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是所有人都能忠心耿耿-仆固怀恩

不是所有人都能忠心耿耿-仆固怀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天地 访问量:1248 更新时间:2023/12/20 3:08:37

自从李世民任命番将作战开始,唐朝就喜欢用番将,一来根基浅薄,便于掌控;二来可以施恩于番邦,令他们更加忠心耿耿。政策持续了近百年,自然有很多人愿意为了李唐呕心沥血,比如李光弼,比如高仙芝,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人心怀异心,你对我好,我自然投桃报李,为你做事儿,但是你要害我的话,对不起,我只能先下手为强了,在安史之乱中立下重大战功,在代宗一朝刚开始居功至伟的仆固怀恩就是这样的人,郭子仪和李光弼并列,下来战功就属他了,可惜的是,他没有郭子仪的忍辱负重,也不和李光弼一样忠心,鱼朝恩等人一陷害,他就顺势造反了,所以最后落得晚景凄凉,也只能说世事无常。

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当年太宗横扫西域,铁勒九姓归降,仆固怀恩的先祖就是其中之一,也算是将门世家。安史之乱初,这位将门子弟开始崭露头角,担任朔方军的左武锋使,在郭子仪带领下向河北进军,接连击败叛军的高秀岩,薛忠义等部,随后支援李光弼,常山大战挫败了史思明的计划,之后肃宗在灵武登基,仆固怀恩又跟随郭子仪前往拥立新军,稳固新朝,次年联合回纥兵参与了收复长安的战争,立下军功而得封国公,随后的战争中常常作为先锋冲锋陷阵而勇冠三军,为人称赞。后来李唐军方形式变化激烈,九大节度使讨逆结果兵败,郭子仪因此被罢官回家,李光弼新官上任就砍了郭子仪的心腹,仆固怀恩只能出面服软因此在李光弼麾下听命(他还想着自己能担任朔方节度使),随后跟随李光弼征战史思明,李光弼数次料敌于先,史思明很难占便宜,直到仆固怀恩对李光弼的位置动了心思,他这个人其实目无法纪,有些横行霸道,郭子仪对手下向来怀柔,因此还能包庇他,而李光弼不会包庇他,因此他对李光弼心怀不满,于是和鱼朝恩连手请求出兵,有些重现了当年玄宗逼迫哥舒翰出兵的意思,都是小胜之后主帅被逼迫出兵,不得已之下,李光弼命李抱玉守城,仆固怀恩等人出兵,邙山脚下,短兵相接,史思明以逸待劳严阵以待,而李光弼选择了一个险要的地方列阵,告诫仆固怀恩,史思明擅长野战,因此应该选择一个险要的地方,进可攻,退可守,这样进退有据,才有的打。结果呢?这位早就有了二心的猛将置若罔闻,一意孤行,而那边的史思明认为可以突袭,于是下令进攻,打唐军个措手不及,毕竟唐军立足未稳。常言说兵败如山倒,仆固怀恩的军队哪里是燕军骑兵的对手,捎带还把李光弼的阵容给冲破了,就这样,一触即溃,唐军四散而逃,河阳,怀州都被攻克,史思明一路横推,直到被卫伯玉狙击而停靠陕州。随后,史思明就被儿子杀了去世,天下局势再一次风云变幻,史朝义孤掌难鸣,掌握不了安史旧部,只能寄托于外部势力,回纥和吐蕃是他可以借助的力量,于是请求结盟,而仆固怀恩,因为女儿嫁给了回纥的首领而得以改变结盟的状态,加上利益驱使(允许他们劫掠洛阳),回纥决心帮助唐朝进攻史朝义,最终仆固怀恩挂帅出征,穷途末路的史朝义被追的无处可逃,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然而,唐朝的危机并没有结束,这些平定天下的节度使和仍然有庞大实力,暂时蛰伏的投降的叛军都是麻烦,随后仆固怀恩一道奏折把那些投降的安史叛军摇身一变变成了李唐的节度使,他还收获了不少人气,大家都相安无事吗,李唐有了面子,那些人把旗帜一换依旧可以割据,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鸟尽弓藏是历史的惯例,就算不看历史,郭子仪的经历仆固怀恩也明白,因此他才和河北的诸多藩镇交好,这些人会在背后支持他,同样有很多人看他不爽,认为他谋反,于是辛怀京,驼奉先(大宦官)等人告他谋逆,而仆固怀恩上书表示他们诬陷,结果代宗皇帝就活稀泥,让仆固怀恩很生气,天子是非不分,日后该当如何?他觉得天子已经准备对他动手了,安史之乱以来自己血战沙场,家族死了多少人,结果宦官轻飘飘几句话,皇帝就起了心思,他不是郭子仪,也不是李光弼,他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上了一封表功,出言不逊的书,让代宗对他更加不满,认为他心怀不满,随后派出宰相去巡视,偷偷的暗示仆固怀恩可以入朝表示忠心,这样轻轻松松就把他干掉了,结果仆固怀恩前面答应的好,后面宰相一走就脸色变了,甚至原本说好的让一个儿子去当质子也绝口不提,让朝廷非常不满。如果不是这时候吐蕃入侵,怕是就要动手了。7月份吐蕃入侵,结果程元振闭口不谈这事儿,朝廷没人重视,等到12月都打到长安附近了,代宗才知道,无奈之下用了赋闲多年的郭子仪为帅抵抗,郭子仪只有亲兵二十人,才探知情况后请求程元振发兵,结果程元振置之不理,于是长安的陷落在所难免,而本应勤王表示忠心的李光弼,仆固怀恩都按兵不动,有些匪夷所思。其实不过是害怕罢了,程元振只手遮天,他们也不想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还是再郭子仪一腔热血下招募了四千人马用疑兵之计吓退了吐蕃人(主要是长安已经被劫掠干净,不如撤军),然后收复了长安。随后代宗回到长安,将程元振贬官回乡,因为他觉得手头可以依靠的只有宦官,开始重用鱼朝恩,结果只能是和朝臣越走越远。随后仆固怀恩起兵造反,先打老冤家辛云京,结果没打过,另一边老上司郭子仪作为元帅平叛,加上他不会笼络人心,此消彼长,未战先溃。可以说郭子仪在朔方的威望很高,当年为兵败负责让朔方将士都记得这份恩情,再加上仆固怀恩是他一手提拔的,很快仆固怀恩就流亡域外,叛乱被平息,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被带回朝廷做人质,不久后郁郁而亡。

这边的仆固怀恩带着自己流亡的亲信找到了自己的女婿,想要凭借回纥兵马报仇,又联合了吐蕃入侵,这边的郭子仪运筹帷幄,严阵以待,基本以守为主,因为敌人骑兵太多,不适合野战。结果各地反应过慢,仆固怀恩带领的叛军势如破竹,就快逼迫长安,这时候历史又小小的任性了一下,仆固怀恩死了,然后郭子仪凭借自己的威望说服了回纥,转头把吐蕃给打了,保护了李唐的江山社稷。而仆固怀恩,也只能得到代宗一句“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的评价,毕竟一个曾为国家征战沙场的将军,何苦如此?

标签: 仆固怀恩

更多文章

  • “痴儿”李忱被马元贽拥立后尚节俭、善待臣子,被誉为“小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马元贽

    公元846年,李忱被拥立称帝,是为唐代第十六位皇帝宣宗(846年4月-859年9月在位)。从唐代中后期几位皇帝来看,有的荒淫,有的奢侈,有的骄横,有的昏庸。但是,李忱却一反前朝的不良习性,既能恭谨节俭,又能以礼待人,被后人称赞为“小太宗”。一、“痴儿”李忱被马元贽拥立为皇帝。李忱是唐宪宗的妃子郑氏所

  • 安禄山选择继承人如此墨迹,难怪安庆绪按捺不住,还有两个好帮手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安庆绪

    安禄山绝对是史上数一数二的偏心父亲,而且他的偏心态度,总是表现在明处,从来不遮遮掩掩,你让不受宠的儿子们怎么想?安庆绪就是那个不受宠的儿子。一、安禄山对安庆绪有多么过分?过分一、因为口吃,所以不待见安庆绪。安禄山比较出名的儿子有三个,分别是大儿子安庆宗、次子安庆绪、三子安庆恩。这三个儿子里,安禄山最

  • 安禄山已经病入膏肓,安庆绪是他的嫡子,为何却要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安庆绪

    安禄山为了往上爬,给唐玄宗李隆基跳舞,当了杨贵妃的干儿子,后来看李隆基越来越昏庸了,自己手里的兵权也够了,所以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叛唐了。清谁呢?杨国忠。杨国忠是唐玄宗晚年最宠信的人,他原本只是一个泼皮,但因为杨贵妃受宠而一飞冲天,一直当到了宰相。安禄山怕李林甫怕得要死,可李林甫最后却得抹着眼泪地

  • 安庆绪为何要杀了父亲安禄山?仅仅是为了帝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安庆绪

    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起兵谋反叛乱,由此开启了长达八年,搅动整个太平盛世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发生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悲剧,因为此时的唐朝还处于盛世之中,还没有到国运尽失,改朝换代的程度。安禄山之所以能闹起来,主要还是干了多年的三镇节度使,培养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安史之乱的爆发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偶

  • 性格软弱的安庆绪,为什么突然有勇气,杀死了老爸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安庆绪

    唐朝时期确实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尤其是在安禄山这个人渐渐的获得权力以后,也使得唐朝的百姓面临的危险越来越近。安禄山虽然是一个脾气暴躁,甚至是历史上的罪人,但在了解了他是被儿子安庆绪杀死的以后,大家也会觉得他有一些可悲,其实这也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有关,因为他不仅脾气很暴躁,还将身边的很多人都杀死了,使他

  • 安禄山攻陷洛阳和长安,为何巅峰时被安庆绪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安庆绪

    安史之乱的初期,安禄山和史思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让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瞬间化为乌有。当时叛军从范阳和卢龙等地出发,仅仅两个多月便攻陷了东都洛阳,兵临长安的门户潼关之下。然后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潼关失守,李隆基被迫放弃长安向蜀中逃窜,叛军的声势达到了巅峰状态。在这期间安禄山也完成了他的皇帝梦,

  • 安庆绪作为太子,为何要杀了父亲安禄山,只是为了帝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艺沫史事1标签:安庆绪

    安禄山,不用说都知道他是安史之乱的黑暗源头,加速唐朝盛世衰亡的罪魁祸首。当他称帝后,立二儿子安庆绪为太子,按照历史的进程来说,安庆绪会接安禄山的班,可为何安庆绪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呢?安禄山立安庆绪为太子的背景安禄山整个政治生涯中可谓是顺风顺水,唐玄宗甚至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宗,可见

  • 史思明降而复叛,为何能扭转败局,吞并安庆绪?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安庆绪

    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起,安史之乱的战局便开始向着唐朝偏移,唐军也逐渐扭转了被叛军压着打的颓势。先是李光弼在太原保卫战中击败史思明十几万大军,迫使其溃逃至博陵躲避。然后又有郭子仪领军打通通向河东的通道,收复唐朝首都长安,迫使安庆绪放弃洛阳东撤。此时的叛军可谓是分崩离析,叛军的各路大将不断溃败,就连作

  • 太华公主传奇人生226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收集王标签:太华公主

    李小鹏说道:对死者开膛破肚,那是多么的残忍,她是你娘啊!李珊珊说道:爹,我知道可是我不想她死的不明不白啊!公主又问道:我理解你们不想解剖,那么你们家有没有仇家啊,有仇家可以再查一查。李小鹏说道:仇家倒是没有。公主说到:你们家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工作上有没有仇家?李小鹏说道:我家是种花,卖花为生的,生意

  • 李靖为何早早就判断侯君集会谋反?只因他的一句话暴露了志向

    历史人物编辑:猫咪铲史官标签:侯君集

    文/鼎湖听泉话说李靖是唐朝数一数二的军事理论家,他所著的《李卫公兵法》是非常有名的军事著作(因为比较深奥晦涩难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军事迷们自己研究吧,我们以乐事为最大取舍)。所以唐太宗要他教给后来也成为李世民宰相的侯君集兵法。不知"托塔李天王"是神人会神机妙算预知侯君集脑后有反骨还是什么的(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