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神仙宰相”李泌,用了什么方法,给皇帝成功洗脑呢?

唐朝“神仙宰相”李泌,用了什么方法,给皇帝成功洗脑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唯物历史观 访问量:4435 更新时间:2023/12/5 1:28:50

在古代,贵族象征着权力,这些活在上层社会的人们,相比下层阶级,他们的日子过得较为舒坦。但是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一说,虽然他们表面光鲜亮丽,但是稍有不慎,就会被诛九族。

这也是电视剧中常出现的桥段,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有很多,有的人是因为犯了法牵连整个家族,但是有的人是因为皇帝看他们不顺眼,想要铲除其势力。

职位越高,在文武百官中的威望越高,就越能够成为皇帝眼中的眼中钉。在古代各个朝代中,每个皇帝身边都会有一些谋臣,他们一般忠心报国,在皇帝犯错时能够指明其错误,在皇帝困难,帮助其解决问题。

历史中,谋臣的主要作用是给皇帝献策,除此之外,他们用参与一些国家立法、行政等活动。他们多以文人为主,一般以门客、军师等身份出现,这类人大多数没有官职。

古代,有名的谋臣有很多,比如我们玩王者荣耀中几个有名的辅助英雄,楚汉时期的张良,他辅助齐恒功,使之成为诸国霸主。还有姜子牙,他是商末时期人,他帮助姬昌推翻南国统治,建立大周。

这些谋臣虽然有报国志向,但是常在皇帝身边,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在隋朝,有这样一位谋臣,他被称为神仙宰相,一生追随圣山,病逝以后被德宗追赠为太子太傅。

唐朝中期政治家李泌

这位神仙宰相就是唐朝中期的李泌。李泌,是北周太师的六世孙子,他出生于今日辽宁。受家庭背景影响,李泌自幼聪慧,七岁的时候就能够作诗,他做的诗富有人间大智慧,在当时有神童之称。

正逢唐玄宗招贤纳士,有人将这个七岁的神童推荐给唐玄宗,他在唐玄宗面前的表现深得玄宗赏识,并对他进行嘉赏,特意嘱咐其家人要多加培养李泌。

李泌成年以后,并没有直接进入宫廷。他游山玩水,在嵩山、华山等一带之间活跃,有的人说他是在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也有的人说他是在等待重回宫廷的机会。一向归隐的李泌突然主动联系唐玄宗,使唐玄宗想起这个神童。于是李泌被召回宫廷,后因为李泌《老子》讲得非常出色,又让他待在翰林院,辅佐太子李亨学习。

李泌深得李亨信任

但是好景不长,李泌遭到贼臣杨国忠的污蔑,认为他写的《感遇诗》是在讽刺朝廷,于是李泌逃离朝廷,再次选择归隐。

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即位后,他开始四处寻找李泌。昔日,李泌不仅是他的老师,两人之间更像是朋友。找到李泌后,二人开始商讨目前天下的局势。

李泌帮助李亨分析目前的处境,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李亨对他的建议非常满意,想要赠予李泌官职,但是却被拒绝了。尽管如此,李泌还是以宾客的身份一直追随李亨。

李泌深得李亨信任,在朝廷议论国事时,没有哪件事情是李泌需要回避的。李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白衣山人。他随李亨外出时,众人都会说穿黄色衣服的是皇帝李亨,穿白色衣服的是李泌。

李泌怎样给皇帝“洗脑”?

安史之乱之后,虽然李亨坐拥江山,但是唐朝边境经常受到吐蕃侵扰。他们烧杀掠抢、光天化日之下,引起边境人民生活不安,令唐德宗李亨感到非常苦恼,于是他找到李泌帮忙出法子。

这个问题对李泌来说并不是很难,难的是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方法告诉李亨,怕引起李亨不满。想要平定吐蕃边境,必须要采取联盟,这也是古代战争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想要牵制吐蕃,必须要与几个国家一起联盟起来。其中一个国家叫做回纥。但是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李亨的阴影,李亨原本就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加之李亨又在回纥吃过尊严的亏。

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李亨面前提起这两个字。曾经李亨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回纥,回纥的首领非要李亨像他们下跪行礼,并且还给他们跳舞。

男儿膝下有黄金,李亨气愤极了,更何况他还是一个皇子,受到这样的侮辱,使他没了面子。不仅如此,李亨的不情愿惹怒了回纥首领,一怒之下,将他的手下各抽了100大鞭。最过分的是,李亨还被赶出了大营。

因此,李亨登位以后,谁也不敢提起回纥这个词,都怕带来杀身之祸。虽然李泌也比较害怕丧失性命,于是他用他的聪明才智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

李泌利用兵制改革一事,成功说服李亨与回纥联盟。李泌指出,想要用好兵,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但是刚刚经过安史之乱,又有吐蕃边境作乱,国家的粮食根本不充足。

于是,李泌指出,可以利用旧绸缎与吐蕃换取耕牛,在将这些耕牛投入边境生产粮数,就可以保证军粮充足。李亨听了非常高兴,以为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但是,李泌却告诉他,还有一个事情解决了之后,天下才可能太平。李亨急忙问他是什么事情,他却卖起了关子。必须要李亨自己能够坦诚布公。

为了实现天下的太平,拔除自己的私心,方可告诉他。李亨想了想便答应了他。想要天下太平,必须要牵制吐蕃,但是光靠大唐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够,因此必须与其他几个国家联盟。

其中一个就是与回纥联盟,李亨一听便生气的拒绝了。他的反应很强烈,好像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但是,李泌却说了一句话,说他只是出主意,具体操作还是要看李亨。

李亨非常排斥沟通,但是李泌告诉他,当年羞辱他的回纥首领早就不在了,李亨登基的时候,因为这位回纥首领想要侵犯大唐,被现任的回纥首领杀害了,听到这些,李亨动容了。

后面李泌死缠烂打,如果李亨不与回纥联盟,他将不再担任宰相。李泌的办法虽然看上去很愚蠢,但实际他的做法是给足了李亨面子,给他个梯子让他自己下来。

就这样,最终李亨与回纥达成联盟,吐蕃也得到牵制。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不喜欢被人做思想工作,但是一旦别人帮我们留好退路时,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

标签: 李泌

更多文章

  • 忠义、智慧化身的白衣宰相李泌骗了你,司马光为您揭开他的另类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李泌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男主角李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原型叫“李泌”,出身于赵郡李氏辽东房,是瓦岗寨首领李密的族曾孙。李泌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六岁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测试,李泌答以“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论棋道,被誉为“神童”。小小孩童不喜欢“大灰狼与小白兔

  • 匡扶四朝的白衣卿相-李泌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李泌

    提到唐朝匡扶四位君王,立下赫赫功勋的老臣,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位汾阳郡王郭子仪,力挽天倾,辅助君王,功成身退,莫过于此;但四朝老臣不仅仅只有他,同样有一位白衣卿相,扬名于玄宗年间,六岁时就和张说以方圆动静四个字赋句,得玄宗夸赞,后与肃宗为友,辅助代宗,更多次救过德宗,也能急流勇退,功成就身退归隐,

  • 李泌在前几任皇帝时被排挤,为何被李适拜为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泌

    谈起唐德宗李适时代的名臣,就一定不能漏过邺侯李泌。如果说郭子仪是中唐第一名将,那么李泌就是中唐第一谋臣。李泌作为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就入朝的名臣,对中唐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是名垂青史也不为过。他曾经作为李隆基、李亨、李豫三位皇帝的首席参谋,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归唐英雄张议潮的郡望问题:藩镇合法性与北朝以来假冒郡望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张议潮

    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张议潮在沙州(州治敦煌)发动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论恐热。自从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唐军内撤,逐步占据河西、安西等处。公元781年(宪宗建中二年)沙州陷落,至张议潮起义,吐蕃已控制河西六十余年。张议潮之所以成功驱逐盘踞此地数十年的吐蕃势力,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吐蕃在赞普朗达玛

  • 被忽略的英雄—大唐张议潮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张议潮

    前言:提起敦煌,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莫高窟和窟中那成百上千的“飞天”,“飞天”们衣带飘扬,以优雅的身姿笑对人生百态,仿佛要将幸福和快乐播洒到人世间的每一处角落。有人说莫高窟是沙漠中一缕艳丽的颜色,其实不然,莫高窟的颜色应该是浑厚才对,内里不光有汉唐那耀眼的辉煌,还有积淀千年风沙的岁月轮回和王朝兴衰。走

  • “独得皇上恩宠”的裴寂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恩宠的?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裴寂

    裴寂,字玄真,曾做过唐朝的宰相。裴寂幼年时早早地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由兄长抚养长大。裴寂不仅姿容俊秀,又颇有才华,年仅十四岁就担任了官职,此后历任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等职,可以说是少年英才,惹人艳羡。裴寂与李渊向来关系较好,李渊在出任太原留守时,两人更是常常相邀夜游,纵情欢乐

  • 裴寂有多受宠?被冤枉之后,李渊让三位贵妃亲临宅第抚慰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裴寂

    要说武德年间李渊最信任的人是谁,不是李建成、李世民等儿子,也不是李孝恭、李神通等李唐宗室,而是李渊昔日的同事裴寂。相信很多人对裴寂这个人都比较熟悉,毕竟他就是那个让刘文静嫉恨的人。裴寂虽然出自于河东裴氏,但是他的前半生实在是平平无奇,等到616年,年近五十的裴寂成了晋阳宫的副监,而他的领导、晋阳宫监

  • 唐朝第一宰相裴寂,是如何在李世民继位后遭到疯狂打击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裴寂

    裴霁(570-632),字玄真。生于河东裴氏。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得力助手,大唐开国功勋之一,唐朝第一任宰相。这种人在贞观三年(629)被贬出京,此后三年屡遭贬。他被贬,最终在回京途中病逝。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被唐太宗李世民排除在外呢?一一听我说。1.李渊最喜欢的大臣裴寂是晋阳第一功臣,李唐开国元勋,深受李

  • 李世民为劝其父李渊起兵,找到晋阳宫监裴寂当说客,事后才知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裴寂

    公元616年,朝廷派李渊率军去镇压农民起义军,其子李世民劝解李渊说道:父亲大人不要在犹豫了,如果您平定不了叛乱,是您的罪过,如果能够平定,也不会得到朝廷的信任,我们还是另谋出路吧,李渊听后,显得有点犹豫,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起兵反隋。那么李渊起兵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要从他在隋朝为官的时候说起,李渊出

  • 李世民心胸开阔,为什么容不下李渊亲信裴寂,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

    历史人物编辑:明若卿兮历史标签:裴寂

    隋末时期,李渊之所以在太原起兵反隋,离不开一个人的鼓动,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裴寂。李渊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所以需要有人替他拿主意,裴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李渊掌管太原之时,刘文静与裴寂两人同在太原晋阳任职,这两个人并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有远大的抱负,并且与李渊、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