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贾岛,可能不少人要问:“这人谁啊!没听说过这号人。”但其实小学生都会背他的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比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朝大家,贾岛的名气可能稍逊一筹,但他能够在群星璀璨的唐朝占据一席之地,才华也不是虚盖的。
今儿个就来说说老贾吧~
(一)
公元779年,老贾出生于河北涿州,关于他的家世古籍上无证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老贾早年是在洛阳的一家寺庙当和尚的。
一般来说,从小就出家当和尚的,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好,比如像朱元璋这种要饭出身的。
老贾从小就当了和尚,连红尘都没有看过,更不要说看破红尘了,所以对寺庙的清规戒律非常反感。
比如寺规禁止和尚午后外出,但老贾年纪轻轻,睡不惯午觉,又不像现在的和尚,不仅有豪车可以开,还有手机电脑可供消遣,所以老是唉声叹气,有时候还会写诗发牢骚。
别看老贾这人满身俗气,心静不下来,但对于作诗可以是说非常痴迷了,所以也被人称为“苦吟诗人”,汉语成语“郊寒岛瘦”中的“岛”指的就是老贾的诗歌风格。
(二)
虽然身在佛门,但老贾耐不住寂寞,经常跑出去找基友吃饭唠嗑。
有一次,老贾去长安郊外的一个朋友家做客,估计是因为脚程太慢,又是一个路痴,所以直到半夜才摸到朋友家。
此时皓月当空、万籁俱寂,老贾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小鸟。但老贾可不管这个,敲了很久的门,最终确定朋友不在家……
但来都来了,起码得给基友留个口信吧,于是老贾顺手就写了一首诗: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第二天,老贾一大清早就往回走,路上越想越觉得昨晚写的那首诗用词不当,尤其是那个“推”用得不太好,感觉改成“敲”字好一些,但一时又拿不定主意。
就这样一边想一边走,不知不觉就进城了,迎面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老韩此时还在京城做官,见到老贾迷迷瞪瞪的,顿时就来了兴趣,问他在想啥。
于是,老贾就将自己的写的诗念给老韩听,征询他的意见。老韩也是个知识分子,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用‘敲’好,半夜三更没啥动静,静中加动,不是更有意思吗?”
老贾点头表示赞同,两人就这样相识了。
老韩眼尖,这人有点才华,做和尚太可惜了,就跟老贾说:“你那么年轻做啥和尚啊,应该出来考公务员,这样吧,你加我个微信,以后不当和尚了就来找我。”
听了老韩一番话以后,老贾终于下定决心要还俗,所以回到寺庙后不久就递交了辞职信,跑到京城北漂去了。
(三)
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的老贾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公务员是轻而易举,根本没把其他考生放在眼里: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剑客》
但实际上北漂的日子不好过啊,尤其是像老贾这种有点才华,但没啥背景的人,想要考上京城的公务员是难上加难。
老韩当初虽然夸下海口说要罩着他,但其实老韩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敢于直谏,所以老是得罪人。
据传闻,老贾北漂期间曾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但一直没有考上。
经过几年折腾,老贾终于看清了考场的黑暗,他立马写了一首诗《病蝉》,痛骂那些有权作恶官员:“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结果被认为是“无才之人,不得采用”,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以后再也不准考公务员。
在这期间,老韩因唐宪宗迎佛骨而进谏,惹得皇帝非常不高兴:“你算什么东西,也敢管到我的头上来。”就这样,老韩被逐出了京城。
老贾知道这件事情以后,给老韩写了一首诗,表达关怀与挂念: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贾岛《寄韩潮州愈》
(四)
虽然在科场不是特别如意,但老贾在京城北漂期间,还是认识了不少人,比如吴处士、穆少府等: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猿啼和峡雨,栈尽到江波。
一路白云里,飞泉洒薜萝。
——贾岛《送穆少府知眉州》
闲暇之余,老贾也会到各地去游玩赏乐,弥补少年时代的遗憾。
比如去马嵬驿:
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
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贾岛《马嵬》
借宿开元寺:
诗成一夜月中题,便卧松风到曙鸡。
带月时闻山鸟语,郡城知近武陵溪。
——贾岛《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借宿慈恩寺:
竹阴移冷月,荷气带禅关。
独住天台意,方从内请还。
——贾岛《宿慈恩寺郁公房》
就这样过了几十年,期间老友韩愈、孟郊等人相继病逝。
(五)
直到老贾年过50岁,朝廷才终于想起这人有点才华,故而给了个长江县主簿让他当,相当于现在县里面的书记或者秘书。
芝麻再小也是粮食,老贾终于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就这样过了三年,老贾因为表现不错,被调到了四川安岳县去当司仓参军,在那又干了几年。
在这期间,老贾工作勤勤恳恳,多次组织讲学。
工作之余,老贾经常会去当地的南楼读书作诗: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贾岛《夏夜登南楼》
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
此去逢何日,峨嵋晓复昏。
——贾岛《送僧》
公元843年,贾岛由司仓参军升为普州司户参军,但可惜他还上任,就突然去世了,终年64岁。
结语
纵观贾岛的一生,是艰辛而坎坷的,年少时因家境贫寒出家为僧;成年时想要步入仕途却屡屡受阻;中年时只能寄情山水流落在外;中晚年时才在官场留下浮光掠影。
贾岛不是少年天才,他本身在读书上的天赋相对一般,但好在足够勤奋刻苦,写诗更是字斟句酌,故而被称之为“诗奴”,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赢得一席之地,留下诸多佳作。尤其是那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用词巧妙、意境苍凉,形象而饱满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人的一生,最怕的或许就是“认真”二字罢,只要足够认真,总能做成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