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湖北这座寺庙,是禅宗四祖道场,内有柳公权书法石刻,却少有人知

湖北这座寺庙,是禅宗四祖道场,内有柳公权书法石刻,却少有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化人的生活 访问量:1481 更新时间:2024/1/15 14:54:37

自公元526年达摩东渡以来,在这上千年的时候里,留下了众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文遗迹,比如说“禅宗祖庭”少林寺、“禅宗祖茔”空相寺等等,但其实众观禅宗历史,有一个小县城却是不可忽视的地方,古语曾有云: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而这里的“黄梅”就是指湖北省黄冈市的黄梅县,禅宗有六位祖师,而其中的四祖、五祖、六祖都曾在黄梅县修行过,故才有此说法,由此也可见,黄梅县的禅风之盛。

而在黄梅县的双峰山上,就有一座寺庙,名为“四祖寺”,是四祖道信的道场,而且别看名字是叫“四祖寺”,但是实际上这是禅宗的第一座寺庙,其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有着近1400年历史,原来是叫“正觉院”,后面因为四祖道信在这里传法30余年,于是才被世人称之为“四祖寺”,而奇妙的是,其实“五祖寺”距离它也不过40里路,两寺一个在西山,一个在东山,以互为掎角之势共持禅宗之牛角。

双峰山其实并不高,海拔只有600米左右,不过却风景秀丽,颇为清净,未至寺门,先见一桥,上书“灵润桥”三字,说是桥,其实更像是一个横跨河面的廊屋,因此当地人多称之为“过路亭”,此桥却也有着近700年历史,是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修建而成,桥下流水依旧,桥面青石上却满是岁月的青苔,而旁边就是当年来四祖寺游玩之人所留的题咏石刻,其中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的《碧玉流》,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皆是珍贵文物。

而沿着石阶爬上山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唐代毗卢塔,此塔却是寺庙中最为珍贵的文物,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唐代佛教古塔之一,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堪称国宝。此塔俗称祖师塔,呈四边形,砖石仿木结构,外形近似立方体,乃是五祖弘忍在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所建,而四祖道信也是于此年在塔中坐化,其真身永供塔中,可惜的是,明代时期四祖真身被烧毁,只有舍利遗留下来。

而在唐代毗卢塔不远处,还有一座鲁班石亭,此石亭顶上分为六边,不过其中三边盖有石块,而另外三边却未盖石块,非常的奇特,关于此亭却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四祖道信修建寺庙时,缺少大木头,于是他在庐山的朋友便捐赠了200多根大楠木,不过从江西庐山运到湖北黄梅,这可是一个难题,此时一个鲁班传人却运用鲁班术将纳衣化袋子将这些木头装了回来,便颇有点“济公纳衣包山头,请十七罗汉运木头”的意思了,而此亭便是为此事所建。

而离毗卢塔200多米的地方,便是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四祖道信传法于五祖弘忍的“传法洞”。在寺庙中还有许多古树,其中有三棵千年古柏树,因为是四祖道信倒插而活,因此也叫“倒插柏”,有趣的是,在江西萍乡杨岐山上的“杨歧普通寺”中,其中也有一棵“倒插柏”,为甄叔禅师倒插而活,由此看来,佛教禅宗虽然说是法门万千,但是种树方法却是如出一辙,而“四祖寺”的这桥、塔、亭、洞、树虽说年代不一,但是其实严格算下来都是殊途同归,同出一脉,跟四祖有着莫大关系,所以才得以一并成为“国保”。

四祖寺虽然是四祖道信的道场,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其中多有损毁,特别是光绪年间只剩下祖殿三间,毗卢塔、灵润桥等老建筑,虽说寺庙前些年得以重建,但是在名气上却是远不如从前,香客只能不会太多,倒是专门来修行的居士颇多,佛学之风浓郁,唱念声余音绕梁,行禅人绕殿不停,重在意境,不仅不收门票,免费上香,甚至还免费送经书,免费提供斋饭,实属难得。如果大家有感兴趣的,不妨来此体验一番,黄梅探幽,问禅四祖!

标签: 柳公权

更多文章

  • 《云襄传》柳公权一语道破真相,凌渊是狂徒,而云台才是伪善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来到南都城后,很快便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顺着线索找到了叶枭溶银的船只,进行抓捕,而叶枭却跳水逃跑了。可是在城中却被柳公权发现,被官兵包围,情急之下叶枭吞了藏在口中的毒药,当场身亡了。案子随着叶枭的死成了悬案,但是柳公权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内卫统领也不是白当的,很快锁定线索云襄。当天夜里,他便带着

  • 《云襄传》骆家庄血案浮出水面,云襄成暗棋与柳公权里应外合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明面上是奉皇帝命到南都调查水鬼劫银案,但实际上却是秘密调查福王暗地里的勾当。他与云襄达成协议后调查了水鬼劫银案的幕后凶手之后,然后到浙东一带调查了当年骆家庄的血案,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事情都与福王有关。云襄自洋州九死一生后想明白了很多事,结合自己得到的线索,再加上柳公权的结果,很快锁定了一个答

  • 有人说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书法,学柳体发展不出书法家?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柳公权

    这种说法有点奇怪,既然你说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的书法,那你能不能说说历朝历代都推行谁的书法了?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非常欣赏,也非常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能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今天的地位,与李世民的全力推举不无关系。这算是历朝历代推荐前人书法的一例。清代乾隆皇帝,建三希堂书房,收藏有王羲之

  • 《书法问集》1314、柳公权的柳体出自颜体,这个说法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的柳体出自颜体”是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每个人都有格子的特点。事实上,“柳公权的柳体”并不是直接继承自“颜体”,而是在多种书法风格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首先,需要解释一下“颜体”的概念。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所书写的字体就被称为“颜体”。颜体

  • 比柳公权还硬朗的魏碑《始平公造像记》,大气阳刚,像男人的字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柳公权

    书法史上,谁的楷书最具骨力?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唐朝楷书名家柳公权。柳公权的楷书以骨力著称,笔画斩钉截铁,大量的使用了方笔,属于比较硬朗的一类。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再放远一点,来到南北朝时期的话,你就会发现,还有比柳公权更硬朗的楷书。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魏碑精品《始平公造像记》,这方笔,大气阳

  • 《云襄传》柳公权和福王同辈,明珠喜欢云襄?柳公权对明珠无感?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明珠刚刚出现在剧中的时候,给人一种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一面,让人不自觉喜欢,刚开始以为他和会柳公权成为一对,但后来才发现他们的辈分不对,明珠管柳公权叫叔,就是说柳公权和福王同辈。这样一来也就充分说明他们不可能成为伴侣,而且明珠在遇到云襄以后,马上就表现出了她对云襄的喜爱。当云襄涉及水鬼劫银案以后,明珠

  • 苏味道写下一诗少有人知,辛弃疾效仿后,却创下一首宋词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苏味道

    在诗词的海洋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美到极致的千古名句,比如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受众人喜爱的永远是《青玉案》中的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辛弃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从苏宅到三苏祠成语模棱两可的原型苏味道(唐),大概无法想象自己会有一个特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苏味道

    从苏宅到三苏祠成语模棱两可的原型苏味道(唐),大概无法想象自己会有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后代。“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但模棱两可并不能成就政坛常青,曾登上相位的苏味道自己最终也在政争中被贬到四川眉州,并在这里传下眉州苏氏,经五代单传后,有了苏洵三兄弟,苏洵是三兄弟中的学

  • 三任宰相的苏味道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苏味道

    提起苏味道,很多人或许不熟悉。但说起成语“模棱两可”,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啥意思。这个成语的出处,就与他有关。苏味道是唐代大臣,文学家。他的后人中有一位名气比他大太多了,就是苏轼。苏味道是高宗时期的进士,早年为咸阳尉,在地方做官,受到吏部侍郎裴行俭的赏识。当时,突厥来犯,裴行俭带兵突厥,推荐他担任了管记

  • 谁说袁天罡算无遗策?对于宰相李峤,袁天罡就算错了一次,丢脸!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李峤

    谁说袁天罡算无遗策?对于宰相李峤,袁天罡就算错了一次,丢脸!文|史哥哥袁天罡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没错,他就是唐朝初期的时候最有名的天文学家,也是最有名的算命道士,而且民间有一个传说就是袁天罡可以凭借这风向和风声能看出世间凶吉,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事也是跟袁天罡有关!当时在唐朝有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