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为什么要对逼太子李贤自刎?原因很简单

武则天为什么要对逼太子李贤自刎?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悦说历史 访问量:530 更新时间:2024/1/5 18:47:59

公元675年,皇太子李弘突然猝死,唐高宗李治于是改立第六子,武则天次子李贤为太子。

唐高宗为了培养这位接班人,经常让李贤留守京城监国,而李贤的表现也没有令他失望,处理政务但井井有条,而且明确公允,深得朝廷内外一致赞赏。

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李贤继任唐高宗之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然而,世上的永远没有这么简单,而太子李贤的皇权之路也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暴风骤雨很快就落到了他的身上。掀起这场风暴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母后武则天。

武则天之所以对自己的儿子也放不过,除了对权力到了极度渴望的地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其实,李贤和武则天名义上母子关系,实际上却是“仇深似海”。

椐史书记载,李贤是永徽五年(公元前654年)岁末生,而他的哥哥李弘生于永徽三年底,兄弟两相差两岁,按常理推算是很合时宜的,但问题在于,兄弟两之间,武则天还生了一个公主,也就是被武则天闷死当政治牺牲品的公主,三年生了三个小孩,按医学角度来看是说不通的,身体等方面也是吃不消的。

同时,史书还记载太子李贤生于去昭陵进谒途中,时正值寒冬。令人疑惑的是,武则天明明有身孕,而且又临产在即,为什么会选择在风霜雪雨的天气外出呢?再说祭祀昭陵之类的,有身孕的人一般是不能乱去的,武则天这么精明的人,自然是知道个中道理的,为什么却“逆天而行”呢?

史书对武则天的三子李显、四子李旦及女儿太平公主有明显的记载,唯独却没有李贤和武则天有任何母子情深的轶事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而李贤继位太子后,宫里也纷纷传说太子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而据时间来推断,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早年守寡,武则天再次进宫为昭仪后,她便以大姨身份出入禁宫,深得高宗宠爱。因此,很多人认为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和唐高宗偷情的结晶。

也正是因为李贤来路不明,调露二年(680年),武则天抓到了李贤的把柄,以谋逆罪把年仅29岁的太子李贤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后又派人在路上拘禁李贤,逼令自尽最终迫使走投无咱又不甘受辱的李贤自刎而死,诚为叹也。

标签: 李贤

更多文章

  • 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随笔标签:李贤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第六个儿子,也是他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本来作为皇族子弟,应该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可惜李贤没有那么好的命运,最后因为政治斗争被武则天给逼死了。李贤早期过得还是相当的滋润。李贤生于公元654年,开始的时候被封为潞王,在672年又被封为雍王。当时太子是他的哥哥李弘,如果李贤能够一直

  • 明朝时期,首辅李贤的思想和历史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李贤

    从横向来看,在明代君主专制的政体下,李贤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定位。而从纵向看,在明朝二百余年政Z格局发展变化中,天顺成化朝李贤所在的内阁之职权与定位,也异于其他时期。对于皇帝而言,李贤是起赞襄辅弼作用的内阁辅臣。君主专制发展到明朝,皇帝一人独揽朝纲,起辅佐和协助皇帝批答奏章作用的内阁和司礼监曾一度在明朝

  • 明朝第一首辅,把为官之道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李贤

    历史人物编辑:悠然修标签:李贤

    李贤河南邓州人, 宣德七年(22岁)获乡试解元,第二年就中进士。李贤不仅读书牛,在“官场钻营”上其实更牛。殿试后不久,大学士、少师杨士奇因惜才想见他一面。为了能让自己更快的打响名号,从众同年中脱颖而出,李贤回应以无理由的不理会 -- “竟不往”(“欺负”杨士奇不会打击报复他)。“不附权贵”的声望有了

  • 朱祁镇复辟后贬斥景泰朝的官员,为何独重用李贤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贤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当皇帝,共君临天下二十二年。其中第一次称帝时年号为正统,当了十四年皇帝。复辟后改年号为天顺,又当了八年皇帝。尤其是复辟后的称帝,朱祁镇贬斥了景泰帝朱祁钰时期的朝廷官员,处死了被朱祁钰委以重任的兵部尚书于谦、内阁大学士王文等人,使明朝的政治格局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大多数

  • 唐敬宗因喜好玩乐碰上两次大谋反案件,被宦官刘克明弑杀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聊体育标签:刘克明

    在皇权至高的封建帝制时期,仅仅因为一顿饭就丢了性命的皇帝,估计也就只有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敬宗李湛了。李湛出生于元和四年(809年),是唐穆宗的长子,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原则,李湛在13岁时被立为太子,并在三年后即位,史称唐敬宗。可能是受到老爹的影响,唐敬宗即位后,对国家大事毫无兴趣,而是将所有心神

  • 历史上3个假太监:刘克明弑君,嫪毐让太后生子,而他则睡遍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刘克明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但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太多荒诞离奇而又充满人性丑恶的事物,这其中就有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那便是“太监”太监又称阉人、宦官,因为在古代的皇宫大院内,皇帝以及其他的妃嫔等都需要奴仆服侍。而为了防止这些奴仆与妃嫔发生关系,皇帝便将这些奴仆都在进宫前强制采取了生理措施,也就

  • 后唐的太监刘克明,历史上真实的韦小宝!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刘克明

    后唐的假太监,做这事让皇上难堪!真实的韦小宝不知道大家可认识刘克明?这位刘克明可真的如同周星驰电影里的韦小宝了,在历史上十分的风流放荡,而且就连皇上都不怕,各种针锋相对。甚至曾经一度想要杀了皇上,取代其位置。就连皇上的各种妃子都敢霸占,真的没谁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风流倜傥的刘克明!都知道宦官是在

  • 同朝为官20多年,白居易和刘禹锡才第一次见面,却催生了这首杰作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刘禹锡

    唐朝诗人之中,白居易和刘禹锡是非常奇怪的一对。他们是同年出生的,分别在29岁和24岁时进入朝廷为官,尽管都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在此之前却从未见面。这倒不是因为两人关系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仕途都遭遇了挫折,经常被贬外放。一来二去,同朝为官的诗王和诗豪,竟然没有打过照面。那时候没有微信群,即便是超级大V

  • 白居易写下一诗平平无奇,刘禹锡删掉2句后,却成了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刘禹锡

    诗歌是浓缩的艺术,最讲究的就是语言的精炼,比如李白写了两首《望庐山瀑布》,五言古诗的版本名不见经传:“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一样的内容改成了七言绝句的版本后却达到了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

  • 相聚时难别亦难,分别时白居易和刘禹锡共写一诗,温暖了整个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刘禹锡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而且从唐初火到唐末,经久不息。在盛唐时出现了李白、杜甫之后,将诗歌文化推向了顶峰,按照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来说,就应该走下坡路了。然而中唐诗歌却是一个例外,虽然没有李杜那样的大神,但以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贺、贾岛等为首的一流诗人,依然将唐诗的大旗高高举起。虽然中唐诗歌没有盛唐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