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白不受李邕待见 李邕却星夜兼程赶到济南去见小自己三十五岁的杜甫 李邕死于

李白不受李邕待见 李邕却星夜兼程赶到济南去见小自己三十五岁的杜甫 李邕死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眼镜说数码 访问量:3777 更新时间:2023/12/13 6:03:04

李邕是北海太守,并且喜欢结交名士,自己没钱,就化公为私,结果因为挪用公款被李林甫抓住了小辫子,最后丧了卿卿性命。李白就想借助李邕这位大官当做登天梯,以便青云得路。

当年在成都时,李白年轻气盛,在大街上就拦住苏颋的轿子,苏颋大度,因为读过李白的《大猎赋》,对李白盛赞有加,说李白“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诗赋文章,清新可喜,可以比肩相如”于是给渝州刺史李邕写了一封推荐李白的荐书。李白心高气傲,年轻气盛,一副小鸟乍飞恨天低的样子。等到见了李邕,他想学韩信和凤雏先生庞士元,也不提苏颋那封荐书的事儿。而是直接拿出自己的诗卷,人家李邕阅人无数,在称赞李白有才华的同时,也委婉提出小伙子要谦虚,别动不动就把自己比做什么辞赋司马相如扬雄。本来这是文坛元老对后学的关爱,可是李白却觉得李邕是小瞧了自己,甚至还反唇相讥,把民间对李邕的调侃戏谑之词说出来。李邕一看李白这个愣头青这么不懂人情世故,于是不欢而散。李白歇了一晚上,第二天把苏颋的荐书和一首《上李邕》交到李邕府上,然后扬长而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上李邕》开门见山就比喻自己是翱翔万里云天的鲲鹏,因为没有破浪长风,所以只能蛰伏。世人少见多怪,听到我的高论冷笑不止。孔子还能对后生心生敬畏,一般人千万不要对年少之人轻视。很显然,这几句是枪里夹剑对这李邕来的。

李邕不待见小自己20岁的李白,却对小自己35岁的杜甫特别喜欢。话说李邕有一位族孙李之芳被外放到齐州,也就是今天的济南,他到任后在大明湖修建了一座历下亭,这时他想起了好友杜甫,李之芳还邀请了300里外的从祖李邕。李邕听说杜甫这个小伙子也在齐州,不顾年高体弱,兴冲冲前来齐州。杜甫不像李白那样锋芒毕露,骜不驯,他和李邕相处,虽然是忘年交却彼此如沐春风。

那一年是天宝四年,杜甫因为去看望任临邑主簿的弟弟杜颖,正好经过济南。他见了李邕充满了敬重和崇敬,一番会晤之后,杜甫的拘束渐渐打消,于是一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应运而生。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这是一种五律,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被众口相传。对于这次李杜会,历史上浓墨重彩,杜甫也终身难忘。

清朝济南知府龚易图曾撰的一联:“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此亭,千古入诗人歌咏;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继名士风流。这副联语状物抒情,尽述李邕豪情,李杜相会,湖山增色,云天生辉。无涯过客化为朽壤,风流佳话永存。

李邕年轻时就非常有名气,以撰写碑颂见长,朝廷上下和寺庙道观需要写碑文的,非李邕莫属。李邕不止是文章写得棒,书法也是一流,可以说是复合型人才。求李邕撰写文章书写碑文的人们如过江之鲫,大家纷纷拿着黄金或丝绸前来相求,所以李邕除了俸禄之外,还有一大笔不菲的外快。

杜甫年少时就在洛阳与李邕相识,而今在济南再度重逢。不由得喜极而泣,泪下如雨。多年以后,杜甫对李邕依然充满思念之情,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一个“求”字,是何等的思贤若渴;一个“愿”字,是何等的渴望卜邻而居。王翰才智超群,性格豪爽,我们耳熟能详的那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王翰的大作。

李邕赏识杜甫固然有欣赏其才华的原因,更有一层因素就是李邕非常钦佩杜甫祖父杜审言的诗风,杜甫又能够对李邕这位前辈毕恭毕敬,李邕爱屋及乌,自然对杜甫青睐有加。

可是杜甫的仕途并不顺利,当然这里面有李林甫弄权的成份,更有社会政治体系的原因,否则就不会又那么多的“英俊沉下僚”。就在杜甫和李邕齐州之会两年后,李邕被李林甫迫害致死,罪名便是“挪用公款”。李邕好结交名士,俸禄润笔费花光了还不能够拆东墙补西墙,结果窟窿堵不上了,因此掉了脑袋。听闻李邕死于非命,李白在《春夜独酌有怀》中说“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

标签: 李邕

更多文章

  • 年轻时李白让李邕推荐他当官,因没名气被拒,李白:莫欺少年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邕

    《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1、钱多也发愁的李白李白有三个特点:傲气、好酒、好吟诗。年轻时的李白,家财万贯,在别人还为生计、前途发愁时,他却已经开始踏上了游山玩水的道路。李白这人,颇好行侠仗义,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自己做好事的事迹:曩昔东游维扬

  • 柳公权的后代是炒作大师,以名气强娶民女,以吃人肝的恶名保一方平安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柳公权

    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叫柳开,说他是“官二代”略嫌分量稍轻。他家世显赫,著名书法家、少师柳公权是他的五世祖,他的父亲柳承翰为宋朝乾德初年监察御史。在名家云集的宋初,柳开只不过是无数“官二代”中的普通一员,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和盖世绝伦的作品,但他善于炒作自己,另辟蹊径,也成为当时名士。首先,他利用名字进行炒作

  • 启功:柳公权《神策军碑》刻得非常好,《玄秘塔》就刻得相对粗糙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柳公权

    启功先生曾在书中仔细讲解过为什么碑帖上的字相对于原来的墨迹有失真之处。对于“碑学”和“帖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启先生幼年学书,对柳体下过一番苦功夫,那么柳体字那个拓本好呢?请看下文:这里需顺便指出的是,有人对碑与帖的关系又产生了一些无意或有意的误解,如认为碑上的字是高级的,帖上的字是低级的;写碑是

  • 《云襄传》柳公权与云襄联手?看他效忠的人是谁,钱荣身份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与云襄联手一起调查水鬼劫银案,看似彼此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好处,可怎么觉得他们是同样的人。南都衙门官银丢失惊动皇帝,便派柳公权下来调查,然而却发现南都官员不作为,银子丢了不着急去找,反而在城中兴师动众。朝廷下令闭城,对商人必然造成影响。云襄和莫不凡秘密调查,发现了舒亚男的身份,并且与寇元杰联手。

  • 云襄传:苏怀柔拉拢云襄,柳公权查官银被盗,幕后受益人却是福王

    历史人物编辑:微谈说影视标签:柳公权

    文/微谈说影视 《云襄传》改编自方白羽小说《千门·云襄传》,此为电视剧剧情解读第四篇剧情越来越有意思了,云襄借唐笑,查到苏家与当年骆家庄惨案有关后,苏怀柔的反应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云襄跟苏怀柔对质,苏怀柔并没有否认父亲的所作所为,这让云襄陷入两难。他一直不想与苏家为敌,不仅因为和苏鸣玉的交情

  • 柳公权60岁“蝉蜕”作品,明代被破坏殆尽,传世拓本少得可怜

    历史人物编辑:蜡笔小新动漫仓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自幼酷爱书法,勤奋练字,据说他因练字,手上磨起了茧子,在他29岁时考上进士,为官之始,他也只是一个低级官吏,经过自己兄长的关系进入内府工作,后因唐穆宗偶见柳公权的书法,甚是喜爱,虽将柳公权召至长安。柳公权自己在总结前人的书法基础上,从“二王”的书法入手,经过研习欧阳询,颜真卿的书法,

  • 湖北这座寺庙,是禅宗四祖道场,内有柳公权书法石刻,却少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人的生活标签:柳公权

    自公元526年达摩东渡以来,在这上千年的时候里,留下了众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文遗迹,比如说“禅宗祖庭”少林寺、“禅宗祖茔”空相寺等等,但其实众观禅宗历史,有一个小县城却是不可忽视的地方,古语曾有云: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而这里的“黄梅”就是指湖北省黄冈市的黄梅县,禅宗有六位祖师,而其中的四

  • 《云襄传》柳公权一语道破真相,凌渊是狂徒,而云台才是伪善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来到南都城后,很快便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顺着线索找到了叶枭溶银的船只,进行抓捕,而叶枭却跳水逃跑了。可是在城中却被柳公权发现,被官兵包围,情急之下叶枭吞了藏在口中的毒药,当场身亡了。案子随着叶枭的死成了悬案,但是柳公权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内卫统领也不是白当的,很快锁定线索云襄。当天夜里,他便带着

  • 《云襄传》骆家庄血案浮出水面,云襄成暗棋与柳公权里应外合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明面上是奉皇帝命到南都调查水鬼劫银案,但实际上却是秘密调查福王暗地里的勾当。他与云襄达成协议后调查了水鬼劫银案的幕后凶手之后,然后到浙东一带调查了当年骆家庄的血案,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事情都与福王有关。云襄自洋州九死一生后想明白了很多事,结合自己得到的线索,再加上柳公权的结果,很快锁定了一个答

  • 有人说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书法,学柳体发展不出书法家?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柳公权

    这种说法有点奇怪,既然你说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的书法,那你能不能说说历朝历代都推行谁的书法了?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非常欣赏,也非常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能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今天的地位,与李世民的全力推举不无关系。这算是历朝历代推荐前人书法的一例。清代乾隆皇帝,建三希堂书房,收藏有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