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云襄传》柳公权一语道破真相,凌渊是狂徒,而云台才是伪善之人

《云襄传》柳公权一语道破真相,凌渊是狂徒,而云台才是伪善之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金豆梅 访问量:2710 更新时间:2024/1/15 3:48:01

柳公权来到南都城后,很快便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顺着线索找到了叶枭溶银的船只,进行抓捕,而叶枭却跳水逃跑了。可是在城中却被柳公权发现,被官兵包围,情急之下叶枭吞了藏在口中的毒药,当场身亡了。

案子随着叶枭的死成了悬案,但是柳公权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内卫统领也不是白当的,很快锁定线索云襄。当天夜里,他便带着人马去了联升坊,找到云襄,诉说云台的桩桩件件,做事风格见不得人。凌渊虽然狂妄,但到底明面上做事,而云台却喜欢在暗地里搞小动作,实在被人看不起。

都说月满则亏,茶满则溢!柳公权给云襄添了一杯酒,可是酒水都溢出来了,他还没有停手之意。其实柳公权的用意很简单,就是在告诉云襄凡事都有限度,一旦超过限度就会衰落,月亮圆了之后便会缺。世事又尝不是,兴盛的背后便是衰落。

云襄很聪明,当然明白柳公权的意思。解释说他所做的一切皆非云台授意,而是个人所为。可是真的如此吗?柳公权作为皇帝的眼目,天下形势应该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说云台都是伪善之人,当然是有一定的证据。只是云襄被蒙在其中,并不真实了解云台。

柳公权说云台之人自诩才华横溢为何不效忠朝廷,反而大隐于市,超然物外。凌渊整日吵着复兴正统,实则还是为了权力,为那万人之上的位置。说到底不是过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们打着为天下好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处处部署。

直到这时候才发现,柳公权才是明白人,他身涉其中,却能一语道破真相。云襄虽然聪明,却看不清事实,还落入了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中,既不能查明十五年的血案,也无法保住莫不凡苏家的产业,最后还让自己犯了罪,无法脱身。

虽然柳公权没了当场逮捕云襄,还和他一起联手调查水鬼劫银案的真相,但是他的罪名却无法洗脱。柳公权离开之后,云襄再也无力布局,要不是去而复返的寇连衣劫法场,他的一条性命应该就此交到了。

云台和凌渊的打着复兴正统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得到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在乎任何的人生死。但是朝廷却不能像他们一般,只要是臣民都会一视同仁。因此,正好说明他们为何不愿意为朝廷效力了。

标签: 柳公权

更多文章

  • 《云襄传》骆家庄血案浮出水面,云襄成暗棋与柳公权里应外合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明面上是奉皇帝命到南都调查水鬼劫银案,但实际上却是秘密调查福王暗地里的勾当。他与云襄达成协议后调查了水鬼劫银案的幕后凶手之后,然后到浙东一带调查了当年骆家庄的血案,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事情都与福王有关。云襄自洋州九死一生后想明白了很多事,结合自己得到的线索,再加上柳公权的结果,很快锁定了一个答

  • 有人说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书法,学柳体发展不出书法家?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柳公权

    这种说法有点奇怪,既然你说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的书法,那你能不能说说历朝历代都推行谁的书法了?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非常欣赏,也非常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能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今天的地位,与李世民的全力推举不无关系。这算是历朝历代推荐前人书法的一例。清代乾隆皇帝,建三希堂书房,收藏有王羲之

  • 《书法问集》1314、柳公权的柳体出自颜体,这个说法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的柳体出自颜体”是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每个人都有格子的特点。事实上,“柳公权的柳体”并不是直接继承自“颜体”,而是在多种书法风格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首先,需要解释一下“颜体”的概念。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所书写的字体就被称为“颜体”。颜体

  • 比柳公权还硬朗的魏碑《始平公造像记》,大气阳刚,像男人的字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柳公权

    书法史上,谁的楷书最具骨力?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唐朝楷书名家柳公权。柳公权的楷书以骨力著称,笔画斩钉截铁,大量的使用了方笔,属于比较硬朗的一类。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再放远一点,来到南北朝时期的话,你就会发现,还有比柳公权更硬朗的楷书。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魏碑精品《始平公造像记》,这方笔,大气阳

  • 《云襄传》柳公权和福王同辈,明珠喜欢云襄?柳公权对明珠无感?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明珠刚刚出现在剧中的时候,给人一种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一面,让人不自觉喜欢,刚开始以为他和会柳公权成为一对,但后来才发现他们的辈分不对,明珠管柳公权叫叔,就是说柳公权和福王同辈。这样一来也就充分说明他们不可能成为伴侣,而且明珠在遇到云襄以后,马上就表现出了她对云襄的喜爱。当云襄涉及水鬼劫银案以后,明珠

  • 苏味道写下一诗少有人知,辛弃疾效仿后,却创下一首宋词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苏味道

    在诗词的海洋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美到极致的千古名句,比如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受众人喜爱的永远是《青玉案》中的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辛弃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从苏宅到三苏祠成语模棱两可的原型苏味道(唐),大概无法想象自己会有一个特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苏味道

    从苏宅到三苏祠成语模棱两可的原型苏味道(唐),大概无法想象自己会有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后代。“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但模棱两可并不能成就政坛常青,曾登上相位的苏味道自己最终也在政争中被贬到四川眉州,并在这里传下眉州苏氏,经五代单传后,有了苏洵三兄弟,苏洵是三兄弟中的学

  • 三任宰相的苏味道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苏味道

    提起苏味道,很多人或许不熟悉。但说起成语“模棱两可”,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啥意思。这个成语的出处,就与他有关。苏味道是唐代大臣,文学家。他的后人中有一位名气比他大太多了,就是苏轼。苏味道是高宗时期的进士,早年为咸阳尉,在地方做官,受到吏部侍郎裴行俭的赏识。当时,突厥来犯,裴行俭带兵突厥,推荐他担任了管记

  • 谁说袁天罡算无遗策?对于宰相李峤,袁天罡就算错了一次,丢脸!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李峤

    谁说袁天罡算无遗策?对于宰相李峤,袁天罡就算错了一次,丢脸!文|史哥哥袁天罡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没错,他就是唐朝初期的时候最有名的天文学家,也是最有名的算命道士,而且民间有一个传说就是袁天罡可以凭借这风向和风声能看出世间凶吉,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事也是跟袁天罡有关!当时在唐朝有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

  • 袁天罡发现李峤已经没有了呼吸,将手放在他耳朵后心中大喜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李峤

    唐朝时期有个年少成才的人叫李峤,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了超于常人的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读各种书籍,年仅十五岁就精通《五经》,才二十岁就考上了进士,要知道有些人考了一辈子也考不上,就像范进考了一辈子才考上的,而李峤二十岁就做到了。李峤家里好像有五兄弟,据说他们都是活不长的人,他们的母亲为他们找过多少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