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浩一同修国史的还有一个高允,按魏太武帝的意思,高允也将会被杀头。太子拓跋晃曾经向高允学过汉文,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想救高允,在魏太武帝抓高允之前找到高允,对高允说:“我领你去见皇帝,皇帝问你什么话,你就照我说的意思去说,这样就能免了你的罪!”
太子先走进内庭,对魏太武帝说:“修国史是崔浩一个人主持的,与高允没关系,请您免了高允的罪吧!”魏太武帝传高允觐见,问他修国史是怎么回事,哪知道高允却说:“太祖纪是前著作郎邓渊作的,先帝及您的传记是我和崔浩共同写的,崔浩只是总管,具体下笔书写,我却占了一大半。”
魏太武帝大怒,瞪着眼睛对太子说:“高允比崔浩的罪过还要大,怎么能免高允的罪呢?”太子见皇帝发火,忙跪下说:“您的声威太大,高允有点害怕,语无伦次,所以才说了这些话。我曾经向高允问过,他说确实是崔浩写的。”
高允对皇帝说:“我的罪过太大,太子想保护我不死,又不敢直接向您求情,才编造了这段话。请您原谅太子的过错,治我的罪好了。”
魏太武帝见高允对太子这么忠心,火气消了一些,对太子说:“高允果然很忠诚,也很耿直,死罪当头都不说假话,我免了他的罪!”便让高允站起来,立在旁边。
接着,魏太武帝又传崔浩觐见,崔浩已经吓得脸色大变,他便让人拉出崔浩,等候处置。魏太武帝令高允起草诏书,要将崔浩及下属128人全部株连五族,这么一来就要杀死几千人。
高允不愿写这道诏书,他说:“我不知道崔浩是否犯了其他应死的罪,但修史记叙了客观事实,这是没有罪的。他的罪只是把国史刻了出来,但这个罪也不至于死,更不能把其他人都牵连进去!”
魏太武帝更加愤怒,又命令把高允绑了起来,太子赶忙极力哀求,帮高允解释,魏太武帝平息了怒气,仔细想了想,觉得高允说得不错,自己差点多杀了数千人,让高允和太子先出去。
第二天,宫中到底传出诏书,将崔浩及崔浩的九族人都处死,其他牵连进来的人只杀了几个,也没连累到家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