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和黄巢一起起义反唐的王仙芝,为什么会中途变节

和黄巢一起起义反唐的王仙芝,为什么会中途变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百科 访问量:2139 更新时间:2024/1/13 8:11:01

大唐朝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十一月,一封加急的文书传到了天子唐僖宗李儇的手中——王仙芝等人公开造反,率领着手下的“草军”,横扫河南、山东,如入无人之境。这一消息就像一记闷棍敲在了沉迷于玩乐之中的唐僖宗头上,也敲在了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的身上。

那么这位王仙芝是何许人也?

01

王仙芝,濮州人,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他年轻时就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加入了黑社会组织,干起了掉脑袋的买卖——贩私盐。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将盐和铁的生产销售权牢牢地握在中央的手上,唐朝也不例外。

唐朝最初实行榷盐法之时,每年的盐利收入不过是四十万缗,到了大历末年,这个数字竟然来到了六百万缗,史称“天下之赋,盐利过半”,卖盐的收入已经占了唐朝收入的大头,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仙芝这样的私盐贩子的行为就是跟朝廷抢钱花,自然是官军围追堵截扫黑除恶的重点照顾对象。

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王仙芝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之后终于忍不了了——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轰轰烈烈的干一票大的!乾符二年正月,王仙芝发布檄文,用慷慨激昂的语调痛批了唐王朝的黑暗统治,并表示凭什么豪强权贵就可以吃香喝辣,我们这些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我们要平均!

02

说来也巧,当时正赶上异常天气席卷中国大地:关东遭逢大旱,还有蝗虫成灾;河南等地则是大雨不停,洪涝成灾,而朝廷的赈灾力度却如同毛毛细雨,根本无法满足各地灾民。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仙芝等人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日子过不下去的百姓,打出“天补平均”的口号,正式发动起义,义军名为“草军”,而王仙芝也成为了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

在这年六月,王仙芝带领起义军先后攻破濮州、曹州,俘获壮丁上万人,大败朝廷的天平军节度使薛崇,又与黄巢带领的另一支起义军合兵一处。王仙芝趁势攻城拔寨,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同时草军所到之处的百姓纷纷来投,毕竟在饥荒时候募兵只要一声“管饭”,就足以吸引一大批灾民。到十一月,起义军“剽掠十余州,至于淮南,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

而原本秉持着“报喜不报忧”观念的大臣们,这下一看事情闹大了,瞒不住了,才将王仙芝造反的事情告诉了沉迷于玩乐的皇帝。唐僖宗虽然爱玩,但智商还是在线的,他知道事情非同小可,连忙任命平卢军节度使宋威为剿匪总司令,又调拨了禁军三千、骑兵五百,命令各地的讨贼部队一致听从宋威的调遣。

03

宋威虽然有两把刷子,上任不久就打败了王仙芝几次,但刚取得一点小胜他就迫不及待向朝廷邀功,表示“仙芝已死”,朝廷一看自然是欢呼雀跃,拍手称快,下令将各地部队调回原驻地。

还没高兴几天,王仙芝“诈尸”的消息就又传到了京城,这可吓坏了刚安心几天的唐僖宗,一道圣旨又把刚调回驻地的部队集结起来,这下这些士兵可不干了——我刚下班就又要我回去加班?纷纷将宋威的祖先问候了个遍,甚至差点搞出兵变。

军心不稳,这仗自然就打不好。王仙芝带着大部队一路向西,进入河南地界,十天内连破八县,并攻破了洛阳城的门户汝州城,活捉了刺史王镣,杀死唐将董汉勋。就在朝廷慌张将部队集结在洛阳之际,王仙芝又虚晃一枪,南下攻下了唐州、邓州、郢州、复州等地。骚扰完山南东道,义军又赶往了临近的淮南道,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不亦乐乎地挑软柿子捏,捏完就跑,这种游击战术将唐军玩的是团团转。

04

朝廷一看这起义军实在太猛,朝廷的部队实在太拉胯,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秉持着攻心为上的策略,不断向王仙芝示好,并表示只要你投降唐军,吃香喝辣一切不成问题,到后来甚至表示只要你乖乖不闹事,就封你为左神策军押牙兼任监察御史。

王仙芝本来起义就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完全没有当年楚霸王“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与霸气,如今一看不仅不用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还可以混一个朝廷命官当当,就此走上人生巅峰,自然是想都不想,恨不得当即飞到长安去在皇帝面前一表忠心。

得意洋洋的王仙芝沉迷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之时,全然没有注意到手下兄弟们的不爽——我们一起拼死拼活才打出现在的成绩,凭什么你王仙芝一个人去享清福,将我们扔下不管了!终于起义军二号人物黄巢忍不住了,他冲上前去,一把抓住王仙芝的衣领,大声斥责:“想当初,我们一起起事,说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今你想一个人投降去享清福,那我们可怎么办!”说到激动处,更是抄起一根棍子狠狠打向了王仙芝。其他草军将士一看有人带头发难,顿时涌上来一大片要向王仙芝讨说法,在重压之下,王仙芝“上岸”的想法只能暂时搁浅,继续硬着头皮和唐军作战。

05

但经过此事后,起义军内部也出现了难以愈合的矛盾,最终,黄巢带着一部分人另立山头,与王仙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祸不单行,这边起义军的力量削弱了,那边唐军逐渐集结了大军,又涌现出曾元裕这样的猛人,数次击败王仙芝的草军。

时任剿匪军团总监军的杨复光一看形势一片大好,又看出了王仙芝对于朝廷的暧昧情绪,就又打起了招降王仙芝的念头,在劝降书中,杨复光拍着胸脯向王仙芝保证只要你投降,我一定在皇上面前替你美言,让你高官厚禄,封妻荫子。早就动了投降念头的王仙芝看到劝降书之后心花怒放,当即派出心腹大将尚君长等人向皇上请降,表示其实我想当个好人。

奈何这暗地里的眉来眼去被剿匪总司令宋威发现了,宋威一向对朝廷秉持着“兔死狗烹”的悲观情绪,生怕战争一结束,自己的权力就要被剥夺,此刻自然是拼命阻止王仙芝投降,他将前来投降的尚君长等人一网打尽,谎称自己半路和尚君长等人打了一场遭遇战,最后力战而擒住了他们,最后又杀了尚君长等人邀功,脸皮之厚,可见一斑。

06

就这样,王仙芝想当个好人的想法又被现实无情击碎了,愤怒之余,王仙芝立马带领军队对江陵发动了猛攻。奈何由于王仙芝长期以来奉行着投降主义,草军的士气和战斗力早已大打折扣,唐军又及时增援,王仙芝久攻不克之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军。

这一撤军简直就是兵败如山倒,疲于奔命的起义军被曾元裕等人率领的唐军迎头痛击,数万义军或被诛杀,或被招降,或作鸟兽散,义军实力一削再削。王仙芝也是一而再再而三上书请求投降,表达了自己希望成为一个良民的殷切期望,奈何宋威就是压着不给你上报中央,可怜的王仙芝一边眼巴巴地盼望着朝廷的招降,一边又被唐军追着屁股强追猛打。终于在黄梅,草军遭遇唐军的四面围剿,王仙芝在走投无路之际,被穷追不舍的官军乱刀砍死,他想做个好人的愿望也就此化为南柯一梦。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翰墨青丝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王仙芝

更多文章

  • 雪中悍刀行:姜泥与王仙芝一战,令王仙芝感到后生可畏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王仙芝

    王仙芝坐镇武帝城多年从不出城,后面出城杀徐凤年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跟离阳先帝有誓约,无论赵横是否夺嫡成功都要保靖安王这一脉富贵荣华;二是想要去会会真武大帝转世的徐凤年;三是收到了一封密旨,这是主要的三个原因在王仙芝出城的路上,遇到了拦路的姜泥,姜泥的目的是为了阻拦王仙芝前去对徐凤年下手而姜泥的出现,也是

  • 黄巢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后多次请降,为何唐朝的朝廷拒绝黄巢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王仙芝

    看过唐朝史书的人们都知道一句话“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这是北宋大儒宋祁在编撰《新唐书》时对唐朝亡国的总结。因此很多人对唐朝灭亡的认知都是从黄巢起义开始的,认为这场战争破坏了唐朝的根基,才有了灭国之祸。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军当时有很多次灭亡黄巢义军的机会,而黄巢在连连战败后也多次向朝廷请降。可是无论

  • 《雪中悍刀行》李淳罡与王仙芝对战,为什么王仙芝提议去海上?

    历史人物编辑:小科技的舞台标签:王仙芝

    对于李淳罡来说,这一次来到武帝城与王仙芝一战,输赢是无所谓的,只是因为他刚升为了陆地神仙,没有碰上对手,想要试试身手罢了。可是王仙芝却不这么想,曾经李淳罡放过了他一次,如今他准备回报他一次。从李淳罡刚上来时,王仙芝就看出了李淳罡的深浅。王仙芝已经在天象境界一甲子了,也就是60年光阴,这多么年,每年都

  • 《雪中悍刀行》徐凤年为何要杀王仙芝,王仙芝也不是他的仇人啊!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王仙芝

    《雪中悍刀行》结局的时候,徐凤年向王仙芝发起战帖,说自己练个几年会回来找他,我当时在想,可能就是徐凤年想帮李淳罡、老黄争一口气吧。但后面的剧情是徐凤年要杀王仙芝,如果只是武力比拼,用不着下杀手吧,徐凤年的目标一直都是为母亲吴素报仇啊,为何要对王仙芝有仇恨呢?王仙芝明确说了自己没有参与杀吴素,他还好心

  • 唐僖宗身后的权宦-田令孜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田令孜

    似乎从唐玄宗开始,每一个皇帝身边都有一个宦官,这不仅和皇帝的性格有关,也和唐朝的制度有关。皇帝们还是皇子的时候不能随意结交大臣,皇帝对他们的限制又比较多,导致他们能够信任,利用的人就很少,但是宦官这个群体天然服务于皇家,所以就导致每一个皇子身边都有几个贴身的宦官,他们服从于皇子,拥有一定的权力,而当

  • 庞勋起义进入崭新阶段,最终是什么导致了庞勋起义的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庞勋

    引言庞勋讲的所谓“遵王侍中故事”,不就是要像当年的王智兴据有徐州吗?因此,他也曾多次上表求节钺。头一次找温庭皓起草求节钺表。温是被俘的原崔彦曾团练判官。这个劝其主子血腥屠杀起义军的反动军官当然不干。庞勋就叫自己的谋士周重草表,派人送到长安。公元八六八年十一月,唐王朝派宦官康道伟持皇帝敕书前来“抚慰”

  • 庞勋起义为何最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庞勋

    封建王朝末期,经常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质最终失败,不过一些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通常会对朝代的更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纵使如唐朝一般强盛的朝代,也会被农民起义影响。中国古代的农民阶级是一个以吃苦耐劳闻名的人群,他们能够忍受许多苛政,对统治阶级名目繁多的剥削

  • 荣国夫人一死,贺兰敏之就被武则天流放了,对于他的罪名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荣国夫人

    贺兰敏之,武则天姐姐的儿子。武则天父亲有嫡妻为了生的两个儿子,还有荣国夫人为他生的武则天三姐妹。在那个时代,嫡子怎么会尊敬小妾?于是在武则天父亲死后,武则天的两个哥哥自然也就对武则天的亲身母亲更加的不尊敬了。也正是因为这,武则天大权在握的时候,就把自己这两个哥哥都给流放了,包括他们的家人。而且当时才

  • 吐蕃攻陷长安不是程元振的锅,他是在替谁受过?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程元振

    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唐朝军事力量陷入低谷,这使得唐朝的两京多次被攻陷。其中长安城第二次被攻陷发生在唐代宗李豫执政之初,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对于这次长安陷落的原因,史书上认为是宦官首领程元振把持朝政,压下了吐蕃军队入侵的声音,才使得李豫在仓促之间无法应对,只能弃城而逃。也有

  • 来瑱之死怨不得程元振,是拥兵自重而惹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程元振

    从唐玄宗时代开始,唐朝逐渐出现宦官专权,这最终成为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唐玄宗之后的唐朝朝廷,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强权宦官,也有不少朝廷大臣受到宦官专权的迫害,其罪恶是罄竹难书。唐代宗李豫时代最著名的专权宦官是程元振,他通过拥立李豫上台,帮助李豫除掉把持朝政的李辅国,成为了宦官集团的首领,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