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不舍得尉迟敬德告老还乡,尉迟敬德一句话直接点破!!

唐太宗不舍得尉迟敬德告老还乡,尉迟敬德一句话直接点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温豪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3/12/22 13:42:26

在我国的封建时代,皇帝无疑是国家至高无上的主宰,但碍于古代落后的通信与交通设施,皇帝一人很难治理整个国家,就有了各种级别的文臣武将,替他掌管地方,镇守边疆。

毫不夸张的说,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他的臣子都功不可没。官员的生涯是十分忙碌的,但他们也有退休的时候。在古代,一个官员如果年老或者重病,就会向皇帝“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一般来说,皇帝大多不会拒绝这个要求,毕竟大臣为他卖了十几年命,晚年想要落叶归根、颐养天年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唐朝时期,59岁的老将军尉迟敬德就曾经向唐太宗告老还乡,唐太宗十分不舍,这可是跟随他起家的老将啊!

可尉迟敬德却坚持要辞职退休,被逼的急了之后,他甚至不惜对唐太宗抱怨道:“我再不走可就要谋反了!”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缘故,竟能让一个大臣口吐谋反二字呢?

告老还乡

公元634年的某天,唐太宗闲来无事,便把老将尉迟敬德召进宫中作陪,他本想和尉迟敬德聊聊往事打打马球,放松一下。可没想到尉迟敬德到了之后,话都没说两句,就“哐当”一声跪到了地上:“陛下,臣年老体衰,请陛下让臣告老还乡吧!”

这是从何说起?唐太宗立刻就被惊的站了起来,要知道尉迟敬德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臣子,他是跟唐太宗一起发家的老兄弟,早在唐太宗还是个秦王的时候,就忠心耿耿的跟随在他身边,立下了不知多少功劳。

如今他虽然年迈,但远没到要告老还乡的时候啊!唐太宗思考再三,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尉迟敬德的退休请求,只是敷衍了两句,就让他回家等消息。

不是说唐太宗的个人感情,尉迟敬德的能力和功劳放在那里,理应为大唐发光发热,这么早退休算是怎么回事?撵走了尉迟敬德之后,唐太宗坐在原地,尉迟敬德年轻时的那些功劳又浮现在脑海中。

当年他和嫡长兄李建成争夺皇位时,李建成凭借名分一度占领上风,那时他身边不少将领臣子都受到了李建成的拉拢,可尉迟敬德对此却断然拒绝,对他忠心不二。

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他被齐王李元吉追杀,如果不是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捶死了李元吉的话,之后的胜负还两说呢!

等到他上位之后,尉迟敬德也一直尽心尽力的南征北讨,维护大唐的安稳,可谓是他的股肱之臣了。

这么多年以来,尉迟敬德兢兢业业的为国尽忠,李世民也不吝封赏,盛世君臣名副其实,尉迟敬德怎么就突然想要告老还乡了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

不得不走

其实,尉迟敬德告老还乡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时势所逼,不得不走。论起打仗的话,尉迟敬德的确是个行家,但是在官场混,他就不够格了。他的性格不像李李靖等同僚那样谨慎,反而十分暴躁,经常容易在冲动之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儿。

比如有一次他看不惯有人坐在他上席,竟然当着唐太宗的面破口大骂,太宗的亲堂弟李道宗害怕事情闹大,赶忙上来劝架,结果被他一拳打的翻倒在地,眼睛都差点瞎了。

这事儿一出,满朝哗然,御史们纷纷上书请求定尉迟敬德的罪,唐太宗虽然没有同意,但也大大训斥了他一顿: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

此事之后尉迟敬德收敛了很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在朝中得罪的官员还是数不胜数,近年以来,甚至有人在唐太宗面前诬告他造反。唐太宗的反应却十分耐人寻味:他提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要知道,唐太宗虽然经常把女儿嫁到功臣之家,但是嫁的都是房遗爱之流的小辈,尉迟敬德如果娶了公主,那就差辈分了啊!

而且尉迟敬德早就有了糟糠之妻,这婚事是万万做不得的,他赶紧跪地请求唐太宗收回成命,好不容易才推了这桩婚事。

但经过以上种种事情,尉迟敬德也清醒的意义是到唐太宗对他的信任不如以前了。如今他在朝中的人缘也不大好,再不早日抽身的话恐怕很难保全晚年的身家富贵,这才有了他向唐太宗请求告老还乡一事。

惊天言论

让尉迟敬德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告老还乡的请求还没被批准,唐太宗就把他召过去问道:“最近有人说你在谋反,这是怎么回事呢?”

尉迟敬德大惊失色,要知道谋反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呀,他都打算退休了,这些人怎么还要赶尽杀绝呢?更让他心寒的是,唐太宗竟然也来问他。

激愤之下,尉迟敬德当着唐太宗的面脱光了上衣,露出满是伤痕的上半身,他眼中含泪的对唐太宗大声道:“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馀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

我的确造反了,跟您一起造的反,好不容易平定了天下,您还怀疑我?

唐太宗看了这满身伤痕也觉得恻然,连忙扶起了尉迟敬德,安慰他自己就是不怀疑他才问他的,还断然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授予了他夏州都督的职位,让他继续在朝堂发光发热。

尉迟敬德心中很明白,再不走的话,迟早有一天就真的要被当成谋反犯了。在四年后,他再次请求告老还乡。这一次唐太宗允准了,还给予了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以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殊荣,他就此脱离官场得以善终。

在古代,做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做的差了自不用说,倾家荡产满门抄斩,做的好了也得时刻提心吊胆。尉迟敬德这种跟李世民出生入死的老将,尚且逃不过他人的诬陷和君王的猜忌,更何况其他大臣呢?这可真是进退两难啊!

标签: 尉迟敬德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想把女儿许配给尉迟敬德,是不是为了拉拢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尉迟敬德

    历史上确实有李世民有意将女儿嫁给尉迟敬德的记载。但本身这件事却矛盾重重。因为据史书记载,尉迟敬德的发妻是苏娬,檀州刺史苏谦之女。死于公元613年。而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不用看也知道苏娬死的时候,李世民自己才15岁,更别说女儿了。但确实尉迟敬德的发妻死于公元613年。 所

  • 李世民为何要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又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历史人物编辑:伍先生话史V标签: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唐纪十》记载:公元632年,海内升平,四夷臣服的大唐,展现出一派盛世景象。为了庆祝大唐的繁荣,李世民决定在庆善宫内,宴请群臣。席间群臣畅饮,歌舞生动,但随后发生的一场冲突却破坏了君臣相宜的氛围。冲突的男主角是曾相助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头功武将尉迟敬德。眼见有人的席位居于自己之上,喝得

  • 孟郊对唐诗的贡献:一首母子之爱,一首父子之爱,一首夫妻之爱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孟郊

    盛隽瑰丽的唐诗宋词包含着人世间所有的爱意,“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的爱情令人心驰神往,“故园兄弟别来久,应到清明犹望归”的手足情令人百感交集,而其中最为真挚的母爱是出自孟郊的手笔,一首《游子吟》发人肺腑,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引发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

  • 孟郊经典的爱情诗,共10句却连用9个“结”字,与《游子吟》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孟郊

    提起孟郊,就无法绕过那一首传唱千古的《游子吟》,游子之心天地可鉴,慈母之爱催人泪下。能够写出如此真挚的文字,这与孟郊愁苦的人生遭遇是分不开的。屡试不第,仕途艰辛,异乡漂泊,中年丧子,一系列的不幸接踵而至,这让孟郊对人生百态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个人的命运看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样地,囚于愁困

  • 你还记得《游子吟》那首诗吗?长大后的孟郊,却不是什么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孟郊

    我们都知道,古代诗人之所以要写诗词,无非就是想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于身世以及周遭环境的愤懑。所以就有那么多诗人、词人涌现出来。其实那些会写诗词的人,他们往往就是一些曾经在皇宫之中呆过或者是一些在仕途上不大顺畅的官员写的。正所谓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只是通过笔墨来书法自己不满的情绪。而在古代那种尔

  • 蒋士铨这首写母爱的诗,堪比孟郊的《游子吟》,使人潸然泪下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孟郊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母爱了。自古以来,写母爱的诗歌很多,最早的当属《国风》中的《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诗中歌颂了母亲的勤劳、善良、明理

  • 孟郊:万家灯火之时,最是想家的时候——一首游子吟,半世囿科举

    历史人物编辑:遥山书雁标签:孟郊

    “你有过万家灯火之时不知去往哪里的经历吗,能想象吗?” 在距离我们已很遥远的年代,在那个花团锦簇的大都市里,也有一个彷徨无依的瘦弱身影。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高门之内春意洋洋,莺歌燕舞,高门之外风气凛然,寒意阵阵。那风中的人缘何哭泣?只因不知归于何处。诗人孟郊,穷愁

  • “诗囚”孟郊,为何仕途之路极为坎坷,转而文学成就突出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孟郊

    唐朝李观曾言:孟之诗,五言高处,在古无二,其有平处,下顾两谢。孟郊是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一位出色的文学创作者,其诗作格外突出,专门描写世态炎凉以及民间疾苦,因此有诗囚的称号。在少年时期隐居在嵩山一带,后来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直到四十六岁才得以考中进入朝堂为官,担任溧阳县尉。这使他的政治抱负

  • 孟郊:中年中进士,却一生穷困坎坷,还有比我更悲惨的公务员吗?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孟郊

    下面这首诗,相信三岁小孩都会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年轻的小伙儿即将出远门,不知道啥时候回家,老母亲担心儿子在外受苦受冻,将那衣服的针线缝得密不透风。啊!这令人感动的母爱!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不是年轻小伙了,而

  • 母亲的爱,都缝在了一针一线里-《游子吟》孟郊

    历史人物编辑:草莓与九笙标签:孟郊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同于压抑的《列女操》,这首《游子吟》给的感觉是温情、温暖、温馨,特别感。孩子要出远门了,临行前妈妈给他缝补衣裳,就这么一个日常琐事,写出了普天之下儿女对母亲难以言喻的骨肉情深。来也真的是巧,家里不论是谁出远门,上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