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王谢人家,刘禹锡为什么写金陵用这三个地方

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王谢人家,刘禹锡为什么写金陵用这三个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康生活 访问量:1131 更新时间:2024/2/13 0:33:42

乌衣巷口,夕阳慵懒下坠。

晋朝时,谢豪门的景象早已不见。

那曾经在高堂华宅安家的燕子,飞入了寻百姓的人家。

唐朝的锡,游览金陵南京的时候,其实正是中唐时期,唐朝结束了历史之前长达几百年的割据局面,此时虽然也有一些内部矛盾,但总体而言,人民安定,国家富庶。

而金陵,在唐朝已经不占据有更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地位,它依然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少了政治雄气的金陵,六朝如梦鸟空啼,如同倦怠的英雄,平静地躺在南方的山水间。

而作为曾是要都的金陵,金陵王气黯然收,成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却留下了前朝处处的古迹。

“朱雀桥边野草花”,曾经是金陵重要枢纽之一朱雀浮桥,不再有前朝,车马络绎,万方辐辏的景象,人烟茂盛之时,城市里哪有野草闲花的地方。但现在很显然,摇曳的花草,掩盖了前人的足迹。

“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此时沐浴在斜阳里。如果不知道历史,谁曾想过如此安宁的地方,曾经是如的铁血凛冽与高华?

那么乌衣巷的来由是怎样的呢?曾经乌衣巷是三国吴国著名的军事要地,其军士都穿青衣,肃穆庄严,神秘莫测而闻名,后来王谢豪族子弟都住在此处,享受着政治上的荣耀,其子弟皆称乌衣郎。一时庄严显贵。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陵曾是帝都,六朝望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都曾经是金陵的名门望族,权倾朝野,功勋卓著。但现在,历史的潮流滚滚而去,再也没有他们的踪迹,只剩下曾经似曾相识的燕子,在百姓家的檐头安家落户。

金陵如此的平静,如果不是深知道,这里曾经是历史的重要的麋集地,野草闲花,燕子炊烟,仿佛几千年来从未发生过什么。

但诗人和官僚刘禹锡却是知道的。这里有六朝跌宕的历史,这里曾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历史风云,这里有血与火的悲歌,也曾经有华丽与无以伦比的荣耀。而现在都渐渐的淹没在夕阳里。

这是一种深沉的感慨,却有节制得恰到好处。金陵繁华的消歇衰落,是历史的必然。站在这种角度,谁又不是历史裹挟下的人生呢?又或者北方最繁荣的帝都,也许终有一天会成为历史的遗迹,或湮灭,或平静。

刘禹锡在33岁曾做过朝廷的高官,短短几个月的奋力改革,下的是23年的流放巴蜀外地的贬官生涯。对于人生的起落,历史的沉浮,比他人更多一份深切的感悟与平忍。我说的是平忍而不是消沉。

所以在这首看是平淡清丽的怀古诗里,我们人就是可以触摸到诗人隐隐的壮怀的。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王谢人家,刘禹锡为什么写金陵用这三个地方?那朱雀桥乌衣巷,王谢人家,无不是在历史上有过瑰丽政治痕迹的历史意象,暗示着诗人未展的怀抱,以及被埋没的遗憾。

所以这首诗读来清丽之余,特别有历史的沉感。

刘禹锡的好处在于,他不轻易的发表议论。只是将几个重要的历史关联和现实的景色并列。

就看别人读到的哪些。

就是这种平忍和无声的壮怀激烈,刘禹锡在56岁之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2个高峰。刘禹锡,累官至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追赠户部尚书。

让我们重读这首非常隽永深沉的咏史名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标签: 刘禹锡

更多文章

  • 《陋室铭》的作者是谁,史书记载了另一人,竟不是刘禹锡

    历史人物编辑:阿海说文化标签:刘禹锡

    《陋室铭》:山不高,但有仙人。水不必很深。斯是陋室,而我贤德。上层苔痕青,帘上草色青。与ru有说有笑,未接触口腔医学。可以调素琴,读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紫云阁。孔子曰:‘何以有此?'短短几百字,尽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安乐祥和、不与世俗为伍的意趣。渲染出简室的雅致境界,堪称千古

  • 解读刘禹锡(唐)《和令狐相公别牡丹》——【书写经典】网络展第586期

    历史人物编辑:淼淼6标签:刘禹锡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新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新的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

  • 刘禹锡《陋室铭》的背后,还藏着这样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搞笑集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诗豪。在政治上,刘禹锡的一生是在不断的斗争以及反抗中度过的,哪怕不停地被打击,刘禹锡也会重新站起来去反抗。在诗歌创作上,他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写出了一大批雄浑苍劲的诗歌作品。诗人刘禹锡的后半生过的并不顺畅,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这一举动触犯了当时朝廷中达

  • 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把他叫做诗豪?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相对而言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从小就学习他的诗文,他在唐代和现在一样也是家喻户晓的。被别人称为刘梦得。也有人叫他刘宾客。刘禹锡在历史上的成就其实是很高的,他和白居易被别人合称为刘白,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称为刘柳。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刘禹锡在政治和古诗方面的成就。刘禹锡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

  • 知道了柳宗元和刘禹锡,才知道了什么叫做肝胆相照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与柳宗元相识相交二十多年,共同的理想将他们的命运紧紧地牵系在一起。他们同年及第,同朝为官,后又一同卷入朝堂风波,一同被迫远迁异地。“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在漫长的贬谪岁月里,是二人的相互扶持让他们度过了冬日饥寒与夏日酷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是二人的相互砥砺,让他们

  • 白居易与刘禹锡和诗,刘禹锡再胜一筹,《唐诗三百首》只选他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小叻影视标签:刘禹锡

    要论名气,诗王白居易远大于诗豪刘禹锡。在唐朝的一段时间内,他在诗坛的地位甚至比李白、杜甫还要靠前。唐宣宗就在给白居易的挽诗中称其为“诗仙”,晚唐张为曾在《诗人主客图》中,将他列为第一类诗人之首,尊称为广大教化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白居易在刘禹锡的面前,无论是斗诗还是唱和,总是略处下风。比如双方第一

  • 刘禹锡的浪淘沙表达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徐璐灵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的《浪淘沙》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淘金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浪淘沙》原文: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

  • 刘禹锡的一首诗,让柳宗元流放了半生!柳宗元为何最后原谅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宋押司V标签:刘禹锡

    文丨柳汀雪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论起写孤独的诗,有很多朋友难免会想到这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不是感觉有一股彻骨的冷,扑面而来?想想外边儿,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谁爱出门啊,在家里窝着多好。可有人就要出门。要是说出门透透气,看一看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万

  • 白帝城偶遇唐朝诗人刘禹锡

    历史人物编辑:wunaizhenren标签:刘禹锡

    在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游览前,脑海里有两个画面:一个是风景的,是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那首诗呈现出的具象。一个是历史人文的,就是刘备托孤的场景。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首,起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止于巫山县的大溪镇,是三峡中最短、最险的一段峡。具有气势磅礴,“奇、狭、险、峻”的特点。清代四川人李超琼描述过他

  • 唐太宗赞他“超世之才,身兼五绝”!历史上虞世南真的如此神奇?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你标签:虞世南

    虞世南,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二十名,太宗皇帝曾经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到底是什么样的才能,才能让太宗皇帝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虞世南性情平静寡欲,意志十分坚定,对待学习也异常的认真执着。在他少年时候,曾经和他的兄长虞世基,在著名文学家顾野门的门下学习,在这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