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敬业就是大唐刺史,为何叛乱的时候,能够拥兵十万呢?

徐敬业就是大唐刺史,为何叛乱的时候,能够拥兵十万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深更读史 访问量:2041 更新时间:2024/1/19 19:24:16

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曾经也有人反对,甚至起兵反武。除了老李家的之外,徐敬业叛乱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但要清楚,老李家属于宗室,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而且响应者居多。可是徐敬业不一样,他只是一个刺史,这样的官职在大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他应该没有这样的影响力,组织如此庞大的军队。更何况,在他起兵的时候,他更是从刺史被贬为了司马。

那么,徐敬业就是大唐刺史,为何叛乱的时候,能够拥兵十万呢?

徐敬业也可以称李敬业,他是大名鼎鼎的徐茂公孙子,唐初绝对重量级的人物。李勣死后,由于儿子早死,所以徐敬业接了班,袭爵英国公。

徐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可是,李治死后,大权让武则天独揽,新皇帝李显都被废了,徐敬业也因罪被贬为柳州司马。

这让徐敬业非常不满,于是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徐敬业起兵的时候,自称大将军、扬州大都督,以勤王救国、支持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名,谋士骆宾王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号召天下,拥兵超过十万人。可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徐敬业竟然拉拢起十万余人的队伍。

其实,这个也很正常。

徐敬业并不是一般人,好歹顶着他爷爷的帽子。他被贬的时候他弟弟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获罪。

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降职为栝苍令,骆宾王被降职为临海丞,杜求仁就是杜正伦的侄子,他被降职为黟县令。尉魏思温曾任御史,再次被罢黜。

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尤其是骆宾王写了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传布檄文到各州县。徐敬业又找到一个相貌像已故太子李贤的人,欺骗众人说:“李贤没有死,逃亡在这个城中,他命令我们起兵。”

再加上武则天专权,的确有些不得人心,她滥杀无辜,打击政敌,手段非常残忍。

当然,客观说当时很多人都是被逼的,并非一定要反武。

可惜,就是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竟然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徐敬业也被部下所杀。

标签: 徐敬业

更多文章

  • 名将李楷固:女婿叫李楷洛,狄仁杰饶他一命,60年后外孙救活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李楷固

    公元696年,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造反,武则天大怒,派出朝廷大军平乱,可没多久,李进忠便病死,手下大将李楷固率军投降武周王朝,可武则天却不乐意了,原因无他,李楷固太猛,跟武周王朝军队作战从未败过,狄仁杰听闻此事,对武则天道:“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必能感恩效节”,因为狄仁杰的一句话,李楷固免于一

  • 李白初见贺知章,送上第一首诗并非《蜀道难》,而是这首“歪诗”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贺知章

    很多人私下问小珏,“诗仙”这个称号到底是什么时候花落李白头上的?其实,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但绝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这个称呼是贺知章首先叫出来的。当八十多岁的贺知章接受李白的拜访时,见到《蜀道难》后,不顾自己的身份,《本事诗》是这样记载当时场景的: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然而,在《唐左拾遗翰林

  • 贺知章:出身富贵,一生在中央当公务员,打工人羡慕不已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贺知章

    唐朝的诗坛可谓是群星璀璨,像李白、杜甫、王维等一线明星,人们对他们的作品自然是如数家珍。但要说起贺知章,很多人脑子就转不过弯了:“这是哪个十八线小明星?”说起来,贺知章也算是诗红人不红的典型代表了,毕竟三岁小孩都会背他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 贺知章请李白喝酒,却发现没带钱,最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贺知章

    唐天宝元年,贺知章请李白喝酒,畅饮后却没钱付账,他顺手扯下身上的金龟挂饰抵酒钱,却差点因此获罪。当时,42岁的李白还是声名不显的一介布衣,他来到长安寻求出路,住在当时一个叫紫极宫的道观中。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听说了此事,立即赶往紫极宫看望李白,那时贺知章已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者。身居高官显位,年事已

  • 谁是唐代最狂诗人?不是“诗狂”贺知章,也不是李白,猜到算我输

    历史人物编辑:柒月书生标签:贺知章

    唐朝是一个历史上极其知名的朝代,在那个时代,唐朝的国力达到了世界上的鼎盛,同时诗词艺术百花齐放,诞生了一大批有名的诗人,这些人不仅为唐朝的国力点缀上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还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名篇佳作,令人回味无穷。而说起唐朝的诗人,那些风流才子没有三天三夜难以说尽,但是人们总会想到一些特殊的标签,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何监:“狂客”贺知章

    历史人物编辑:曲院怜风荷标签:贺知章

    年度良心剧《长安十二时辰》终于更新完了,但精彩的剧情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最后一集长安城危机解除。快结尾处,有一个场景,屋外飘着鹅毛大雪,屋内一个垂垂老者缓缓铺展宣纸,提笔写了两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久,圣人玄宗皇帝带着侍卫到住处找寻他,但人已离去,只看到案几上的两句诗,于是提笔续写

  • 双面间谍封德彝:把李世民玩得团团转,到死都没被发现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封德彝

    大臣封德彝可谓是把首鼠两端,左右逢源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早年间跟随杨素,后来又依附虞世基、宇文化及,这些人后来都完蛋了,但是封德彝却一直得以保全,并在武德二年投到了李渊的麾下。在李渊这里,封德彝深度参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太子之争,根据《旧唐书》记载,在兄弟阋墙期间,封德彝多次给李世民贡献良策,“太宗以

  • 唐初突厥势力猖獗,为何宰相温彦博主张收服,魏征不同意呢?

    历史人物编辑:傅强观标签:温彦博

    初唐边境并不太平,特别是西部突厥势力比较强大,经常犯边,让唐太宗很是恼火。这时就向宰相魏征和温彦博征求意见。这俩人意见并不统一。温彦博对突厥的分析主要有三句话:一是认为“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二是认为“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三是“今陛下仁

  • 再论马嵬坡之变:安保队长陈玄礼只是打手,太子李亨才是幕后黑手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陈玄礼

    李亨作为唐玄宗的太子,在安史之乱中,意识到夺权的机会来了!很多人不解,李亨已经是太子了,也就是帝国的接班人,为啥他还要夺权呢?原因很简单,他的老爹唐玄宗李隆基不是一般人。首先,李隆基寿命很长,身体倍儿棒。我们从他俩的结局就能看得出来,78岁的唐玄宗刚死了半个月,李亨就跟着走了。如果李亨按部就班等待继

  • 马嵬坡之变,杨贵妃和杨国忠之死,是太子阴谋?与陈玄礼合谋?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陈玄礼

    天宝15年6月13日,潼关被安禄山攻破的消息传到长安。进入长安的门户被打破,长安城无险可守。李隆基仓皇逃窜,和慈禧太后逃向西安的过程差不多,没有任何准备。当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抵达咸阳东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跑光了。杨国忠自己的钱买了些胡饼给大家吃,当然仅限于李隆基和身边的这些人。经过一阵子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