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浅析王仙芝起义失败原因

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浅析王仙芝起义失败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茶小姐说历史 访问量:3779 更新时间:2024/2/20 2:31:41

大唐自安史之乱以后,就已经逐渐的走下坡路,由于朝廷对地方的统治权不断的被削弱,造成了地方藩镇割据,而朝廷上宦官和大臣之间不断争权夺利,架空皇权,虽然历代帝王都希望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却始终无法完成。

统治阶级之间矛盾逐渐的转化到民间,造成自唐末以来,农民起义不断,话说回来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即便是在盛世时期,封建专制王朝也无法调和,更不要说到统治末期,为了生存,这些百姓拿起锄头武器开始为自己的生存,争夺一片天地。

黄巢起义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黄巢起义之前,还有王仙芝起义,而在王仙芝起义之前,还有庞勋起义,然而从史书记载的规模来看,无论是庞勋还是王仙芝,其声势一度浩大,然而对比后来黄巢所造成的影响,则稍显弱势,虽然三者都是在官军的围剿中被平定。

庞勋、王仙芝、黄巢三人起义的失败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但如果非要从当中选择一个不同,无疑还是黄巢,毕竟他也当了几天皇帝。

黄巢是出身于王仙芝义军,两人在起义前,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私盐贩子”。在古代由于盐铁都是由官方经营的,贩卖私烟一旦被朝廷抓获,基本上必死无疑,能够游走在贩卖私烟的道路上,还能够风生水起,王仙芝、黄巢两个人应该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主。

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在濮州发动起义,这一年6月,黄巢举兵响应,声势浩大,应该说能跟着以上这两位的,大部分都是贩私盐起家,除了凶悍不怕死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有钱,钱能聚兵,此话不假,王仙芝起义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聚集了上万人,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比他更早起义庞勋的旧部。

原本拥有共同的身份,王仙芝、黄巢应该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但后来事实的发展却与人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黄巢扇了王仙芝一巴掌”

王仙芝起义声势浩大,半年不到的功夫,就横行数十州郡,集聚数万人马,为了挡住王仙芝起义大军,朝廷以洛阳为起点,调集大军,建立了一道防线,企图挡住王仙芝大军,然而自乾符二年(876年),王仙芝攻破汝州,严重的威胁到了东都洛阳的安全。

唐僖宗惊吓之余取消了重阳内宴,下诏赦免王仙芝的罪状,并希望能招抚他。

事实上朝廷的兵马并非拿王仙芝毫无办法,至少在乾符三年七月,平卢节度使宋威曾率大军击败过王仙芝,当时宋威上表称王仙芝死于乱军中,因此半途撤军

不过王仙芝起却暂时顾不上西进,而是趁机南下,在江淮之间流动作战,当打到蕲州的时候,却出现了另外一个变故。

蕲州位于今天湖北省蕲春县,史书记载蕲州刺史裴渥不能抵挡王仙芝起义大军,因此主动答应为王仙芝求官,事实上朝廷这一安排也很巧妙。

因为也就是在第二年三月,朝廷颁布《讨草贼诏》,除了要求各地方派兵加紧剿灭叛军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叛军采取政治攻势,如果有归降的人,朝廷将授予官职俸禄。

各种不同版本的史书,对于这段史料有不同的记载,首先是时间上难以对应,有关王仙芝接受裴渥的建议有的史书上说是在乾符三年十二月,但有的史书上记载乾符四年秋。

另外关于朝廷颁布《讨草贼诏》的时间也有不一样的说法,有的说是在乾符三年九月,也有的是说乾符四年三月。

另外蕲州刺史裴渥的任职时间,有表明是在乾符四年二月,因此我主张,《讨草贼诏》应该是乾符三年九月颁布的,否则裴渥不敢私底下接触王仙芝,甚至还封官许愿。

不管如何疑问,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王仙芝很高兴,甚至在后来听说朝廷授予他“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职务,他就更高兴了。

毫无疑问,黄巢是不高兴了,至少从后来史料分析,黄巢没有得到朝廷许诺的官职,同为义军的首领,他感到十分不愉快,因此两人发生了肢体上的冲突,黄巢打了王仙芝一巴掌。

仙芝喜,巢恨赏不及己,询曰:"君降,独得官,五千众且奈何?丐我兵,无留。"因击仙芝,伤首。仙芝惮众怒,即不受命。——《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下·列传第一百五十下·逆臣下》

这一巴掌造成了义军的分裂,王仙芝害怕众怒,因此拒绝了投降,黄巢此后也独自率军继续征战,造成了王仙芝义军的衰落。

对统治阶级充满了期待

事实上有关王仙芝是否在起义的过程中,想接受朝廷的官职任命,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在一部分史学界观点认为,史书出于为尊者讳的思想,对于古代农民起义的记录大多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农民起义的描述中,大多都有贬低。

然而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其首领对统治阶级充满期待,这也是他们之所以会失败的重要原因。

王仙芝并非没有遭遇到困境,此前他就曾败于宋威,后来又在郑州败给了昭义监军判官雷殷,可能在起义的过程中,王仙芝发现,官军仍然具备强大的势力,义军战斗力薄弱,这并非没有可能。

而王仙芝本身是贩私盐起家,骨子里本身就存在封建小农民阶级思想,也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认可,事实上从朱温参加起义又归顺朝廷的行为来看,这一点并不是不可能。

在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多都是因为生存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他们并非是不敢反抗,但是在起义过程中,其由于没有远大的理想,思想意识的局限,一味对统治阶级充满幻想,是导致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姑且不论王仙芝是否在战略上有所考虑,至少是在时代思维的限定上,王仙芝起义就已经必败无疑。

但王仙芝寄希望于朝廷的这个行为,很显然也是信错了对象,至少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里面,唐王朝早已经自顾不暇,在几十年前,唐王朝就已经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根基,而农民起义,不过是这场大火上添加的柴草而已。

标签: 王仙芝

更多文章

  • 和黄巢一起起义反唐的王仙芝,为什么会中途变节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王仙芝

    大唐王朝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十一月,一封加急的文书传到了天子唐僖宗李儇的手中——王仙芝等人公开造反,率领着手下的“草军”,横扫河南、山东,如入无人之境。这一消息就像一记闷棍敲在了沉迷于玩乐之中的唐僖宗头上,也敲在了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的身上。那么这位王仙芝是何许人也?01王仙芝,濮州人,在生活的重

  • 雪中悍刀行:姜泥与王仙芝一战,令王仙芝感到后生可畏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王仙芝

    王仙芝坐镇武帝城多年从不出城,后面出城杀徐凤年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跟离阳先帝有誓约,无论赵横是否夺嫡成功都要保靖安王这一脉富贵荣华;二是想要去会会真武大帝转世的徐凤年;三是收到了一封密旨,这是主要的三个原因在王仙芝出城的路上,遇到了拦路的姜泥,姜泥的目的是为了阻拦王仙芝前去对徐凤年下手而姜泥的出现,也是

  • 黄巢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后多次请降,为何唐朝的朝廷拒绝黄巢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王仙芝

    看过唐朝史书的人们都知道一句话“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这是北宋大儒宋祁在编撰《新唐书》时对唐朝亡国的总结。因此很多人对唐朝灭亡的认知都是从黄巢起义开始的,认为这场战争破坏了唐朝的根基,才有了灭国之祸。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军当时有很多次灭亡黄巢义军的机会,而黄巢在连连战败后也多次向朝廷请降。可是无论

  • 《雪中悍刀行》李淳罡与王仙芝对战,为什么王仙芝提议去海上?

    历史人物编辑:小科技的舞台标签:王仙芝

    对于李淳罡来说,这一次来到武帝城与王仙芝一战,输赢是无所谓的,只是因为他刚升为了陆地神仙,没有碰上对手,想要试试身手罢了。可是王仙芝却不这么想,曾经李淳罡放过了他一次,如今他准备回报他一次。从李淳罡刚上来时,王仙芝就看出了李淳罡的深浅。王仙芝已经在天象境界一甲子了,也就是60年光阴,这多么年,每年都

  • 《雪中悍刀行》徐凤年为何要杀王仙芝,王仙芝也不是他的仇人啊!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王仙芝

    《雪中悍刀行》结局的时候,徐凤年向王仙芝发起战帖,说自己练个几年会回来找他,我当时在想,可能就是徐凤年想帮李淳罡、老黄争一口气吧。但后面的剧情是徐凤年要杀王仙芝,如果只是武力比拼,用不着下杀手吧,徐凤年的目标一直都是为母亲吴素报仇啊,为何要对王仙芝有仇恨呢?王仙芝明确说了自己没有参与杀吴素,他还好心

  • 唐僖宗身后的权宦-田令孜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田令孜

    似乎从唐玄宗开始,每一个皇帝身边都有一个宦官,这不仅和皇帝的性格有关,也和唐朝的制度有关。皇帝们还是皇子的时候不能随意结交大臣,皇帝对他们的限制又比较多,导致他们能够信任,利用的人就很少,但是宦官这个群体天然服务于皇家,所以就导致每一个皇子身边都有几个贴身的宦官,他们服从于皇子,拥有一定的权力,而当

  • 庞勋起义进入崭新阶段,最终是什么导致了庞勋起义的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庞勋

    引言庞勋讲的所谓“遵王侍中故事”,不就是要像当年的王智兴据有徐州吗?因此,他也曾多次上表求节钺。头一次找温庭皓起草求节钺表。温是被俘的原崔彦曾团练判官。这个劝其主子血腥屠杀起义军的反动军官当然不干。庞勋就叫自己的谋士周重草表,派人送到长安。公元八六八年十一月,唐王朝派宦官康道伟持皇帝敕书前来“抚慰”

  • 庞勋起义为何最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庞勋

    封建王朝末期,经常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质最终失败,不过一些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通常会对朝代的更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纵使如唐朝一般强盛的朝代,也会被农民起义影响。中国古代的农民阶级是一个以吃苦耐劳闻名的人群,他们能够忍受许多苛政,对统治阶级名目繁多的剥削

  • 荣国夫人一死,贺兰敏之就被武则天流放了,对于他的罪名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荣国夫人

    贺兰敏之,武则天姐姐的儿子。武则天父亲有嫡妻为了生的两个儿子,还有荣国夫人为他生的武则天三姐妹。在那个时代,嫡子怎么会尊敬小妾?于是在武则天父亲死后,武则天的两个哥哥自然也就对武则天的亲身母亲更加的不尊敬了。也正是因为这,武则天大权在握的时候,就把自己这两个哥哥都给流放了,包括他们的家人。而且当时才

  • 吐蕃攻陷长安不是程元振的锅,他是在替谁受过?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程元振

    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唐朝军事力量陷入低谷,这使得唐朝的两京多次被攻陷。其中长安城第二次被攻陷发生在唐代宗李豫执政之初,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对于这次长安陷落的原因,史书上认为是宦官首领程元振把持朝政,压下了吐蕃军队入侵的声音,才使得李豫在仓促之间无法应对,只能弃城而逃。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