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上,谁的楷书最具骨力?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唐朝楷书名家柳公权。柳公权的楷书以骨力著称,笔画斩钉截铁,大量的使用了方笔,属于比较硬朗的一类。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再放远一点,来到南北朝时期的话,你就会发现,还有比柳公权更硬朗的楷书。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魏碑精品《始平公造像记》,这方笔,大气阳刚,像男人的字。
《始平公造像记》的刻石,位于现在的洛阳市龙门石窟,刻于魏孝文帝时期,是北朝方笔楷书的经典,极具阳刚之美,属于“龙门二十品”中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自乾隆年间被发现以来,在书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备受碑学爱好者重视。
《始平公造像记》的由来和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佛教的大力发展,南北朝时期盛行各种凿窟造像,以用来祈福。北魏孝文帝时期,洛阳大造石窟,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龙门石窟。石窟中的佛龛大多都有题记,《始平公造像记》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
《始平公造像记》的用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用笔多方,斩钉截铁。康有为在评价《始平公造像记》的时候曾经说过:“雄峻伟茂,方笔之极规也。”意思就是说,《始平公造像记》在用笔方面,将方笔应用到了极致。这一点,通过上图展示的片段,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大家也细细品味一下,是不是比柳公权的楷书硬朗多了?
在结体上,《始平公造像》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那就是,密不透风,中宫紧收。由于方笔居多,且笔画比较粗壮,所以在结体的时候,多个笔画交织在一起,会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不过,这种中宫紧收的结体,虽然密,但并没有给人以拥挤的感觉。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始平公造像记》在结体方面的高妙。
笔力偏柔弱的书法爱好者,不妨多尝试临写一下这篇魏碑《始平公造像记》。即使学不到精髓,也能在临写的过程中增强我们用笔的骨力和厚重感。另外,一些结体上的巧妙安排,如果能学到一二的话,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