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禹锡纪念馆,藏在中学校园中的名胜古迹,很多人不知道

刘禹锡纪念馆,藏在中学校园中的名胜古迹,很多人不知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好运连连啊 访问量:1958 更新时间:2023/12/16 12:05:31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路过广东最北端的城市连州,决定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城转转。发现有一处名为锡纪念馆的地方,感觉很好奇,为什么如此偏远的地方会为这位唐代诗人建一座纪念馆呢?跟着导航来到这里,发现竟然是连州中学,以为AI一定是出了错,没敢贸然闯入。先来到旁边的博物馆参观,顺便了解下情况。原来,冤枉了手机APP,纪念馆还真就建在校园里。

连州中学

在校门口登记一下个人信息,就可以进入参观了。原来,这是一处古迹,名为燕喜山,山前有一牌坊,上面写有“燕喜”二字,这是民国年间燕喜学校的校门,连州中学正是在燕喜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这处景点才会出现在校园里,这的确有些出乎预料。

燕喜牌坊

燕喜山不大,里面古迹却颇多,除了燕喜牌坊,还有卧龙亭、铁城亭、燕喜亭、君子池、刘公祠、四角楼等。刘禹锡纪念馆占据正中的位置,建筑前立有一尊刘禹锡的塑像,只见他左手握卷,右手执笔,双眼注视前方,仿佛正在凝神思考。

刘禹锡纪念馆

刘禹锡是唐代的大豪,最有名的文章当然是他那篇几乎人人都能诵读的《陋室铭》。之所以和连州这座偏远小城发生关联,以至于人们要建馆纪念,是因为他曾经在这里做了四年多的刺史,对连州的影响深远。

燕喜亭

唐时连州属江南道,刺史是一州之长,官还是不小的。只是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连州地处偏远,刘禹锡也是以贬官的身份到任的。从元和十年(815)到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共在连州生活了四年九个月,因为母亲去世才丁忧离任,回到老家河南。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兴学重教,开了连州一代文风,自此,连州共出现138位进士,在时曾获“连州科第甲通省”的美誉。

刘公祠

纪念馆旁有一座刘公祠,又名唐相刘公几之堂,是为纪念唐代宰相刘瞻而建的。刘瞻字几之,唐代连州人,他的父亲曾受教于刘禹锡,并开了连州学子进士的先河,刘禹锡得到消息还专门写诗祝贺。原祠建于1945年,可惜在80年代被拆,如今这座为重建。

四角楼

刘公祠前有一栋小楼颇具特色,被称作四角楼。这栋小楼建于民国年间,抗战时期广东省长曾在此办公,后来还被用于地下党的联络点,如今则被布置为连州的抗战纪念馆。

刘禹锡文化广场

连州中学旁边有一座大型广场,取名为刘禹锡文化广场。广场内分布着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堪称连州的文化中心。

(极客行天下)

#云游风物之旅#

标签: 刘禹锡

更多文章

  • 刘禹锡的这首诗,尽管只有四句,但传递出了一种无比坚强的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他的很多诗作都自有一种豪气冲天的感觉,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点,还有就是他的诗作中,自有一种无比坚强的精神,这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那是极其难得的一种精神。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很多诗人,他们都是属于那种郁郁不得志的人,很多的诗人在创作时,往往会把自身的遭遇,全部的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也就

  • 刘禹锡:64岁时大彻大悟,写了一首诗,把人生活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刘禹锡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却能够延续至今,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我们的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这其中,汉字的功不可没。我们如今使用的汉字,古人也在使用,只不过在细微之处略有变化。所以现代人读起古代的文章,除了文言句式上有阻碍以外,整体并不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心力。通过古人写的文章或者诗歌,我们就能深深地感受

  • 白居易和刘禹锡,在扬州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就再也没能忘记彼此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刘禹锡

    提到白居易,大家一定都会想到元稹。为啥?因为他们俩是那个时代最浪漫的CP。两人一起喝酒,一起唱歌,一起吟风弄月,一起写诗撩妹。其实白居易还是个“多情之人”,除了元稹这位CP外,白居易还有一位很重要的CP,那就是刘禹锡。白居易和刘禹锡,自从在扬州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后,就再也没能忘记彼此的容颜。此时元稹不

  • 做人要低调!“诗豪”刘禹锡被流放的一生:原来是祸起这两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刘禹锡

    在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之后,接下来的朝代都延续了这一选拔官员的制度,尤其是唐朝把科举制,也就是相当于现如今的高考制度完善并发扬光大,这使得在唐朝时期都比较重视文化的学习,这一阶段也为中华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唐代科举制的考题最主要的就是唐诗,因此诗在唐朝也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大诗人,大文豪。如

  • 刘禹锡是大诗人,却因“话多,口无遮拦”,葬送了一生的仕途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刘禹锡

    众所周知,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千古骈文,一直被世人传颂。刘禹锡有宰相之才,也有清净如水的清廉品质,爱民如子的情怀,然而在仕途上,确实几度浮沉,最后跌落到只有虚名的边州司马一职。很多人,可能为其打抱不平,可是小编认为,完全是咎由自取,改变不了“话多”的毛病。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刘禹锡非常的

  • 刘禹锡一句感叹,揭示了世族门第的兴起与衰落,过程引人唏嘘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刘禹锡

    世族是魏晋南北时期地主阶级的统称世族是两汉到魏晋南北的说法,与寒门是相对的关系。南北朝时代,世族已发展成一种具体而完整的社会阶级,与其他阶级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如果只是针对从魏晋到隋唐时代,朝代会兴起和败落,而世族却可以长期存活下来,可能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为这些地主也阶级掌握着社会资源,土地、人脉

  • 刘禹锡的这首爱情诗,把男女之间的美好相遇,描绘的淋漓尽致!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脍炙人口,而且其中有一些经典的诗句,我们到今天还是会在现实的生活中频繁地引用,这也正是刘禹锡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而且他的很多作品描写的很是生动,也非常的细腻,读来更是朗朗上口;例如他的爱情诗更是别具一格,成为了唐诗里最为经典的爱情作品

  • 南京乌衣巷,这里藏着一座纪念馆,刘禹锡的诗说的就是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的情感标签: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西。过去,王谢堂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七言绝句《乌衣巷》让这条隐匿于六朝古都南京的幽静古巷名扬四海。这条历史悠久的古巷曾经居住在中国的贵族之家。王谢氏的府邸,也是吴国守卫石城的军营所在地。魏晋时期,乌衣巷是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区。大概出类拔萃的地方,还有中国山水诗鼻

  • 22岁进士及第,被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刘禹锡,为何屡遭贬谪?

    历史人物编辑:猛哥说教育标签:刘禹锡

    公元793年,黎明破晓时。长安城承天门外,锣鼓宣天。礼部的官员一大早就在南院墙头紧锣密鼓地张贴黄榜,只见榜单最右边写着“礼部贡院”四个大字,榜单往左用黑墨写满了人名。没错,今天是科举放榜的日子。只见翘首以盼的举子们,纷纷挤进榜前,伸长了脖子,势要在名单中搜寻到自己的名字,考中的兴高采烈,扬眉吐气,没

  • 是诗也是词,刘禹锡这篇经典作,两个别具一格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绝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被后世称之为“诗豪”,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不仅诗写得好,文章更是绝佳,他的那篇《陋室铭》,其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至今还时常被人们吟诵。而本期笔者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组诗中的一首,其实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人口头传唱的民歌,在形式上都是七绝,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