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请术士为丈夫儿子看病,被二子李贤多次撞见,她为何不安?

武则天请术士为丈夫儿子看病,被二子李贤多次撞见,她为何不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寒云天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4/1/16 2:48:28

太医御奉上官倧爱才,把江湖方士明崇俨、医士张文仲推荐入太医院,给李治看病。不过,明崇俨相貌堂堂,谈吐不凡,更得武则天的欢心,两人经常在宫中会面,深入“探讨”李治的病情。

明崇俨是大唐小吏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不知从哪学了一套方术,治疗疑难杂症颇有奇效。有了张文仲和明崇俨的会诊,李治的病情大大好转,已经可以正常上朝听政了。

不过,李治也知自己的身体是好是坏,不能耗费太多精力。因此,他只出席正常的朝会,所有的案牍文书,还需要武则天亲力亲为。

经过许敬宗的“谥号”风波后,武则天深感朝内无人对自己的掣肘太严重,便迅速提拔侄子武承嗣,让他代自己招揽一些不得志的寒门名士。武承嗣不负所托,召来了范履冰、刘祎之、元万顷等人,组成了北门学士派,暗中发展势力。

朝堂内有人还不行,大唐军方也必须牢牢抓在手中。

于是,武则天没经李治同意,便把流放象州的薛仁贵起复重用,前往辽东效力,将功补过。而薛仁贵的儿子薛讷,也因功在军中站稳了脚跟,前途不可限量。

这一切都被李治看在眼里,不过,他倒是风轻云淡,一一应允。

可是,没过多久,李治就把从西域回返朝廷叙职的刘仁轨留了下来,再次任命他为宰相。武则天又气又急,李治把刘仁轨喊回来,明显是在防范她!

刘仁轨一回来,郝处俊阎立本两位宰相不仅不妒忌,还对刘仁轨十分尊敬。只因刘仁轨是李治一朝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有安百济、定吐蕃之功,也有治桑榆、抚百姓之能。就连武则天都不得不承认,刘仁轨之能堪比汉之萧何

不过,已经70多岁的刘仁轨没有在朝政上和武则天发生什么冲突。此时的大唐已非几年前那般强盛,李治和武则天也不敢再穷兵黩武,他只要萧规曹随,保证帝位能顺利传给太子李弘,就算完成了使命。

说道太子李弘,刘仁轨隐隐觉得不安,又是好几日没看到这位太子了。莫非,传言太子李弘患有恶疾一事是真?

公元673年盛夏,唐高宗听说太医明崇俨会一些神鬼莫测的本领,玩性大起,便对他说自己想看到冬天的大雪。当时,皇后武则天、太子李弘在旁,只见明崇俨身披描金青袍,一手持拂尘,一手向虚空抓了一把,再展开时,竟是一团白莹莹的雪团。

唐高宗和武则天惊叹不已,啧啧称奇,不料一旁的太子李弘却面色骤变。

只见李弘拖着病身,上前跪倒进谏:“父皇,母后,昔日汉文帝沉浸于鬼神之事,贾谊曾言‘不问苍生问鬼神’。儿臣请将明崇俨叉出宫门,明禁妖术,以全父皇母后的圣名。”

武则天看着一脸惶恐盯着自己的明崇俨,皱了皱眉头,正要开口说话。

不料李治却站了起来,走到李弘身边,搀起他道:“皇儿此话言之有理,是朕糊涂了。不过,太医曾嘱咐让皇儿身心舒畅,利于病情,朕观明爱卿此术确实有趣,不想皇儿却不开心,罢了罢了,明爱卿请回吧。”

李弘听了此言,大受感动:“儿臣不孝,让父皇母后担心了,罪该万死!”

看着伏在地上叩首的李弘,武则天心头也是一软,便示意明崇俨退下,顺口安慰了李弘几句,便让他也下去休息。

等李弘离开,武则天半是嗔怪半是撒娇地埋怨道:“弘儿的病情一直不好,我们做父母的为他操碎了心,他却一点都不领情,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李治听了呵呵一笑,道:“皇后此言差矣,弘儿虽然身体有恙,但为人淳厚、心地善良,他今日的言论更有明君风范。我们应该为此欣慰才是?”

说罢,李治又皱起了眉头:“听上官倧说,弘儿的病情越发严重了,这可如何是好?”说到这里,李治泫然欲下,握紧武则天的手,又道:“朕想提前把皇位传给弘儿,兴许一国之宏运,可冲淡他的病情,你认为如何?”

武则天怔怔地看着李治,心中五味杂陈,似是不舍手中的大权,又似是纠葛于亲情之中,百般难为。终于,武则天还是艰难地点了点头,柔声劝道:“都依你,等弘儿病情好些就传给他吧!”

此时的大唐谁也不知道,就在公元673年的一个夏夜,帝后二人竟定下了皇位传承之序。

可是,还没过数日,太子妃裴氏就遣人前来汇报了一个噩耗:太子李弘又病倒了!

太医们也一起会诊了好几次,都表示无可奈何,只能用珍贵药材吊着性命,其他一切都看天意。本想把皇位提前传给儿子的李治闻讯,身体也跟着病倒了。

眼看身边最亲近的两个男人都病倒了,武则天彷徨无措,竟然再次找上了太医明崇俨,想请他用神鬼之术测一测丈夫儿子的命运。

在那段时间里,武则天和太医明崇俨往来十分密切,引起经常来讨教政事的李贤的不满。

自从李贤得知大哥李弘的真正病情后,经常来找父皇和母后,请求给他更多锻炼的机会,顺便帮助太子哥哥分分忧。李治觉得这个儿子又孝顺、又有才能,便放手让他去做。

可是,武则天却越来越不满,担心李贤对太子的位置有了非分之想。

特别是李贤多次在宫中遇到明崇俨后,表现出的厌恶表情,让武则天有些惴惴不安。

自从她听说李贤和贺兰敏之走得很近后,就对这个儿子越来越不满,甚至时常迁怒于他。若是李贤发现了她和明崇俨的暧昧秘密,她又该怎么做呢?

连载【武则天大帝】23

标签: 李贤

更多文章

  • 李贤是一位既懂阴谋也懂阳谋的大明首辅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李贤

    许彬担任首辅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被石亨和曹吉祥联合扑灭,罢官发配。于是,明英宗任命李贤出任第十一位大明首辅。李贤(1409年——1467年),字原德,河南邓州人。在一大堆明朝首辅之中,李贤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还因为左右逢源而有了“骑墙观望”的嫌疑,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他成为明朝历史上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 隋唐历史:武则天杀了李弘和李贤为什么没有杀李显和李旦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看动漫标签:李贤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在隋朝之后同样也有一个强盛的王朝出现——唐朝。唐朝在后世之中向来以“盛世“著称,自然是少不了明君圣主,在唐朝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位特殊的皇帝,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我们都知道武则天的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常言道

  • 太子李贤谋反案,女皇指定三位主审,李治叹息,儿子完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李贤

    武则天与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太子李贤矛盾激化,那后来,女皇怎么把儿子搞成一个谋反罪犯呢?又是如何指定了三位主审,为何李治一看主审名单,便叹息道:“儿子完了”呢?原来,武则天自从认定太子李贤是谋杀明崇俨的凶手后,对李贤可谓是步步紧逼,首先是拘捕李贤亲近的人。当时有人指责李贤亲近男侍,武则天便借由拘捕了李贤

  • 李唐家事:章怀太子李贤到底是不是武则天亲生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李贤

    武则天不仅67岁高龄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还一口气活到82岁,跻身长寿皇帝队列。可见身心素质非凡,生育能力也不一般,和唐高宗李治生了四男二女共6个孩子,堪称古代家庭和事业双丰收的女性楷模。史料记载,武则天6个亲生孩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安定公主和太平公主。可是坊间却传说章怀

  • 酷似唐太宗的孙子李贤,身世不明,最终被其母武则天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李贤

    章怀太子李贤出生于永徽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在去昭陵的路上生下了他。但是也有人说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贺兰夫人生的。因为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在永徽三年的冬天出生,李弘和李贤这两个同胞兄弟相差仅两岁,而且还是正好两岁,出生月份不差多少,中间又夹着暴毙的女婴安定公主,这让人很是怀疑。李贤的生母是谁,到现在还是

  • 新罗造反,吐蕃侵犯,武则天放权给太子李贤,背后有何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李贤

    公元677年,唐高宗的病情略有好转,居然能在春耕日下地了,尽管只犁了几垄地就满头大汗,却依旧让众臣喜出望外。不过,李治的回光返照貌似促使大唐陷入厄运。第一个厄运就是:大唐的附庸国新罗造反了!接到消息的唐高宗确认再三没有看错!是的,曾经被高句丽和百济联手欺压几十年、屁滚尿流赶来向大唐求救的新罗造反了!

  • 武则天为什么要对逼太子李贤自刎?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李贤

    公元675年,皇太子李弘突然猝死,唐高宗李治于是改立第六子,武则天次子李贤为太子。唐高宗为了培养这位接班人,经常让李贤留守京城监国,而李贤的表现也没有令他失望,处理政务但井井有条,而且明确公允,深得朝廷内外一致赞赏。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李贤继任唐高宗之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然而,世上的永远没有

  • 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随笔标签:李贤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第六个儿子,也是他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本来作为皇族子弟,应该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可惜李贤没有那么好的命运,最后因为政治斗争被武则天给逼死了。李贤早期过得还是相当的滋润。李贤生于公元654年,开始的时候被封为潞王,在672年又被封为雍王。当时太子是他的哥哥李弘,如果李贤能够一直

  • 明朝时期,首辅李贤的思想和历史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李贤

    从横向来看,在明代君主专制的政体下,李贤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定位。而从纵向看,在明朝二百余年政Z格局发展变化中,天顺成化朝李贤所在的内阁之职权与定位,也异于其他时期。对于皇帝而言,李贤是起赞襄辅弼作用的内阁辅臣。君主专制发展到明朝,皇帝一人独揽朝纲,起辅佐和协助皇帝批答奏章作用的内阁和司礼监曾一度在明朝

  • 明朝第一首辅,把为官之道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李贤

    历史人物编辑:悠然修标签:李贤

    李贤河南邓州人, 宣德七年(22岁)获乡试解元,第二年就中进士。李贤不仅读书牛,在“官场钻营”上其实更牛。殿试后不久,大学士、少师杨士奇因惜才想见他一面。为了能让自己更快的打响名号,从众同年中脱颖而出,李贤回应以无理由的不理会 -- “竟不往”(“欺负”杨士奇不会打击报复他)。“不附权贵”的声望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