逼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罗隐

    罗隐的大名或许不如李白、白居易为我们熟知,但他写的诗不少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一首《自遣》将自己愤世嫉俗、乐观旷达的高士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年轻时罗隐也是个阳光青年,年少出名,欲读书致仕,一展宏志。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26岁的罗

  • 唐代诗人罗隐经典诗词8首,篇篇精彩,值得一读!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罗隐

    1、《梅花》唐代:罗隐唐代:罗隐唐代:罗隐唐代:罗隐唐代:罗隐唐代:罗隐唐代:罗隐唐代:罗隐吴王醉处十余里,照野拂衣今正繁。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2、《杏花》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3、

  • 晚唐诗人罗隐,身处稀烂的时代,却饱含热爱,活成暗黑里的一道光

    历史人物编辑:木槿读书标签:罗隐

    《乌程》罗隐 “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 一瓶犹是乌程酒,须对霜风度泫然”。 唐朝到了中晚期,世家门阀垄断朝堂,科举的现象越发严重,大批“寒门”士子,求进无门,一腔怨愤悲苦,就以各种形式体现在他们的诗歌之中。著名的如李白的《行路难》,还有李贺的诸多托言神鬼的诗句,其中尤为特

  • 晚唐毒舌罗隐:才华横溢有何用?一张丑脸把余生都给毁了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罗隐

    少年时读史,最是艳羡古时文人,肆意妄为,潇洒泼墨,仿佛世间所有烦恼,皆可用笔来倾述,用酒来浇灭。至年岁稍长,再看故事,又蓦然发觉,原来他们的洒脱,不过是对家国、对朝廷的失望。看不到光亮的未来,不若纵情当下,惟愿那字字句句能抒怀心内痛恨无奈,毕竟以己微薄之力,尚无法同权贵相抗。一如罗隐。说此人名,或诸

  • 被李成儒戳中伤心处,陈凯歌终于正面开怼,李成儒,大鹏全都中招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小火花标签:李成

    被李成儒戳中伤心处,陈凯歌终于正面开怼,李成儒,大鹏全都中招,发起火来的凯歌导演损人依旧是不带脏字儿。在下一期的《演员2》中小彩旗和晏紫东组cp演绎陈凯歌导演的《无极》,整段表演后李成儒老师给的评价是“《无极》原片,不好意思没看过”。说完这句话时,陈凯歌老师的脸色就有些变化了,不过依旧用笑声来掩盖尴

  • 从余则成到李成阳,陷入综艺无法自拔,孙红雷走到今天怪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追梦的记忆留痕标签:李成

    《潜伏》里的余则成,那是所有谍战卧底的代名词了,现在很多地方如果说卧底中的王者,都说他是余则成。孙红雷塑造的余则成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卧底王者,到后来在《扫黑风暴》里塑造的李成阳,却有很多人都非常反感,这个又是为什么呢?已经五十多岁的孙红雷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作品播出,从先前的谍战之王到现在沦落到无戏可拍的

  • 隋末英雄杜伏威,比瓦岗军更狠,一猛会三彪,三千山东兵霸占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杜伏威

    大隋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施行暴政,大肆征调民夫,大兴土木,并且多次出巡,劳民伤财。他又穷兵黩武,三次进攻高句丽,伤天害民,导致天怒人怨。为反抗暴政,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一波胜过一波,屡禁不止。而前些年随着《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等电视剧的热播,人们对于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寨起义军愈加熟悉,秦琼、王伯

  • 寇仲和徐子陵的干爹杜伏威,起兵山东称霸江淮,死因却不明不白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杜伏威

    黄易的《大唐双龙传》中,两大男主寇仲和徐子陵曾经认过一位干爹,这位干爹就是杜伏威,杜伏威此人并不是黄易虚构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历史上杜伏威是江淮地区的霸主,在大唐一统天下之前,就早早的投降了李唐。然而在入朝长安仅仅一年后,杜伏威却突然暴毙,杜伏威之死是历史上尚未破解的一桩悬案,那么杜伏威之死,李

  • 徐茂公、罗艺、杜伏威何以效忠唐朝,因为李渊给了他们一样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杜伏威

    隋末天下大乱,有十八路诸侯,六十四处烟尘。各地英雄纷纷而起,比如徐茂公、罗艺、杜伏威等等,这些英雄何以最终归唐呢?因为唐高宗李渊赐给他们一个字。徐茂公,又名徐世勣。在《隋唐演义》里,他的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后来,瓦岗寨头领李密不得已投降了唐朝,徐世勣当然也不能免俗。李渊知道徐世勣是个难得的将才,就

  • 杜伏威借用诸葛亮的这个计谋,成隋末乱世的一方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杜伏威

    杜伏威借用诸葛亮的这个计谋,成隋末乱世的一方霸主历史上聪明的人很多,诸葛亮肯定榜上有名。尤其帮助东奔西走的刘备在东汉乱世取得一席之地,早已不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三国时蜀国最弱,但是吴魏却不敢轻易攻打,就是因为诸葛亮的缘故。隆中对的策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先出荆州益州,再取天下。方法不错,刘备前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