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侠女王韫秀是个大杂烩,正史中的形象让人倒胃口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侠女王韫秀是个大杂烩,正史中的形象让人倒胃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根拜祖 访问量:3759 更新时间:2023/12/11 5:30:32

王韫秀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出彩,此女既嚣张跋扈,却又一身正气、胆识过人,一看就是个没被社会污染过,但又被娇宠过度的权贵之女。

马伯庸在电视剧里给她安排了一个从未出场,但听起来非常牛叉的父亲“王宗汜”。其实这位王宗汜的原型叫“王忠嗣”,是烈士遗孤,也是唐玄宗的干儿子,更是节制四镇兵马的军界扛把子。

王忠嗣的老爸叫王海滨,当年随军西征吐蕃,因为战功太突出而遭人嫉妒。在长城堡之战中,王海滨孤身陷阵,却无人肯伸手救援,导致他战死疆场。

那年王忠嗣才9岁,唐玄宗称之为“霍去病遗孤”,将他收为义子抚养于宫中,并给他改名为“王忠嗣”(原名王训)。

25岁那年,王忠嗣第一次上战场,他率领700名弓弩手,奔袭千里,偷袭了吐蕃营地郁标川。那一战,唐军靠肉搏战击溃数万吐蕃大军,斩敌数千,王忠嗣也一战成名。

后来他又陆续在“新城之战”、“桑幹河三捷”等一系列大战中,相继打败契丹、突厥、奚族、室韦、回鹘等部落,并在35岁那年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两年后又兼任朔方节度使。

天宝五年,41岁的王忠嗣又兼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至此,他一人佩戴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大印,一人撑起起大唐万里边疆,手握大唐47万边军中的27万。其权势之高,有唐以来无人能及。

这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狼卫要绑架王韫秀的原因,他们需要通过王韫秀来要挟“王宗汜”。

王韫秀的嚣张跋扈来自于此,在她眼里,连皇帝都需要仰仗她爹,天下皇帝第一,他爸第二,她第三。

电视剧里,王韫秀阴差阳错嫁给了投机分子元载

这个情节符合正史。元载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出身贫寒,原本姓“景”,由于母亲改嫁,便冒用了继父的姓氏。

元载虽然出身于寒门,但却是个励志青年。天宝元年,他参加策试,并考中了进士,被授予新平县尉。后来他又历任黔中监选使判官、大理评事、东都留守司判官、大理司直。

其实以元载的才华,不至于始终被压制在底层,但那是一个讲究门第的社会,像他这种出身的人,想平步青云难度非常大。

这就是电视剧里元载非要装叉,将自己包装成豪门,又挖门盗洞攀附权贵的原因。

安史之乱后,元载逃亡江南避祸。其实这个举动最多属于“中庸”,他没有投靠伪燕,但事实上也远离了抗击安禄山的前线,等于放弃了一次险中求贵的机会。

然而,世事难料,元载在江南居然结识了一位贵人——江东采访使李希言。李希言是高祖李渊的曾孙,正宗的李唐宗室子弟。

在李希言的推荐下,元载一路高升,做到了洪州刺史。两京收复后,他转任度支郎中,得到唐肃宗的器重,又被提拔为御史中丞。

后来他又攀附上了宦官李辅国,在李辅国的提携下,元载终于登上了相位。

为了巩固权力,元载又协助唐代宗接连除掉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位大太监,成了权倾天下的奸相。

元载似乎忘记了李辅国和元载是怎么死的,他不顾唐代宗的警告,在结党营私、贪财纳贿、腐化堕落的道路上越滑越深。

大历十二年,忍无可忍的唐代宗终于动手了,他以“阴托妖巫,夜行解祷,用图非望,庶逭典章”为名,处死了元载。

与元载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王韫秀。

“妻王氏狠戾自专,载出朝谒,纵子伯和等游于外……王氏,开元中河西节度使忠嗣之女也,素以凶戾闻,恣其子伯和等为虐。伯和恃父威势,唯以聚敛财货,征求音乐为事。”

这段话告诉我们几条信息:

其一,王韫秀确实是王忠嗣的女儿,不过正史中并无“王韫秀”的名字,这个名字背后还有故事,我们稍后再讲。

其二,王韫秀此人性情暴戾、凶狠、霸道,对儿子不光不管教,还纵子行凶作恶。

其三,元家兄弟跟元载一个德行,都是贪财贪色之徒。

难听一点说,这一家夫妻、父子五人,没一个好东西,被灭门是咎由自取。尤其是王韫秀,作为一个女主人,她毫无妇德,既不能相夫,也不能教子,辱没了王忠嗣的一世英名。

不过,有人发出另一种声音:王韫秀是个“王宝钏”式的好女人,这个故事的版本是这么说的:

当年元载贫穷,娶了王韫秀之后只好寄居在王家。王家势利眼多,尤其王韫秀的表妹,总是挖苦讽刺他们两口子,甚至讥讽王韫秀“将来就是个织娘的命”。

元载忍受不了吃软饭的痛苦,于是他写下一首《别妻王韫秀》,准备离开王家:“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

王韫秀见状,也和诗一首《同夫游秦》,表示愿意跟着丈夫同甘共苦:“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相传这首诗被某位大人物所喜欢,曾经亲笔书写,保留在了个人书法作品中。

果然,元载没有辜负王韫秀的一片深情,他到了长安后很快混出了名堂,并当上了宰相。看着元家的豪宅深院,王家那些奚落王韫秀的人,又纷纷厚着脸皮上门认亲。

王韫秀毫不留情面,她故意给自己的仆人分发绫罗绸缎,就是不给娘家人,还给表妹写了一首《夫入相寄姨妹》反讽道:“相国已随麟阁贵,家风第一右丞诗。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后来,王韫秀发现元载越来越奢侈,越来越不像话,她又做《喻夫阻客》一首,以警示元载:“楚竹燕歌动画梁,春兰重换舞衣裳。公孙开阁招嘉客,知道浮荣不久长。”

遗憾的是,元载已经不可救药,终于给这个家庭带来灭门之祸。

原本唐代宗是要赦免王韫秀的,但王韫秀长叹一声说:“我是王家第十二女,做了二十年节度使的女儿,十六年的宰相夫人。我怎么能苟且偷生呢?死了也算可以啦!”

于是她选择了与丈夫、儿子们一起去死。

这个故事记载于《太平广记》,前一个记载于《旧唐书》。那么,《旧唐书》里的“恶女”和《太平广记》里的“贤女”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呢?《长安十二时辰》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首先,《太平广记》的记载明显漏洞百出。在这个故事里,王韫秀是王缙的女儿。

王缙是大诗人王维的弟弟,以王维的名气,假如王韫秀是他的侄女,就一定会在元载的传记里提到王维与王韫秀的关系,事实上史书并无记载。

元载弄权时,王缙就是他的帮凶,那时候二人同为宰相,王缙一味奉承元载。别说老丈人巴结奉承女婿不合情理,即便翁婿同为宰相这一点,也古代绝无可能发生。

其次,所谓王韫秀留下来的诗,那东西也不能为证,古代伪作太多,各种纠缠不清的诗案比比皆是。

其三,《太平广记》就是个民间笔记、小说汇编,而不是正史,它所记载的情节大多都是艺术创作,而不是“真实”。

因此,《旧唐书》的记载相对更可靠,虽然它有可能对人物“脸谱化”处理、进行道德审判。比如“王韫秀”,她有可能没那么坏,但为了把他们一家子描绘成十恶不赦的狼窝,那就只能连她一起黑了。

那么,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里,那个“王韫秀”更像谁呢?

很显然,这是一个大杂烩的形象,他抽去了“王忠嗣女儿”的身份,又嫁接了“王缙女儿”的品德,拼接了一个全新的“王韫秀”。

让我感到很震惊的是,我在某些“知识词条”里,发现它们竟然把这些杂烩的、或者野史戏说的东西正儿八经地编了进来,还给“王韫秀”编写出了生卒年份。

我很想说,你有这本事,怎么不把孙悟空的生卒年份也编出来呢?

标签: 王韫秀

更多文章

  • 王韫秀:元载落魄时嫁他为妻,元载官至宰相犯法抄家,陪他赴死!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王韫秀

    1、患难夫妻王韫秀和元载这对夫妻,当真算得上《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人生赢家了,当别人为生命担忧时,两人之间却已经开始了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发展。甚至于还流传出了元载被处斩时,王韫秀说出了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并随即被官府笞杖而死: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坚不从命!不过我

  • 《长安十二时辰》王韫秀下场悲惨,元载贪污被赐死,她也遭连累

    历史人物编辑:青春小球迷标签:王韫秀

    说起《长安十二时辰》的王韫秀,大家想起的肯定是那个脾气火爆的大小姐,不过这也难怪,她的父亲是唐朝名将王忠嗣,深受皇帝重视。另外,王韫秀和元载这对夫妻,也是这部剧中少有的、没有改名的历史人物,像贺知章、岑参、杨玉环这些角色都改名了,这俩却没改动,也不知道是为啥。王韫秀在历史上的结局并不好,他嫁给元载以

  • 《长安十二时辰》王韫秀:将门女诗人,连皇帝都奈何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畅论史今标签:王韫秀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热播,说起里面的女角色,很多人说最讨厌闻染,却喜欢刁蛮霸道的王韫秀,殊不知,在真实的历史中,王韫秀是一个十分傲娇的人,还是唐朝知名的女诗人。在《长安十二时辰》中,王韫秀被闻染骗到狼窝,被狼卫挟持。雷佳音扮演的张小敬赶到救援,一场恶斗下来,王韫秀却被雄火帮挟持,闻染却成了狼卫的俘虏

  • 护唐功臣仆固怀恩一门为国死难46人,3个女儿和亲塞外,为何最后被列为叛臣?

    历史人物编辑:叮铛爱科技标签:仆固怀恩

    这是由于他们这个家族其实发生了很多的转变,在前期的时候是护国的忠诚,但是在后来的时候却变成了反叛谋逆之人。这样的一个巨大转变,其实让人十分的惊讶。毕竟他们这个家族其实可以说得上是满门忠烈,但是在后来举兵反叛这一件事情出现之后,又让大家大跌眼睛。不知道这一个家族他们为何一夜之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其实

  • 身为唐肃宗凌烟阁功臣之首,仆固怀恩为何反唐?仨女儿与回纥联姻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仆固怀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是跟随李世民打江山时期的那些开国功臣。但是凌烟阁很大,而且李世民给后世皇帝们留足了位置,让他们添加自己时代的功臣进去。因此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肃宗一口气搞了32位功臣上了凌烟阁。其中仆固怀恩在这32名功臣中,力压郭子仪和李光弼,排名第一。仆固怀恩,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哥们不是中原

  • 仆固怀恩:才胜李光弼,功高郭子仪,第一功臣为何遗臭万年?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仆固怀恩

    公元765年,吐蕃回鹘纠集数十万大军,进攻大唐首都长安城。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玄宗的孙子唐代宗,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彻底平定,才刚刚过了三年,皇帝居然第二次被逼迫跑出自己的首都,看起来这大唐帝国真的是江河日下了。最后还是郭子仪,利用自己这张老脸,单刀赴会再加上联军内部貌合神离,这才算是彻底解决了这次危机,

  • 一年间从大唐忠魂到第一叛逆,46口为国殉难的仆固怀恩,何至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仆固怀恩

    引言:公元762年4月,正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大唐王朝又生内讧,唐肃宗李亨病重时,张皇后居然和越王勾结,打算废太子李豫,除掉权阉李辅国。要不是李辅国机警抢先保护好太子,助太子登基,这场政治灾难将进一步扩大。眼见大唐又起波澜,回纥决定趁火打劫,回纥登里可汗大军南下,兵峰直指关中。关中为大唐核心,那个

  • 仆固怀恩,凌烟阁第一功臣,家族46人为国殉难,起兵反唐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成就了几员大将,众所周知,在唐朝的各道军队中,朔方军一直是帝国最重要的平叛主力,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这三个人无疑是平叛战场上的三根顶梁柱。安史之乱爆发后,仆固怀恩追随郭子仪转战南北,勇冠三军,为肃宗朝廷顺利收复两京立下了汗马功劳。仆固怀恩,是唐朝北方铁勒九部中的仆骨族人,音译原因就叫仆固

  •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很是冤枉与委屈,就连后来造反的藩镇李宝臣都骂,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就连女儿也为了大唐安定而和亲外藩。他造反完全是因为你们给逼的不得不反,这里的他们只的就是宦官,从而不得不反。那仆固怀恩又何以落得这部田地。仆固怀恩这一生可谓波澜壮阔,高开低走。很值得同情,毕竟谁也不会引颈就戮。仆固怀恩,复姓仆固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安史之乱功臣,为何反叛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仆固怀恩

    唐代宗李豫即位后唐朝国势一直不稳,在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又接连发生了两场规模较大的战争。一场是吐蕃乘着唐朝边境空虚入侵,一度攻陷了长安城,迫使李豫到陕州行宫避难。另一场是唐朝名将仆固怀恩游说了吐蕃、回纥、党项、吐谷浑、奴剌等国,聚集三十万军队入侵,规模为安史之乱后最大。这两场大战都与仆固怀恩有关,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