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昌龄《出塞》诗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诗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忘川水 访问量:832 更新时间:2024/1/16 18:48:59

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尉”就是王昌龄

诗歌创作背景

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王昌龄二十七岁,他赴河陇,出玉门关,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最著名的边塞诗《出塞》,作于此时。

诗歌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翻译:月亮还是当年的月亮,边关还是当年的边关,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假如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示:王昌龄30岁才进士及第,古代文人也多是大器晚成,在一直叫喧着“大器何必晚成”的时代,我们要戒骄戒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凡而不平庸。

意爱笑:意而爱,爱而笑,笑而诗。

标签: 王昌龄

更多文章

  • 王昌龄最有趣的送别诗,心中痛苦,嘴上却说不痛苦!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被后人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他的边塞诗自然没话说,其实王昌龄的送别诗也别具一格,其中有一首送别诗很有趣,明明自己内心很痛苦,却说自己不痛苦。我们来看看王昌龄的这首《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

  •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846期——王昌龄(唐)《出塞二首其二》

    历史人物编辑:做美食的胖仔标签:王昌龄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846期,王昌龄(唐)《出塞二首其二》。诗词读感(郝乙):战争是残酷的,但又是人类发展史上避免不了的。诗词原文: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诗词释文: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振荡回

  • 王昌龄:满身江湖气的“七绝圣手”,一首诗绝唱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滔滔子美食标签:王昌龄

    有真知,才有灼见欢迎关注槐序姑娘,这里有最美古诗词01 | 皆为我友大唐盛世,风云际会。一个个天之骄子,在诗坛留下了千古绝唱。他们之间,各有恩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武周宰相张说栽培了张九龄,张九龄又提拔了王昌龄和王维。王维和李白同年生人,又同在长安谋仕,却一生未曾有过交集。而玉真公主与他们俩却皆有

  •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送别诗,看似寡情却多情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离愁渐远渐无穷”,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远”,就意味着空间距离之大,相见之难。所以不少送别一类的诗词就往往在这个“远”字上做文章。比如:“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着酒痕。”“雪晴云散北风寒,楚

  • 王昌龄的一首七绝,刻画入微,运思深婉,千古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王昌龄

    宫怨诗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一般表现宫女被禁锢或失宠,有些情况下则兼有仕途不遇的寓意。很多人都写过这方面的诗歌,比较著名的比如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还有刘方平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等。王昌龄是第一个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大力创作宫怨题材的作家。王昌

  • 同是瓦岗出身,为何秦琼程咬金得善终,徐懋公王君廓却身死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王君廓

    从小到大,提起隋唐时期,不难想到秦琼、程咬金等人,也看过很多版本的以隋唐英雄为主人公的电视剧、小说等,虽然剧名不尽相同,故事也有出入,甚至于可能与历史不完全相符,但结局却大致类似。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同是瓦岗出身,何以有人善终,有人身死族灭呢?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去探索一番。骁勇彪悍秦叔

  • 李世民召庐江王李瑗入朝述职,王君廓说:“这次去了凶多吉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王君廓

    626年7月,李世民召庐江王李瑗入朝述职,李瑗顿时慌了。找来自己的心腹王君廓商量对策。王君廓担忧地说:“大王这次去了恐怕是凶多吉少啊!”李瑗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如今李建成没了,李世民成了一把手,本就担心这次入朝李世民会找茬。听王君廓这么一说,李瑗更加不知所措了。王君廓见状就给李瑗分析说:“京师如今

  • “功烈为西南剧”,被称为诸葛亮转世的唐朝低调大将韦皋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小阳干饭标签:韦皋

    序言韦皋(公元745年-805年),唐朝中期著名军事家、诗人,虽然在后世看来,韦皋的知名度远不如李靖、尉迟恭、郭子仪等唐朝传奇名将。但从历史影响看,韦皋绝对是唐朝武将中排名前几位的功勋人物。韦皋的功绩主要在维护中国西南领土完整、促进边疆稳定等方面,他长期主政巴蜀,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二十年。在安史之乱后

  • 她是为诗歌而生的,与韦皋、元稹谈过恋爱,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韦皋

    翻阅关于薛涛的史料,正史也好,野史也罢。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游,流落蜀中。流落一词深有含义,流落者,流浪与落魄者也,是什么导致薛涛无奈流落呢?其中影隐藏这一段薛涛少年时代的痛苦回忆。也就是薛涛在十一二岁的时候,薛涛的父亲薛郧原本是在朝为官,因得罪了权贵,而贬谪四川。到剑南节度使崔宁管辖

  • 铮铮铁汉也有绕指柔情,鱼书未至等闲故,再见时已是几十春-韦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韦皋

    今天的故事,我们讲一下铁汉柔情。每一个人,一生中总会碰见那么几个人,让我们从稚嫩到成熟。她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奈,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众里寻他千百度,佳人何处?今天的主角是韦皋,玉箫。韦皋自不必多说,这位唐朝的蜀地长官,战功彪炳,战绩辉煌。据《新唐书》记载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