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聪明的人很多,诸葛亮肯定榜上有名。尤其帮助东奔西走的刘备在东汉乱世取得一席之地,早已不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三国时蜀国最弱,但是吴魏却不敢轻易攻打,就是因为诸葛亮的缘故。隆中对的策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先出荆州益州,再取天下。方法不错,刘备前期也是按照这个来的,要不是关羽跟孙权闹翻了,自己先丢了荆州,又脑子一热,只想着兄弟情义,倾家荡产找孙权算账,鹿死谁手真是不知道。
诸葛亮死的时候,谁最伤心?司马懿,因为他少了一个对手。这两个人如果不是各为其主,相信是难得的知己。《晋书》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没完成的任务,统兵攻打魏国,魏国这边主将是司马懿。益州就是现在四川这一块,虽然被称为天府之国,但是交通真的让人无语。当时蜀军由于交通问题,后勤补给是比较吃紧的,所以适合速战速决。司马懿知道这一点就坚守不出。
后来诸葛亮采用激将法,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人衣服,意思说,你不出来还是回家做做绣花,做做女人吧!古时候大男子主义可是很严重的,手下部将看到这个,都抢着出战,要把诸葛亮宰了。司马懿就笑了笑,对使者说,替我谢谢丞相,蜀绣我一直没有。这并不是司马懿真的怕,而是身为一军统帅,绝对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影响军队。最后终于把诸葛亮耗死了。无独有偶,隋末乱世,有人就学了诸葛亮,这个人就是杜伏威。看过《隋唐演义》都知道,他是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这一次激将法奏效了。
杜伏威虽然是农民,也是贫困户,曾经为了生存还偷过羊,不过他有勇有谋,加上仗义慷慨,有很多人在他起义时就来投奔他了。《新唐书》中有这么一次记载,杜伏威自己说是起义,在隋朝那里就是造反。于是,隋朝派武将陈陵统领,过来收拾他。陈陵看到对面人多,心里也有点怕,就建造了不少壁垒,坚守不出,打算以逸待劳时机一到立马灭了他。那边杜伏威却是想着速战速决,倒不是因为后勤问题,毕竟不在四川,在江淮地区。手下人好听点叫起义军,实际上就是一些庄稼汉,都是乌合之众,不能跟训练有素官军耗。越耗下去军心溃散得厉害。于是他学着诸葛亮给陈陵送过去一套女人衣服,还嫌不够,又直接叫陈陵“陈姥”。
陈陵气的呀,历史上很少有陈陵记载,因为他也不是啥聪明人,二话没说,出击。对面等的就是这个,准备妥当等你过来。陈陵被打的打败,估计最后他不以死谢罪也要被皇帝弄死。杜伏威则是一战成名,从此成为隋末乱世的一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