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具体为何?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具体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浩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3/12/4 18:30:15

目前火爆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即将收尾,剧中所提到的唐玄宗“一日杀三王。是确有其事得的,这件事唐玄宗时期第一个重大政治事件。此事也导致了唐玄宗由盛转衰的开始。唐玄宗一天之内杀了三个亲生儿子,可见是多么的残忍。

无情最是帝王家,由于皇权的唯一性,排他性,皇帝属于赢者通吃和和他巨大的“利益”。使得拥有帝位的人怀疑所有的人,担心一切有资格夺取帝位的人。而且越是至亲越是担心。历朝历代史书不绝。而唐代尤为严重,关键是唐太宗得位不正,造成后世有样学样,自李世民开始,除了唐高宗之外,都是政变上台。包括李隆基

由于自己李隆基是“政变”上位,他就更担心有人学,所以在此事上防范的极为严密。对于任何觊觎皇权和帝位的人,必须消灭在萌芽里。李瑛(706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次子,在11岁时候被立为太子。其母是赵丽妃。在李瑛31岁的时候受到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是赵丽妃所生)一起坐罪赐死。后平反昭雪,复太子称号。

李瑛为何被杀?历史记载是,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说,玄宗说三兄弟已经发动兵变,准备与薛锈(李瑛小舅子)入宫杀父自立。李隆基震怒,立刻将三兄弟和薛锈处死。首先要说的是武惠妃为何要构陷太子,很简单,这个女子要做皇后,要立自己的儿子李瑁为太子(杨贵妃老公),但李瑛的存在就是巨大的障碍和绊脚石。所以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太子李瑛的计划。

实际上,武惠妃的构陷就是一个借口,实际上就是李隆基想换太子。当李隆基将想换太子的想法对宰相张九龄提出以后,遭到张九龄强烈反对,而且不少大臣都在保太子,如果说,在此之前。李隆基只是有一个意向的话,现在就是一定要换太子,也就是说,保太子越多越强,李隆基越害怕,进而产生巨大的恐惧:太子的稳固,就是对他,对皇权的巨大的威胁。

而武惠妃此时和李林甫达成利益共同体,二人联手陷害张九龄,导致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取而代之。而李林甫必须要全力把李瑁扶上太子之位,就是李林甫那句话“愿护寿王为万岁计”。所以李林甫给武惠妃出主意、以宫中有贼的名义让太子李瑛与三王带兵入宫,回头就告诉李隆基说太子造反。一下子就把李瑛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但实际上,武惠妃就是把刀,李隆基就是想换太子,已经当了20年太子李瑛必然存在利益集团,太子李瑛再低调,再内敛,再含蓄也必然有一大群“贪图富贵”的利益共同体,这也必然和李隆基的“集团”发生利益冲突,处于李隆基的想法和地位而言,为了自己安全必然要处死太子,当了快四十年皇帝的李隆基难道不知道武惠妃是构陷?他不知道李林甫陷害张九龄是为了当宰相?二人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

虎毒不食子,而在帝王之家,人性已经泯灭。李隆基被称为最冷血的帝王。不是帝王冷血,而是权力让人性丧失了温情。只剩下赤裸裸的欲望。天家无情,天家无义。李隆基杀子,李世民杀兄屠弟都是最有利的证明。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李泌

更多文章

  •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泌,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李泌

    爆款剧《长安十二时辰》,让原本比较“低调”李泌立即是全网爆红,但李泌却有其人,而且是中唐第一名臣,大政治家、第一谋臣、为后世历代帝王所垂青。而且是评价极高。李泌应该是贾诩,荀彧一样的谋臣,而非诸葛亮,裴度一样治臣。李泌(722年-789年),字长源,自幼聪颖,六岁时因机遇巧合遇见唐玄宗从而颇受赏识,

  • 白衣宰相李泌的对策被誉为奇谋,唐肃宗为何不用?他漏算了一笔账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李泌

    唐肃宗李亨登基后,迅速移驾凤翔,收复两京的工作拉开帷幕。走到彭原(甘肃庆阳)时,侍卫来报,有个白衣道长求见。唐肃宗一见来人惊喜不已:“怎么会是先生?朕派出多人寻访先生不得,竟不想在此地见到先生。”来人笑道:“听说陛下在灵武,山人日夜兼程赶来了。”这位被唐肃宗称为“先生”的人就是李泌,时年才33岁,比

  •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原型李泌是天才少年,最后如愿当上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李泌

    《长安时辰时辰》讲述的是天才少年李必和长安城的不良人张小敬一起守护长安的故事,虽然这只是一部电视剧,根据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改编,但其中很多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就拿主角李必来说,他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宰相李泌。李泌(bì),生于公元772年,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是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

  • 唐朝“神仙宰相”李泌,用了什么方法,给皇帝成功洗脑呢?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李泌

    在古代,贵族象征着权力,这些活在上层社会的人们,相比下层阶级,他们的日子过得较为舒坦。但是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一说,虽然他们表面光鲜亮丽,但是稍有不慎,就会被诛九族。这也是电视剧中常出现的桥段,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有很多,有的人是因为犯了法牵连整个家族,但是有的人是因为皇帝看他们不顺眼,想要铲除其势

  • 忠义、智慧化身的白衣宰相李泌骗了你,司马光为您揭开他的另类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李泌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男主角李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原型叫“李泌”,出身于赵郡李氏辽东房,是瓦岗寨首领李密的族曾孙。李泌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六岁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测试,李泌答以“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论棋道,被誉为“神童”。小小孩童不喜欢“大灰狼与小白兔

  • 匡扶四朝的白衣卿相-李泌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李泌

    提到唐朝匡扶四位君王,立下赫赫功勋的老臣,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位汾阳郡王郭子仪,力挽天倾,辅助君王,功成身退,莫过于此;但四朝老臣不仅仅只有他,同样有一位白衣卿相,扬名于玄宗年间,六岁时就和张说以方圆动静四个字赋句,得玄宗夸赞,后与肃宗为友,辅助代宗,更多次救过德宗,也能急流勇退,功成就身退归隐,

  • 李泌在前几任皇帝时被排挤,为何被李适拜为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泌

    谈起唐德宗李适时代的名臣,就一定不能漏过邺侯李泌。如果说郭子仪是中唐第一名将,那么李泌就是中唐第一谋臣。李泌作为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就入朝的名臣,对中唐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是名垂青史也不为过。他曾经作为李隆基、李亨、李豫三位皇帝的首席参谋,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归唐英雄张议潮的郡望问题:藩镇合法性与北朝以来假冒郡望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张议潮

    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张议潮在沙州(州治敦煌)发动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论恐热。自从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唐军内撤,逐步占据河西、安西等处。公元781年(宪宗建中二年)沙州陷落,至张议潮起义,吐蕃已控制河西六十余年。张议潮之所以成功驱逐盘踞此地数十年的吐蕃势力,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吐蕃在赞普朗达玛

  • 被忽略的英雄—大唐张议潮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张议潮

    前言:提起敦煌,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莫高窟和窟中那成百上千的“飞天”,“飞天”们衣带飘扬,以优雅的身姿笑对人生百态,仿佛要将幸福和快乐播洒到人世间的每一处角落。有人说莫高窟是沙漠中一缕艳丽的颜色,其实不然,莫高窟的颜色应该是浑厚才对,内里不光有汉唐那耀眼的辉煌,还有积淀千年风沙的岁月轮回和王朝兴衰。走

  • “独得皇上恩宠”的裴寂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恩宠的?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裴寂

    裴寂,字玄真,曾做过唐朝的宰相。裴寂幼年时早早地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由兄长抚养长大。裴寂不仅姿容俊秀,又颇有才华,年仅十四岁就担任了官职,此后历任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等职,可以说是少年英才,惹人艳羡。裴寂与李渊向来关系较好,李渊在出任太原留守时,两人更是常常相邀夜游,纵情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