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如何,颜真卿书风是当代的主流吗?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如何,颜真卿书风是当代的主流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心怡 访问量:4688 更新时间:2024/1/16 9:15:06

颜真卿在书法上的成就,仅次于王羲之。颜真卿独创了丰腴饱满、宽博庄重的楷书艺术风格,被后世尊称为“颜体”。颜真卿在行书上也有非凡的艺术成就,他的行书“祭侄文稿”被推崇为“天下第二行书”。被后人当成艺术经典。是行书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颜真卿在楷书和行书上都堪称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对宋代之前的文人在诗书画的成就上给出这样的评价: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之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

苏轼认为书法发展到颜真卿,艺术水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更有人认为,在中国书法史上,论艺术造诣与影响力,唯颜真卿可与王羲之比肩。可见世人对颜真卿书法成就评价之高。

在中唐时期,楷书艺术水平已被欧阳询褚遂良世南等人发展到了接近艺术顶峰。欧阳询首开以严谨法度见长的楷书艺术风格。而褚遂良融合了晋楷的古朴雅致,以灵动飘逸的风格令人所赞叹。虞世南则以古拙的艺术境界,坚守了楷书的古典传承。在唐朝这个楷书大家辈出的时代,想要另开天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颜真卿在欧阳询等人的基础上,通过博采众长,再加以吸收创造,将篆籀笔法融入到楷书的技法之中,化瘦硬为雄浑,书写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楷书。

颜体楷书庄重典雅,结字宽博大气,骨力遒劲,颇具大家之气。颜体楷书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开创了大字楷书的崭新风格,并在艺术水平上堪为史上最高。颜真卿的楷书风格与大唐朝繁荣鼎盛的气象极为符合。其书法恢宏的气势,亦堪为唐代繁华盛世的象征。

颜体楷书影响深远,后人学他楷书者众多,另一唐楷宗师柳公权就在精学颜体之后,又发展出自已的风格,其楷书被尊称为“柳体”。宋代朱长文曾说:

“…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而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

宋长文说,柳体出自颜体,但其不如颜真卿楷书宽博厚重。

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亦从颜体楷书中吸收笔法和结字上的精华,并将其融合到自已的书法中。黄庭坚称赞颜真卿的书法“臻于极致”。这是一种极高的评价。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何绍基等人对颜真卿楷书也非常欣赏,并深得颜体精髓。伊秉绶还将颜体的楷法融入到隶书之中,真正的做到了对颜体楷书的融会贯通。

颜真卿的传世楷书经典极多,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元次山碑》等。这些作品,都是后世学习他的楷书风格的极好范本。

很多书法爱好者,提到颜真卿,就会想起他那闻名天下的《祭侄文稿》。颜真卿的这篇行书大作,真正做到了情感与艺术的水乳交融。

唐乾元元年,安史之乱中,颜真卿的兄长和侄子均在战乱中为国尽忠,当颜真卿寻得侄子颜季明的头颅时,不禁悲愤万分,满腔的情感再也无法控制,于是挥毫写下了一篇祭文,即《祭侄文稿》。

这篇祭文将颜真卿深厚的情感和多年书法功力的底蕴融合在一起,字迹苍劲有力,笔锋饱含深情,其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从头至尾,一任笔墨纵横。其艺术感染力千古再难寻与之比肩者。堪为行书发展史上的扛鼎之作。

元代鲜于枢《书跋》中有云: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鲜于枢此语一出,古今学书者纷纷赞同。

颜真卿的行书笔法多变,章法自然,收放有度,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后世学行书者,极好的取法对象。

颜真卿的行书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等。

你说颜真卿书风不是大众学习的主流,这种观点恕我无法认同。从古至今学颜者众多,以颜体为取法对象的书家也比比皆是。除上文中所列柳公权,苏轼、伊秉绶等人,直接受颜体书风所影响的还有杨凝式、蔡襄、傅山等成名的书家。可以说颜真卿之后的书者,莫不从颜书中吸收养分,学习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精华。

在近代和当代,学颜真卿者也众多,民国时期谭延闿、汪洵等人都是学颜书有成者。

当代书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掀起过学颜楷的热潮,这种对颜书风格的喜爱延续至今。在中国书协主办的正书展中,以颜楷风格入选者众多。

学行书者,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几乎都会涉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临习中领悟颜真卿将情感与书法相交融的超高艺术境界。

所以我说颜真卿不但是书法艺术的一代宗师,他的经典之作,也是大众学习书法的最好范本。

标签: 颜真卿

更多文章

  • 千古名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骂人也要有文化,武则天亲自点赞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生活日常标签:徐敬业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七岁就能作诗的他被称作“神童”,后更冠有“初唐四杰”的光环。他的一生应是顺风顺水,一马平川。然而令他声名大振的却不是他的诗作,而是一篇檄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01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后李旦上表请辞,由武则天临朝称制

  • 徐敬业起义仅持续2月,祖父李勣被开棺戮尸,只因未听此人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徐敬业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武则天废去中宗另立睿宗之后,改元文明。虽然她一再声称自己是代皇帝执政,同时又吸取与李贤斗争的经验,立李旦妃刘氏为皇后,立李旦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她又对宰相班子进行改组,提拔了一批新人,所以这一切都没有

  • 由《为徐敬业讨武则天》浅谈骆宾王的“不识时务”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徐敬业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骆宾王,字观光,初唐四杰之一,传言七岁的时候就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咏鹅》,这份才情哪怕是在天才辈出的唐朝也堪称名列前茅。但是世人对骆宾王的了解大多也就仅局限于知道他是一名极有名的诗人,其实这样说来

  • 唐朝的名将李勣与徐茂公、李敬猷、徐敬业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徐敬业

    唐朝名将李勣在演义和评书中又叫徐茂公,实际上应该是徐懋功。而且李勣原本姓徐,名字为徐世勣,后来被赐姓李,成了李世勣。李世民继位后,避讳又改成了李勣。李勣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李震有三四个儿子,长子为李敬业,次子为李敬猷。也就是说李敬业和李敬猷都是李勣的孙子,这两个孙子真是坑祖父不浅,在武则天摄政时期起

  • 徐敬业就是大唐刺史,为何叛乱的时候,能够拥兵十万呢?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徐敬业

    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曾经也有人反对,甚至起兵反武。除了老李家的之外,徐敬业叛乱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但要清楚,老李家属于宗室,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而且响应者居多。可是徐敬业不一样,他只是一个刺史,这样的官职在大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他应该没有这样的影响力,组织如此庞大的军队。更何况,在他起兵的时候,

  • 名将李楷固:女婿叫李楷洛,狄仁杰饶他一命,60年后外孙救活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李楷固

    公元696年,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造反,武则天大怒,派出朝廷大军平乱,可没多久,李进忠便病死,手下大将李楷固率军投降武周王朝,可武则天却不乐意了,原因无他,李楷固太猛,跟武周王朝军队作战从未败过,狄仁杰听闻此事,对武则天道:“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必能感恩效节”,因为狄仁杰的一句话,李楷固免于一

  • 李白初见贺知章,送上第一首诗并非《蜀道难》,而是这首“歪诗”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贺知章

    很多人私下问小珏,“诗仙”这个称号到底是什么时候花落李白头上的?其实,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但绝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这个称呼是贺知章首先叫出来的。当八十多岁的贺知章接受李白的拜访时,见到《蜀道难》后,不顾自己的身份,《本事诗》是这样记载当时场景的: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然而,在《唐左拾遗翰林

  • 贺知章:出身富贵,一生在中央当公务员,打工人羡慕不已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贺知章

    唐朝的诗坛可谓是群星璀璨,像李白、杜甫、王维等一线明星,人们对他们的作品自然是如数家珍。但要说起贺知章,很多人脑子就转不过弯了:“这是哪个十八线小明星?”说起来,贺知章也算是诗红人不红的典型代表了,毕竟三岁小孩都会背他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 贺知章请李白喝酒,却发现没带钱,最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贺知章

    唐天宝元年,贺知章请李白喝酒,畅饮后却没钱付账,他顺手扯下身上的金龟挂饰抵酒钱,却差点因此获罪。当时,42岁的李白还是声名不显的一介布衣,他来到长安寻求出路,住在当时一个叫紫极宫的道观中。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听说了此事,立即赶往紫极宫看望李白,那时贺知章已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者。身居高官显位,年事已

  • 谁是唐代最狂诗人?不是“诗狂”贺知章,也不是李白,猜到算我输

    历史人物编辑:柒月书生标签:贺知章

    唐朝是一个历史上极其知名的朝代,在那个时代,唐朝的国力达到了世界上的鼎盛,同时诗词艺术百花齐放,诞生了一大批有名的诗人,这些人不仅为唐朝的国力点缀上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还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名篇佳作,令人回味无穷。而说起唐朝的诗人,那些风流才子没有三天三夜难以说尽,但是人们总会想到一些特殊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