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成就了几员大将,众所周知,在唐朝的各道军队中,朔方军一直是帝国最重要的平叛主力,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这三个人无疑是平叛战场上的三根顶梁柱。
安史之乱爆发后,仆固怀恩追随郭子仪转战南北,勇冠三军,为肃宗朝廷顺利收复两京立下了汗马功劳。
仆固怀恩,是唐朝北方铁勒九部中的仆骨族人,音译原因就叫仆固了,先祖于贞观末年归降唐朝。唐玄宗天宝时期,仆固怀恩调入朔方军,他的前两任顶头上司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史称他“为人雄毅寡言”,“达诸蕃情,有统御材”,因而深受郭子仪器重。
因为邺城失守,郭子仪引咎辞职,接任他担任朔方节度使的就是李光弼。而仆固怀恩是二把手。
在郭子仪当领导时,由于郭子仪生性宽厚,而且非常看重怀恩,所以对仆固怀恩及其部众一贯宽容,对他们的很多不法行为总是睁一眼闭一眼。可是继任领导李光弼的治军风格与郭子仪截然相反,他持法严肃、对待犯错的部下一视同仁,所以仆固怀恩和他手下那帮骄兵悍将只好收敛心性,夹起尾巴做人。
可是,夹起尾巴做人毕竟不能长久,因为这不是仆固怀恩性格,他是个非常自负而且很有野心的人,他有一个很明显的毛病,那就是居功自傲,刚决犯上。他手下那群兵也跟他一样,仗着军功,视朝廷纲纪如同无物,经常做些违法乱纪的事,而仆固怀恩却护犊子,总是包庇和纵容。这就注定了他和李光弼不会团结。
事实上,自从李光弼升任朔方军和帝国军队的一把手后,身为二号人物的仆固怀恩就已经对头把交椅生出觊觎之心了。
上元二年,他利用肃宗急于拿下洛阳的心理,和肃宗的心腹宦官鱼朝恩联合建议肃宗,命令李光弼主动进攻洛阳,而在这前一年,李光弼一直是防守。肃宗随即下定反攻的命令,李光弼无奈只有进攻。
结果,唐军被打得很惨,李光弼节度使肯定是当不成了。而在期间,李唐王朝和燕政权也进行了一轮政权更迭。史思明长子史朝义弑父篡位,而唐玄宗,肃宗父子俩几乎同时驾崩,代宗继位。
史朝义趁着李唐政权更迭动乱,想联合回纥进攻长安,仆固怀恩的春天来了。
仆固怀恩拥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身份——他是登里可汗的岳父。一直是李唐与回纥之间牵线搭桥的人物,当初的回纥可汗帮肃宗收复两京后,就为儿子叶护求婚,肃宗便做主把仆固怀恩的女儿嫁了过去。叶护即位后,仆固怀恩之女就成了回纥人的王后——登里可敦。
所以,如今除了仆固怀恩,恐怕是没人能挡住回纥人的兵锋了。
经过他的一番语重心长地劝导,登里可汗放弃了与史朝义的合作,随即遣使上表,表示愿意帮唐朝征讨史朝义。
现在,仆固怀恩绝对是李唐王朝头号大英雄。
然后代宗任命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时任朔方节度使的仆固怀恩同平章事、领诸军节度行营(相当于各道特遣兵团总司令官),作为雍王李适的副手。
又是一番战场拼杀,洛阳收复,史朝义被杀,祸害李唐三代天子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此次征讨史朝义,仆固怀恩无疑建有大功,至此,仆固怀恩的地位已远远超越郭子仪和李光弼,成了大唐军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造反了。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有他性格原因。
前面说过,他是个自负而且有野心的将领,从他不愿屈尊做朔方节度使二把手可以看出。而且还想法设法扳倒李光弼也能看出,他为了实现野心,他说到做到。
能做到节度使,智商也在线,看到前两任领导郭子仪和李光弼的起起落落,也让仆固怀恩感到朝廷的恩宠不能长久,他心有余悸,他不愿步他们后尘,他留了一手。
在收复原属于燕政权的各路节度使时,比如邺郡节度使薛嵩向唐朝的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阳节度使张忠志向唐朝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投降。而李抱玉和辛云京随即进入薛嵩等人的驻地,接受他们的部队,解除他们的兵权。
仆固怀恩却下令让薛嵩等人官复原职,各归其位。这就是仆固怀恩的后手,他要这些河北强藩对他感恩戴德,说白了,就是养寇自重。
“怀恩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分帅河北,自为党援。”《资治通鉴》卷222
可是他的行为让李抱玉和辛云京大为不满,同时也深为疑惧,李、辛二人立刻向朝廷上表,希望朝廷能对仆固怀恩暗中戒备、严加提防。仆固怀恩得到消息,也紧跟着上疏代宗,为自己辩解。并奏请将河北的燕朝降将就地任命为唐朝的节度使。
面对这个大功臣,代宗李豫正对他欣赏有加,对他的话言听计从,李豫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应该说安史之乱后,代宗对仆固怀恩是相当不错的。来看看仆固怀恩的待遇,赐铁券,以名藏太庙,画像于凌烟阁。儿子瑒为御史大夫、朔方行营节度。
代宗唯恐恩宠不够,不久又擢升仆固怀恩为河北副元帅,并加授左仆射、中书令,单于大都护、镇北大都护等职。
这满身光环不惹来嫉妒都不正常,仆固怀恩上有天子宠信,下有兵权在手,内有诸藩暗附,外有回纥援引,这简直是安禄山第二啊!
哪一天他仆固怀恩要是勾结回纥人与河北诸藩一块造反,谁能治得了他?
当时看仆固怀恩谋不顺眼的有四位,他们一直咬定仆固怀恩有谋反之心,辛云京、骆奉仙、李抱玉、鱼朝恩,骆奉仙、鱼朝恩可是代宗身旁大红人,他们话比谁否管用。
久而久之,代宗也就起了疑心。
皇帝起了疑心,后果很严重,他开始试探仆固怀恩了,可仆固怀恩却偏偏很配合皇帝的疑心。
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屡屡打报告,让代宗提防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同样也对他也是横竖不顺眼,于是也上奏皇帝,让代宗治罪辛云京,可代宗以沉默对待。代宗的沉默激起了仆固怀恩的怒火。
他的心情很不爽,想想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自己始终奋战在平叛的第一线,整个家族为国战死的有46人,女儿为了国事又远嫁异域;每逢战争的关键时刻,都是自己出面向回纥求援,才得以先后收复两京、平定河南河北。要说平叛的第一功臣,自己绝对是当之无愧!
可一个小小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不但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而且还信口雌黄、肆意诬陷,而天子居然在这种情况下和起了稀泥,这难道不意味着,天子是想借辛云京来牵制自己吗?
仆固怀恩忍无可忍,立刻给天子上了一道满腹冤屈的奏书:
“臣静而思之,自己有六大罪过:当初同罗部落叛乱,臣为先帝扫平河曲(今山西西北部),此罪一;臣之子仆固玢,为同罗所俘,伺机逃回,臣将其斩首,借以激励部众,此罪二;臣有女儿,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此罪三;臣与子仆固瑒不顾身家性命,为国效命,驰骋沙沙场,此罪四;河北诸镇刚刚归降,各节度使皆手握强兵,臣竭力安抚,消除他们的疑惧,此罪五;臣说服回纥,让他们奔赴急难,帮朝廷平叛,天下平定后,臣又亲自送之归国,此罪六。臣既有此六大罪过,合当万死!纵然含恨九泉、衔冤千古,又能抱怨什么呢?
“臣与朔方将士,功勋最著,贡献最大,是先帝中兴大业的主要力量,也是陛下流亡期间的亲信故旧,可陛下非但没有特别褒奖,反而听信宦官谗言。先有郭子仪受到猜忌,如今臣又遭诋毁,所谓鸟尽弓藏,信非虚言!陛下听信其诬陷之辞,与指鹿为马又有什么区别!倘若陛下不纳臣的一片忠心,一味因循苟且、包庇纵容,臣实在不敢说能保住身家,可陛下又岂能保得住帝国?忠言逆耳利于行,唯请陛下慎重考虑。”
这道怨气冲天、大逆不道的奏疏,让代宗李豫登时龙颜大怒。还没等代宗拟旨,仆固怀恩自作主张率部进军山西威胁辛云京。
毕竟天子有雅量,发怒过后冷静下来,仆固怀恩尽管出言不逊,可毕竟为帝国建立了不世之功,况且确实无明显的反叛之举,如果真的拿他问罪,不仅会让天下人心寒,而且对于刚刚平定的局势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代宗一边稳住他,一边试探他,看看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于是,代宗命宰相裴遵庆前往汾州,表面上宣旨慰问,其实是刺探虚实。让他以个人名义向仆固怀恩暗示,要他入朝面圣,看他作何反应。果然,麻烦来了,仆固怀恩不肯入朝。他的理由是担心死在宦官手里。
裴遵庆在汾州苦等多日,见仆固怀恩再无任何表示,只好回朝复命,向代宗如实禀报了此行的经过。就在这个时候,御史大夫王翊出使回纥回来,走到汾州居然被仆固怀恩强行扣留了。
就这样,仆固怀恩完美配合,一点点加深代宗的疑惧。代宗开始打算收拾仆固怀恩了。
仆固怀恩却先下手为强,你不仁我不义,首先进攻目标当然是那个屡屡和他作对的辛云京。
作为安史之乱余波的仆固怀恩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被晾了很久的郭子义重新得到重用,也该仆固怀恩不顺,反叛不久,麾下兵变,杀死了他的儿子仆固瑒,而老母亲坚决反对他造反,他只有逃跑,前往灵武(朔方治所),召集朔方军中仍旧效忠于自己的一部分胡人士兵,同时派人去跟回纥、吐蕃等异族联络,请他们发兵,联手对付李唐。
随后,代宗派人前往汾州,把仆固怀恩的母亲接到了长安,并且好吃好喝供了起来。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这老人家已经成了代宗的人质。
虽然朝廷在饮食起居等各方面都提供了极为优厚的待遇,但老人的心境可想而知。一个月后,仆固怀恩的母亲就在无以排遣的抑郁和忧愤中一病而亡了。代宗下令以礼厚葬。朝野上下听说此事,无不替仆固怀恩感到悲哀。
广德二年(公元765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联军共计十万人悍然入寇,一时间京师震骇。
对手是他的老领导郭子仪,仆固怀恩刻薄寡恩,与郭子仪不可同日而语。打了两个月刘被打败了。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再度纠集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继续入侵准备大干一场,结果意外出现了,就在多国联军一路向长安猛扑过来的中途,仆固怀恩忽得暴病,旋即被转移到后方,于同年九月初八死于鸣沙(今宁夏中宁县)。
仆固怀恩一死,多国联军顿时失去联结的纽带,开始各自行动,他们不捞一把是不甘心的。而仆固怀恩所率的朔方部众则数易其主。也是乱成一团。
郭子仪利用自己威望,单骑盟回纥,痛打吐蕃,斩杀万余人,夺回大量财帛,并救回被掳掠的男女四千人。吐蕃逃回大本营,回纥得到好处也撤了。
随后,仆固怀恩麾下的一些骁将自知难有作为,遂陆续归降朝廷。
至此,仆固怀恩之乱宣告终结。
关于这个唐朝大功臣,你怎么看待他的反叛呢,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