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八十岁的张柬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却惨被唐中宗抛弃,下场滑稽

八十岁的张柬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却惨被唐中宗抛弃,下场滑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顾维乾 访问量:3311 更新时间:2024/1/14 19:34:46

事情是这样的,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人成功的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禅位给李显。当时张柬之他们击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这些人,实际上是为这一次的政变找一个借口。毕竟总要有人来当替罪羊。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武则天看到众大臣拥戴李显,只能无奈的把帝位让给了他。但这时候张柬之等人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那就是没有清算武三思等人,那倒不是张柬之等人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没有杀武三思他们。

而是张柬之他们为了给李显留几个磨刀石,让李显继位以后亲自处理武三思他们,以便树立这位新皇帝的威信,以威慑群臣。但是李显当了皇帝以后变得十分昏庸,非但没有清算武三思,反而愈发器重起武三思来。

一来是因为他和武三思是亲家,李显的女儿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二来就是武三思通过讨好李显的皇后韦后,以及昭容上官婉儿,三人长期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武三思也是厉害,一次就给唐中宗李显戴了两顶绿帽子。

唐中宗李显为什么对韦后这么宽容放纵呢?原来是当年李显被废为庐陵王以后,被武则天囚禁在均州长达十四年。这段时间他和韦皇后相依为命,日子过的心惊胆战,随时都担心可能被武则天杀死。

所以当时李显看着自己这位妃子陪着自己吃了这么多的苦,就对他发誓说:

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资治通鉴》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李显复位以后,对韦氏简直是百依百顺,百般放纵。武三思由于巴结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因此才得到李显的器重,这位昏庸的皇帝不但忘记了以前武氏对他的所作所为,还和武三思成为了好基友。

张柬之在发动神龙政变时原本把武三思留给李显祭刀,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所以随着武三思勾结韦皇后再次权倾朝野时,张柬之非常后悔的说:

主上畴昔为英王时,素称勇烈,吾留诸武, 冀自诛锄耳。今事势已去,知复何道——《旧唐书·张柬之》

武三思重新掌控大权以后,开始处处针对当初帮助李显复位的五位大臣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而顶着一片青青大草原的李显居然昏庸的听从了武三思的诬陷,把这五位对自己有功的大臣全都罢免了。

虽然这五个人都被封为王,但实际上在朝廷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不过空有一个王爵而已。

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晖等,云“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上信之——《资治通鉴》

张柬之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感到已经是无力回天。只好向李显提出要回襄州养病,于是就被封了一个襄州刺史打发过去了。最后在闷闷不乐中去世,享年八十二岁,也算是一个高龄了和善终了。至少没有被武三思等人陷害至死。

而后来太子李重俊因为受到韦皇后和武三思的排挤,心里非常愤怒,就发动景龙政变杀死了武三思父子,他原本要杀死韦后。但是由于李显的策反,士兵们都倒戈了,李重俊兵败被杀。李显去世后,韦后想做第二个女皇,但是被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唐龙之变杀死。

于是相王李旦复位,成为唐睿宗,从武则天时代开的政治乱局才算结束,但是在唐玄宗时代又立马发生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也算是命运坎坷。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标签: 张柬之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醒来发现被士兵包围,张柬之:陛下莫慌,臣只是来护驾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张柬之

    公元705年,一群士兵突然闯入武则天寝宫,武则天大声呵斥他们却无动于衷,武则天明白这些人是过来逼宫的。武则天认为自己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保住性命,可过一会儿发现士兵们并不是为了取她性命,于是就询问你们的首领是谁?士兵们分开两边,露出后面的首领。武则天一看原来是宰相张柬之。武则天非常生气,好你个张柬之,我

  • 张柬之发动政变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张柬之

    姚崇是唐玄宗李隆基时候的宰相,他在历史上非常著名,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名相。他是唐玄宗年间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也是盛唐时代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姚崇早在武则天当政时便已经成为宰相,而且推荐了很多人当宰相,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其中武则天末年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还政于李唐皇族的

  • 80岁高龄拜相,82岁死于流放途中,张柬之这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张柬之

    先简单介绍一下张柬之。张柬之是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物。他是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生于武德末期,少时就读太学,涉猎经史,后来进士及第,当一个青城县丞。他在这个小小的县丞职位上一待就待了四十多年,直到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武曌开制举广纳人才,张柬之才以六十多岁高龄参加贤良科的会试,终于在一千多名年

  • 李白不受李邕待见 李邕却星夜兼程赶到济南去见小自己三十五岁的杜甫 李邕死于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李邕

    李邕是北海太守,并且喜欢结交名士,自己没钱,就化公为私,结果因为挪用公款被李林甫抓住了小辫子,最后丧了卿卿性命。李白就想借助李邕这位大官当做登天梯,以便青云得路。当年在成都时,李白年轻气盛,在大街上就拦住苏颋的轿子,苏颋大度,因为读过李白的《大猎赋》,对李白盛赞有加,说李白“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诗赋

  • 年轻时李白让李邕推荐他当官,因没名气被拒,李白:莫欺少年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邕

    《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1、钱多也发愁的李白李白有三个特点:傲气、好酒、好吟诗。年轻时的李白,家财万贯,在别人还为生计、前途发愁时,他却已经开始踏上了游山玩水的道路。李白这人,颇好行侠仗义,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自己做好事的事迹:曩昔东游维扬

  • 柳公权的后代是炒作大师,以名气强娶民女,以吃人肝的恶名保一方平安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柳公权

    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叫柳开,说他是“官二代”略嫌分量稍轻。他家世显赫,著名书法家、少师柳公权是他的五世祖,他的父亲柳承翰为宋朝乾德初年监察御史。在名家云集的宋初,柳开只不过是无数“官二代”中的普通一员,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和盖世绝伦的作品,但他善于炒作自己,另辟蹊径,也成为当时名士。首先,他利用名字进行炒作

  • 启功:柳公权《神策军碑》刻得非常好,《玄秘塔》就刻得相对粗糙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柳公权

    启功先生曾在书中仔细讲解过为什么碑帖上的字相对于原来的墨迹有失真之处。对于“碑学”和“帖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启先生幼年学书,对柳体下过一番苦功夫,那么柳体字那个拓本好呢?请看下文:这里需顺便指出的是,有人对碑与帖的关系又产生了一些无意或有意的误解,如认为碑上的字是高级的,帖上的字是低级的;写碑是

  • 《云襄传》柳公权与云襄联手?看他效忠的人是谁,钱荣身份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与云襄联手一起调查水鬼劫银案,看似彼此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好处,可怎么觉得他们是同样的人。南都衙门官银丢失惊动皇帝,便派柳公权下来调查,然而却发现南都官员不作为,银子丢了不着急去找,反而在城中兴师动众。朝廷下令闭城,对商人必然造成影响。云襄和莫不凡秘密调查,发现了舒亚男的身份,并且与寇元杰联手。

  • 云襄传:苏怀柔拉拢云襄,柳公权查官银被盗,幕后受益人却是福王

    历史人物编辑:微谈说影视标签:柳公权

    文/微谈说影视 《云襄传》改编自方白羽小说《千门·云襄传》,此为电视剧剧情解读第四篇剧情越来越有意思了,云襄借唐笑,查到苏家与当年骆家庄惨案有关后,苏怀柔的反应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云襄跟苏怀柔对质,苏怀柔并没有否认父亲的所作所为,这让云襄陷入两难。他一直不想与苏家为敌,不仅因为和苏鸣玉的交情

  • 柳公权60岁“蝉蜕”作品,明代被破坏殆尽,传世拓本少得可怜

    历史人物编辑:蜡笔小新动漫仓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自幼酷爱书法,勤奋练字,据说他因练字,手上磨起了茧子,在他29岁时考上进士,为官之始,他也只是一个低级官吏,经过自己兄长的关系进入内府工作,后因唐穆宗偶见柳公权的书法,甚是喜爱,虽将柳公权召至长安。柳公权自己在总结前人的书法基础上,从“二王”的书法入手,经过研习欧阳询,颜真卿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