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是跟随李世民打江山时期的那些开国功臣。但是凌烟阁很大,而且李世民给后世皇帝们留足了位置,让他们添加自己时代的功臣进去。
因此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肃宗一口气搞了32位功臣上了凌烟阁。其中仆固怀恩在这32名功臣中,力压郭子仪和李光弼,排名第一。
仆固怀恩,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哥们不是中原人。早在李绩灭亡薛延陀汗国的时候,仆固怀恩所在的铁勒族便投降了唐朝。因此他们家还得了个世袭金微州都督的职位。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仆固怀恩他们家,牺牲了46人,他本人还远嫁了3个女儿到回纥,为国和亲。仆固怀恩家可谓是满门忠烈,这样的一个人,为何最后选择叛唐了呢?
员工离职,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钱没给够,要么就是受了委屈。仆固怀恩不缺钱,显然是在唐朝受了委屈。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悲剧呢?
一、仆固怀恩手握重兵。
值得一提的是,唐肃宗时期凌烟阁32位功臣中,有很多是宦官。你比如说著名的宦官程元振、鱼朝恩就在其中。
安禄山当年是唐朝驻守地方的节度使,手握重兵。这样的人谋反,差点把唐朝给颠覆了,因此不少人觉得不能再给武将们多少权力了。
尤其是唐肃宗本人,对武将的防备心理超过了唐朝此前所有的皇帝。他宁愿选择相信宦官,也不愿意再相信武将。
因此郭子仪这样的人,多次打了胜仗回来,都会被唐肃宗剥夺军权。郭子仪算比较聪明的,总是自己主动交出兵权。而李光弼就算是不怎么会做人的了,他就是不愿意交出兵权,甚至不愿意去朝见皇帝,最终背负上了有可能拥兵自重的罪名,把自己给活活气死了。至于仆固怀恩,也是手握兵权的大将,而且是凌烟阁32功臣中的第一位。他手里的兵权,自然也是遭到了皇帝和宦官们的忌惮。尤其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以后,你仆固怀恩还是手握重兵,坐镇一方。你想咋地?难不成想成为第二个安禄山吗?
二、仆固怀恩嫁了3个女儿到回纥。
唐朝也将和亲作为国策,从李世民时期的文成公主,到唐中宗时期的金城公主,清一色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就算后来有亲生女儿出嫁,那也是嫁过人的寡妇,以此显示唐朝高于和亲之邦。
皇帝又不傻,让自己没嫁过人的女儿和亲,一来丢脸,二来女儿不幸福。所以唐朝皇帝总会让贵族们自己送女儿过来,给你封个公主,就让你出去和亲。
为了得到回纥人的帮助,唐肃宗便将仆固怀恩的两个女儿册封为公主,分别是:光亲可敦和崇徽公主。此外还有一个小女儿,可能是以小妾身份出嫁的,因此记录不详。
正是因为仆固怀恩嫁了3个女儿给回纥,所以才加固了唐朝和回纥之间的关系。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人家回纥人可没少帮忙。
因此仆固怀恩不光在战场上为唐朝立功,他的女儿在和亲的过程中,也为唐朝立下了大功。可惜的是,这种功劳,在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成为了一种负担。
为啥?因为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回纥兵马的作用就不大了。相反的是,回纥人也开始惦记上了唐朝的地盘。甚至曾经出兵唐朝,吓得唐肃宗赶忙请仆固怀恩去跟他的女婿联络感情。
始,怀恩立功,门内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及拒命,士不弛甲凡三年。帝隐忍,数下诏,未尝声其反。及死,为之恻然曰:"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俄而从子名臣以千骑降。大历四年,册怀恩幼女为崇徽公主,嫁回纥云。---《新唐书》
仆固怀恩手握重兵,又是回纥大汗的老丈人,他早就遭到了宦官们猜忌。所以他死活不肯去,最后还是皇帝给了他一个免死铁券,他才勉强跑去跟女婿联络了一下感情,让女婿安然撤军。
虽然再次立功,却也从侧面看得出,仆固怀恩对唐朝的威胁是相当大的。再加上他本人也不是唐朝原住民,所以被怀疑也很正常。
三、郭子仪把仆固怀恩的人马都给拉走了。
以上两点是唐朝怀疑仆固怀恩的重要理由,既然仆固怀恩有拥兵自重的嫌疑,那么皇帝自然是想着要收回他的兵权。
这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为此仆固怀恩和前来监视他的宦官们大打出手,甚至要发动兵变,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
为此朝廷赶紧派宰相裴遵庆前去安抚仆固怀恩,仆固怀恩看到了裴遵庆,那叫一个委屈啊。立刻捧着裴遵庆的臭脚一顿哭,并且表示,都是辛云京和宦官骆奉先在捣鬼。
裴遵庆十分同情仆固怀恩,于是建议他到朝中面见皇帝,这样一来可以说明白情况。可是正当仆固怀恩打算去的时候,却遭到了手下人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皇帝已经不信任仆固怀恩了,这一去可能没有好下场。
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谏,以为"嫌隙成矣,奈何入不测之朝,独不见来瑱、李光弼乎?二臣功高不赏,瑱已及诛。"怀恩乃止。欲使一子入宿卫,志诚固止。---《新唐书》
与此同时,新上任的唐代宗便让郭子仪前去,仆固怀恩当年是跟着郭子仪混的,他手下不少将领都是郭子仪的旧部。在郭子仪的一番忽悠之下,仆固怀恩的手下们纷纷跑到了郭子仪那一边。
这可把仆固怀恩逼急了,没了兵权等于是要了他的命。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联合回纥人,扬言唐代宗已经挂了,我们去平分关中之地。这就是仆固怀恩叛乱的最终原因。
总结:仆固怀恩的悲剧,是安史之乱的延续。
如果没有发生安史之乱,那么地方将领领兵戍边,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任何一位大将长期手握兵权,都是唐朝皇帝们的心病。
因此李光弼、仆固怀恩这样的悲剧就这么产生了。郭子仪是会做人,这才躲过一劫,却也总是被明升暗降,失去兵权。
仆固怀恩的叛乱,最终被郭子仪平定。可问题是,功臣们接二连三被唐朝皇帝罢免或者斩杀,这使得地方节度使们纷纷不愿意再受到唐朝的摆布。
因此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节度使们纷纷打算自立。毕竟手握兵权,朝廷也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只有自身强大,或许才能勉强活下来。一个仆固怀恩的悲剧,却间接地造成了中晚唐一蹶不振的局面。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