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名相前十排名:张柬之未上榜,狄仁杰排第五,第一为后世公认

大唐名相前十排名:张柬之未上榜,狄仁杰排第五,第一为后世公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用图说史 访问量:3840 更新时间:2023/12/28 19:33:07

唐朝,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从李渊晋阳起兵到朱全忠篡唐289年间,唐朝一共经历了21位皇帝,在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有伟大的诗人,功勋卓著的将军,名垂青史的贤相,其中最为强盛的当属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了!盛世当有明君贤相,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早期,励精图治,加强法政,整顿朝纲,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姚崇,宋璟等当称为一代贤相,现小编根据史料记载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排出前十位以供参考!

NO.10三拜宰相张说

张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说到张说,就不能不提到他的仕途,由于他性格孤僻暴躁,与朝中大臣不和,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排挤,他曾经三拜宰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之久,号称“燕许大手笔”,对唐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曾经与唐朝首席宰相张嘉贞政见不合,有过争执,最后凭借其过人的才智搬倒了张嘉贞,自己担任首席宰相。张说做人品格端正,刚正不屈,当时武皇男宠张昌宗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与人商议谋反,请求张说作证,张说明面上虽然答应,但是在朝堂对峙之时却严斥张昌宗,向武皇告知实情,但是武则天却认为张说出尔反尔,将他革职流放海外。张说在职期间也有很大的作为,他剿灭了朔方的反胡,实行募兵制,改革中央体制等,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NO.09诗坛领袖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首望月怀远使我们了解了这位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他不仅诗词艳丽,名动四方,更是朝堂上著名的宰相,位极人臣,享受着高官厚禄。张九龄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在职期间直言敢谏,秉公执法,不徇私舞弊,不结党营私,是“开元盛世”中最有名的功臣之一。如今广东沿海地区的发展可谓十分迅猛,已经位列中国各省排名第一,这与唐朝时期的张九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九龄开凿了大庾岭路,极大地方便了南北交通,使得原本落后的广东逐渐追上了中原地区的发展。他的贡献可谓十分突出,为唐朝的历史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NO.08崇尚仙道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谋臣,道学家。他因一篇施政方略而得唐玄宗赏识,招为翰林,但是遭到奸相杨国忠的嫉妒,归隐山林。后来安史之乱时重新得到用,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又遭到杨辅国等人的排挤,又一次归隐。后来入朝为相,又一次遭到排挤,以至于他四次归隐,五次离京,一生可谓传奇多彩。他崇尚神仙之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如仙道中人。他的一生历经四朝,深得皇帝的重用,但是又招来很多人的妒忌,他为官极具智慧,虽然多次遭到诽谤,却还能够善终,这就充分展示了他的政治技巧。

NO.07凌烟阁功臣之首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其对于大唐的建立功不可没。他与李世民自幼交好,又是太宗皇帝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是李渊建立唐朝时期的首要支持者。他自由博学多才,见识远大,助李家建立唐朝之后,又参与了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了帝位。他既是外戚,又是太宗时期最重要的大臣,功勋卓著,太宗对他极其倚重。在太宗病逝之后,他与褚遂良辅佐唐高宗李治,但是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招致忌恨,最终被高宗流放。他是太宗知己,才智双全,但因坚持李氏朝纲,被流放在外,令人惋惜!

NO.06盛世宰辅宋璟

宋璟,唐朝名相,与姚崇齐心协力振兴大唐,为唐朝的繁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辅佐唐玄宗实现了唐朝的又一个盛世“开元盛世”。在武后时期,宋璟就因为直言敢谏,刚正不阿被重用,虽然屡遭奸人陷害,但还是保全了己身。到了唐中宗睿宗时期,他首度入朝为相,但是由于太平公主专权,他被罢相外调。及唐玄宗继位,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他再度入朝,经姚崇推荐再次为相。他在被外放期间,并没有因此而心灰意冷,不理政务,而是积极处理民生问题,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帮助唐玄宗稳定朝政,是开元盛世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臣之一。

NO.05断案如神狄仁杰

狄公美名千古传扬,说起狄仁杰,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虽然剧集中对狄仁杰的断案能力有所夸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的他确实是断案能手,并且还是治世能臣,武皇在他的辅佐之下朝局得以稳定几十年。他是武周时期的内阁首辅,对于抵御外敌的侵略可以说居功至伟,他的一系列策略使得突厥侵扰边境的动作得以缓解。他还屡次劝诫武皇勤政廉洁,不要浪费国库财力,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在他晚年期间所受的荣宠,一时之间风光无二。

NO.04大公无私姚崇

姚崇与狄仁杰同为武周时期军机首辅,深得皇帝的宠爱,他为官清廉,大公无私,选贤举能,深得朝臣与百姓的爱戴。姚崇不仅是一位文臣,而且还精通十八般武艺,有一身强健的体魄与英勇顽强的意志。在他主管法律之时,武皇崇尚严刑峻法,但是他却秉公处理,不因好恶而加刑与人。唐玄宗时期他也是再度为相,帮助玄宗革除武皇时期的弊政,使得新朝面貌焕然一新,宋璟的再度为相也是经过姚崇的举荐,他参与开创了“开元盛世”,光芒照耀整个大唐。

NO.03直言敢谏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魏征去世之后太宗皇帝的挽言,可以看出太宗皇帝对于魏征去世的悲痛之情。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幕僚,当时劝谏李建成将李世明安排到别处,不要让他掌握实权。在李建成兵败之后,太宗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直言不讳,说是如果李建成听从了他的建议,也不会酿成今日之祸。太宗对他的直言敢谏深表钦佩,于是就加以重用。他也不负众望,对李世民提了很多的建议,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NO.02运筹帷幄杜如晦

杜如晦,唐朝时期秦王李世民的重要谋臣,在秦王还未登基之时就辅佐于他,为贞观之治立下了不世功勋。杜如晦自幼聪慧好学,有很高的悟性,喜欢谈论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他与房玄龄一起参与谋划了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登基称帝。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也是论功行赏,分封房玄龄与杜如晦分别为左右丞相。杜如晦主要负责为朝廷选拔人才,同时参与朝政,制定国家的大政方略,深受百姓的爱戴与皇帝的信任。

NO.01大唐良相第一房玄龄

房玄龄被后世公认为大唐第一良相。在李渊太原起兵入关之后就一直追随秦王李世民,每有战事,他都为秦王出谋划策,在攻取城池之后,其他的人看重的是金银玩物,而房玄龄则是为李世民网罗人才,因此深得唐太宗的喜爱。他与杜如晦一起参与谋划了玄武门之变,被封为左丞相,位极人臣。在太宗之时,房玄龄勤于朝中事务,革除弊政,积极复兴前朝遗风以及战争祸乱,他的一系列举措使得新朝面貌焕然一新,为贞观之治这样的大唐盛世建立了不世功勋。在他死后,太宗废朝三日,以示怀念,可见其功勋之大,声誉之隆。

总结:大唐盛世,良相辈出。被后世公认的盛唐名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他们为唐朝的繁荣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为国计民生操劳一生,值得后世学习与称颂!上文对他们的功勋政绩做了一个简要的排名,纯属个人见解,不正之处还望诸君谅解并加以指正。

标签: 张柬之

更多文章

  • 八十岁的张柬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却惨被唐中宗抛弃,下场滑稽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张柬之

    事情是这样的,张柬之和崔玄暐、桓彦范等人成功的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禅位给李显。当时张柬之他们击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这些人,实际上是为这一次的政变找一个借口。毕竟总要有人来当替罪羊。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武则天看到众大臣拥戴李显,只能无奈的把帝位让给了他。但这时候张柬之等人做了

  • 武则天醒来发现被士兵包围,张柬之:陛下莫慌,臣只是来护驾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张柬之

    公元705年,一群士兵突然闯入武则天寝宫,武则天大声呵斥他们却无动于衷,武则天明白这些人是过来逼宫的。武则天认为自己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保住性命,可过一会儿发现士兵们并不是为了取她性命,于是就询问你们的首领是谁?士兵们分开两边,露出后面的首领。武则天一看原来是宰相张柬之。武则天非常生气,好你个张柬之,我

  • 张柬之发动政变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张柬之

    姚崇是唐玄宗李隆基时候的宰相,他在历史上非常著名,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名相。他是唐玄宗年间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也是盛唐时代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姚崇早在武则天当政时便已经成为宰相,而且推荐了很多人当宰相,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其中武则天末年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还政于李唐皇族的

  • 80岁高龄拜相,82岁死于流放途中,张柬之这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张柬之

    先简单介绍一下张柬之。张柬之是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物。他是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生于武德末期,少时就读太学,涉猎经史,后来进士及第,当一个青城县丞。他在这个小小的县丞职位上一待就待了四十多年,直到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武曌开制举广纳人才,张柬之才以六十多岁高龄参加贤良科的会试,终于在一千多名年

  • 李白不受李邕待见 李邕却星夜兼程赶到济南去见小自己三十五岁的杜甫 李邕死于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李邕

    李邕是北海太守,并且喜欢结交名士,自己没钱,就化公为私,结果因为挪用公款被李林甫抓住了小辫子,最后丧了卿卿性命。李白就想借助李邕这位大官当做登天梯,以便青云得路。当年在成都时,李白年轻气盛,在大街上就拦住苏颋的轿子,苏颋大度,因为读过李白的《大猎赋》,对李白盛赞有加,说李白“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诗赋

  • 年轻时李白让李邕推荐他当官,因没名气被拒,李白:莫欺少年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邕

    《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1、钱多也发愁的李白李白有三个特点:傲气、好酒、好吟诗。年轻时的李白,家财万贯,在别人还为生计、前途发愁时,他却已经开始踏上了游山玩水的道路。李白这人,颇好行侠仗义,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自己做好事的事迹:曩昔东游维扬

  • 柳公权的后代是炒作大师,以名气强娶民女,以吃人肝的恶名保一方平安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柳公权

    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叫柳开,说他是“官二代”略嫌分量稍轻。他家世显赫,著名书法家、少师柳公权是他的五世祖,他的父亲柳承翰为宋朝乾德初年监察御史。在名家云集的宋初,柳开只不过是无数“官二代”中的普通一员,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和盖世绝伦的作品,但他善于炒作自己,另辟蹊径,也成为当时名士。首先,他利用名字进行炒作

  • 启功:柳公权《神策军碑》刻得非常好,《玄秘塔》就刻得相对粗糙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柳公权

    启功先生曾在书中仔细讲解过为什么碑帖上的字相对于原来的墨迹有失真之处。对于“碑学”和“帖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启先生幼年学书,对柳体下过一番苦功夫,那么柳体字那个拓本好呢?请看下文:这里需顺便指出的是,有人对碑与帖的关系又产生了一些无意或有意的误解,如认为碑上的字是高级的,帖上的字是低级的;写碑是

  • 《云襄传》柳公权与云襄联手?看他效忠的人是谁,钱荣身份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与云襄联手一起调查水鬼劫银案,看似彼此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好处,可怎么觉得他们是同样的人。南都衙门官银丢失惊动皇帝,便派柳公权下来调查,然而却发现南都官员不作为,银子丢了不着急去找,反而在城中兴师动众。朝廷下令闭城,对商人必然造成影响。云襄和莫不凡秘密调查,发现了舒亚男的身份,并且与寇元杰联手。

  • 云襄传:苏怀柔拉拢云襄,柳公权查官银被盗,幕后受益人却是福王

    历史人物编辑:微谈说影视标签:柳公权

    文/微谈说影视 《云襄传》改编自方白羽小说《千门·云襄传》,此为电视剧剧情解读第四篇剧情越来越有意思了,云襄借唐笑,查到苏家与当年骆家庄惨案有关后,苏怀柔的反应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云襄跟苏怀柔对质,苏怀柔并没有否认父亲的所作所为,这让云襄陷入两难。他一直不想与苏家为敌,不仅因为和苏鸣玉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