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难?

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雨说史 访问量:858 更新时间:2024/1/18 11:46:50

“二王八司马”是个比较奇葩的政治团体,因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挫折和失败的意味。与其他团体相比,“二王八司马”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可是里面却不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大文豪柳宗元刘禹锡,能让韩愈作传的陈谏,史学家凌准等人。

这个团体如同昙花一样,绽放之后便迅速凋谢,退出主角的舞台。不过在数十年后,他们也曾有过机会。不过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或许从两个文豪的身上可以看出一二。

01

元和十年

“二王八司马”是唐顺宗时期一群革新派的官僚士大夫,以王叔文为首。可是由于改革力度较大,碰触了当时很多既得利益团体的蛋糕,而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同时王叔文也是“NOZUONODIE”的命,骤登高位之后有些飘飘然,四处得罪人。把一些原本同情并不抵触改革的实权派也推到了对立面。

更要命的是,他们选错了支持对象,竟然想要扶持一个皇子,将太子从储君的位置上拉下马,结果却没有成功。新皇帝登基后马上进行清算,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后被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剩下以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都被下放到边远州府任司马一职,这也是“二王八司马”的由来。

元和十年,距离这十个人失势已经过去几十年的时间,这段岁月慢慢消磨掉了当初产生的一些非理性积怨。面对国家的凋敝,一些同情改革的当权派,比如宰相韦贯之、中书舍人崔群等人觉得应该用这些人才,于是上奏皇帝将这几个在偏远地州被埋没的人才调回长安,以备重用。

皇帝想了想,这几个人在地方上很有作为,当年也都是国之重臣,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接到调回京城的诏书,柳宗元立刻收拾行装,和家人一起乘船出发了。一路上他心情很好,写了好多诗,能够精确表达这方面情绪的便是这句:“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南飞的大雁终究要北归,这不正是在说自己吗。

回京途中需要经过朗州,那里有一位担任司马的好友名叫刘禹锡。二人结伴同行,一路谈天说地好不快乐。到了长安郊外的驿站,路边的花儿都是一副新气象,一定要写进自己的诗歌里,可见柳宗元真的很高兴。重新被朝廷启用,政治生涯马上就要开始新篇章了。

02

命运使然

这段压抑的岁月已经耗尽了“二王八司马”中几人的生命,除了程异过早升迁外,这次启用的五人重新聚首,自然是悲喜交集,互相有着说不完的话。

同时,他们也在等待朝廷新的安排。可是如何安排他们,朝堂上的意见却并不一致。由于王叔文当初树敌太多,现在很多当政的大臣当初都受到过打压。比如宰相之一的武元衡就被王叔文打击过,而导火索正是刘禹锡。

就在两派正于朝堂上意见不一的关键时刻,刘禹锡等人去长安城内的玄都观赏花,文豪顺便写了一首名为《玄都观桃花》的诗。他最擅长讽刺,诗中写的是花,实际说的是人。

在他看来,这些代表着“新贵”的桃花是踩着自己这群老臣爬上来的,而如今还不念旧恩。这一下算是“神助攻”,把自己推进了不利的境地。

原本就不喜欢他们的武元衡、李逢吉等人大为不满,趁机向皇帝参了他们一本。而皇帝也顺便回忆起自己当太子时,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态度,于是大笔一挥,一封诏书将五位“原司马”又打回了原型。而且要求即日启程,立即离开长安。

惹祸的刘禹锡被任命为播州(今遵义)刺史,当时那里交通不便,刘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如何经得起一路颠簸?如果将母亲留在长安,那真的是生离死别了。

柳宗元看其可怜,主动向皇帝请求与刘禹锡对换,前者的新职务是柳州刺史。柳宗元此前是永州司马,在永州的那些年虽然写出了《永州八记》这一传世名作,但他在那里身体状况很差,而且相继失去了几个重要的亲人,尤其是他的母亲。因此他担心刘禹锡调到播州后无法对其母亲尽孝,于是要求对换职务。柳宗元这一举动让人看着感动不已。幸亏有人及时向皇帝求情,刘禹锡才改派为广东连州的刺史。

03

造化弄人

柳宗元与刘禹锡失魂落魄地离开长安,一路结伴南行,走到衡阳时不得不分别各赴其所。两人含泪互赠诗歌,其内容悲伤压抑、凄凄惨惨,不知此时刘禹锡后不后悔当初写的那首讽刺诗。

不过二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四年后,柳宗元客死在了柳州,而此时宪宗正准备召他回京。

与刘、柳二人命运相似的还有他们的好朋友元稹,因为与宦官在前线又起冲突,仕途刚刚有起色的他被贬到通州(今四川达州)任司马。他走到蓝田的驿站时,听说过几天刘禹锡和柳宗元也会来,于是在驿馆的墙壁写了一首名为《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诗,以让二人看到。

去达州赴任之前,元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着回来,所以没有让儿女同行,临行前还将20卷诗文交给白居易保存。

当时白居易正在为母丁忧,看到好友的遭遇,他一腔悲愤,连续写了好几首诗为其鸣不平。等白居易丁忧结束回京上任,正好发生了征伐淮西的战事,由于他实话太多得罪了权贵,很快也被贬斥,成为了江表刺史。

可是白居易刚刚启程,政敌又上前落井下石,于是半路上的白居易接到调令,从刺史降为江州司马。听到这一消息,正在生病的元稹留下了传世名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心情郁闷到极点的白居易也和诗《放言五首》,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那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客观地说,江州(今江西九江)是个交通要津,城市繁华,日子过的相当不错。只不过白居易志存高远,离开长安很难再施展政治抱负。

在江州的第二年,他送客人至湓浦口,忽然听到有人夜弹琵琶“铮铮然有京都声”。一问之下,竟真的是长安女子,想起长安,听到京音,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写下了传诵至今的《琵琶行》。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李金钖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刘禹锡

更多文章

  • 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王谢人家,刘禹锡为什么写金陵用这三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刘禹锡

    “乌衣巷口,夕阳慵懒下坠。晋朝时,王谢豪门的景象早已不见。那曾经在高堂华宅安家的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的人家。唐朝的刘禹锡,游览金陵南京的时候,其实正是中唐时期,唐朝结束了历史之前长达几百年的割据局面,此时虽然也有一些内部矛盾,但总体而言,人民安定,国家富庶。而金陵,在唐朝已经不占据有更重要的政治中心

  • 《陋室铭》的作者是谁,史书记载了另一人,竟不是刘禹锡

    历史人物编辑:阿海说文化标签:刘禹锡

    《陋室铭》:山不高,但有仙人。水不必很深。斯是陋室,而我贤德。上层苔痕青,帘上草色青。与ru有说有笑,未接触口腔医学。可以调素琴,读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紫云阁。孔子曰:‘何以有此?'短短几百字,尽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安乐祥和、不与世俗为伍的意趣。渲染出简室的雅致境界,堪称千古

  • 解读刘禹锡(唐)《和令狐相公别牡丹》——【书写经典】网络展第586期

    历史人物编辑:淼淼6标签:刘禹锡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新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新的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

  • 刘禹锡《陋室铭》的背后,还藏着这样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搞笑集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诗豪。在政治上,刘禹锡的一生是在不断的斗争以及反抗中度过的,哪怕不停地被打击,刘禹锡也会重新站起来去反抗。在诗歌创作上,他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写出了一大批雄浑苍劲的诗歌作品。诗人刘禹锡的后半生过的并不顺畅,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这一举动触犯了当时朝廷中达

  • 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把他叫做诗豪?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相对而言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从小就学习他的诗文,他在唐代和现在一样也是家喻户晓的。被别人称为刘梦得。也有人叫他刘宾客。刘禹锡在历史上的成就其实是很高的,他和白居易被别人合称为刘白,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称为刘柳。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刘禹锡在政治和古诗方面的成就。刘禹锡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

  • 知道了柳宗元和刘禹锡,才知道了什么叫做肝胆相照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与柳宗元相识相交二十多年,共同的理想将他们的命运紧紧地牵系在一起。他们同年及第,同朝为官,后又一同卷入朝堂风波,一同被迫远迁异地。“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在漫长的贬谪岁月里,是二人的相互扶持让他们度过了冬日饥寒与夏日酷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是二人的相互砥砺,让他们

  • 白居易与刘禹锡和诗,刘禹锡再胜一筹,《唐诗三百首》只选他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小叻影视标签:刘禹锡

    要论名气,诗王白居易远大于诗豪刘禹锡。在唐朝的一段时间内,他在诗坛的地位甚至比李白、杜甫还要靠前。唐宣宗就在给白居易的挽诗中称其为“诗仙”,晚唐张为曾在《诗人主客图》中,将他列为第一类诗人之首,尊称为广大教化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白居易在刘禹锡的面前,无论是斗诗还是唱和,总是略处下风。比如双方第一

  • 刘禹锡的浪淘沙表达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徐璐灵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的《浪淘沙》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淘金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浪淘沙》原文: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

  • 刘禹锡的一首诗,让柳宗元流放了半生!柳宗元为何最后原谅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宋押司V标签:刘禹锡

    文丨柳汀雪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论起写孤独的诗,有很多朋友难免会想到这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不是感觉有一股彻骨的冷,扑面而来?想想外边儿,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谁爱出门啊,在家里窝着多好。可有人就要出门。要是说出门透透气,看一看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万

  • 白帝城偶遇唐朝诗人刘禹锡

    历史人物编辑:wunaizhenren标签:刘禹锡

    在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游览前,脑海里有两个画面:一个是风景的,是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那首诗呈现出的具象。一个是历史人文的,就是刘备托孤的场景。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首,起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止于巫山县的大溪镇,是三峡中最短、最险的一段峡。具有气势磅礴,“奇、狭、险、峻”的特点。清代四川人李超琼描述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