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宅到三苏祠
成语模棱两可的原型苏味道(唐),大概无法想象自己会有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后代。“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但模棱两可并不能成就政坛常青,曾登上相位的苏味道自己最终也在政争中被贬到四川眉州,并在这里传下眉州苏氏,经五代单传后,有了苏洵三兄弟,苏洵是三兄弟中的学渣,但他培养出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影响了后世千年,也因此有了我今天来参观三苏祠。[喵喵]
苏轼生前经历过大起大落,基本就是个官场悲剧。也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海南)”。
但他死后,其影响力反倒越发深远。陆游曾直白的说,读熟苏轼的诗文你就可以吃肉,否则就只能吃草。
宋亡之后,苏轼的文名反倒更盛,元代将苏宅改为三苏堂,拉开了苏家宅邸变成公共林园的序幕,苏轼不仅是苏家的苏轼,也是天下人的苏轼。而明代在元代的基础上对三苏堂进行扩建,还割了九个寺庙的田产作为苏祠祀田,也不知道大和尚们是乐善好施还是愤愤不平,这个就没记载了,也是从这时候起,改三苏堂为三苏祠。但三苏祠在明末終免不了毁于一场大火,仅存五碑一钟一井,好在这儿也没啥墨宝真迹。
再次修缮三苏祠已是清康熙四年(1665),知州赵蕙芽主持重修三苏祠,建一堂(今飨殿)、一寝(今启贤堂)和瑞莲亭。后经嘉庆、同治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先后维修并增建了木假山堂(今来凤轩)、前厅、四围砖墙、云屿楼、抱月亭和披风榭。今日祠堂区的楼阁亭榭、建筑院落在此时初具雏形。
民国时期对三苏祠园林进一步扩建,在祠堂区向西扩建了现在的西部园林区。此阶段丰富了三苏祠的园林内容,在单纯的祭祀外,增加了游人休憩体验的功能,使三苏祠具有公园的特征,也形成目前三苏祠园林的格局结构。
#2023网络名人四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