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王献之领衔率王凝之、王珣、王珉名留史册

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王献之领衔率王凝之、王珣、王珉名留史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康生活 访问量:4710 更新时间:2023/12/8 10:57:06

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以王献之为领袖,与乃父齐名,世称“二王”。王羲之有七子,七子都善书,但载入史册者,唯王凝之王徽之、王涣之、王操之与王献之五人。

王凝之工草隶,《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行草一帖,7行60字。王徽之善正、草书,《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草书一帖,7行52字,《万岁通天进帖》有其行书一帖,名《新月帖》。

王涣之书偏于行书,《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行草一帖,8行66字。王操之书偏于草,《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行草一帖,3行25字。王羲之其余二子玄之、肃之,皆无遗墨。

王氏书法的第三代,还有王洽的两个儿子:王珣王珉。王珣曾官尚书令、散骑常侍。为人正直,讲究风韵,是个风流才子。他留下的《伯远帖》,是存世最早的行书著名墨迹真本,此帖为纸本,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伯远帖》共5行47字:“珣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赢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在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这是王珣写给远隔岭峤的兄弟伯远的信札,寥寥数语,情意深长。此帖笔力遒逸,用墨或重或轻,字体或正或斜,表现出潇洒古淡的“东晋风流”。

清代乾隆皇帝把王珣《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为“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并将东暖阁改名为“三希堂”,供藏这三件稀世之宝。

王珉少有才艺,累官散骑郎、黄门侍郎、侍中,后来替代从兄王献之任中书令,故世称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王珉信佛,工行书,其书如琼枝玉树,风神洒脱,欲逼大令。

王珉的书名在当时高于王珣,而与王献之齐名。《淳化阁帖》有王珉草书、行书二帖留世。王珉除了书法创作外,还有书法理论著作《行书状》名世,这是献之兄弟无法比肩的。

标签: 王献之

更多文章

  • 王献之遇上霸道总裁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王献之

    王家兄弟有七人,最靠谱的是老二王凝之,最不靠谱的是老五王徽之,老七王献之则是人见人爱的佳公子,可是,有谁知道佳公子的心事,“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宋代诗人方岳写的这句诗送给王献之最好。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有次恰逢下雪,谢安考谢家子弟,问,什么可以比作雪花?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

  • 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 令人唏嘘不已的一段生死虐恋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王献之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各个都练书法,但最有成就者,非小儿子王献之莫属。不过王献之,让后世记住的不仅仅是其书法上的成就,他与两位女性的生死虐恋,也让今人唏嘘不已。《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王献之(子敬)在生命弥留之际,道士问他,一生中可曾犯过什么错。他回答到:没有别的事,只记得与郗家小姐离过婚。寥寥

  • 王献之:娶了新安公主后,我成了全世界最倒霉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新安公主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他出生于东晋望族琅琊王氏,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本人也是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高富帅,却有一段无可奈何的伴随一生的锥心之痛!这一切还要从王献之临死前说起!《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

  • 王献之与妻离婚,改娶新安公主,其中隐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新安公主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具有广大影响力的文人,给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便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儿子在书法领域的贡献,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由于他们出身于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因而也成为那个时代士族文人的典范。他们的一生与家族门阀的利

  • 清华大学的校名源自晋陵公主的丈夫的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创意动漫家标签:晋陵公主

    东晋的晋陵公主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女儿,父亲为她选择夫婿的时候,曾对“公主择婿委员会”提出要求:“为公主选婿,要像刘惔[dàn]、王献之那样儿就可以了!王敦、桓温之流(这四位都是驸马)虽然也不错,但是他们喜欢干涉帝王家事,令人讨厌!”公主择婿委员会委员长王珣[xún]回答说:“谢混虽然比不上刘惔,却不比

  • 王绪向宰相告殷仲堪黑状,殷仲堪束手无策,王珣妙计转忧为安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殷仲堪

    晋安帝时期,王宝国和堂弟王绪一起依附于司马道之,后来得以成为宰相,执掌大权。当时殷仲堪任荆州刺史,与王绪有些矛盾,王绪因此常向堂兄王宝国告黑状,意图杀掉殷仲堪。殷仲堪束手无策,很担扰,于是向东亭侯王珣请教避难方法。王珣淡淡一笑,说,简单呀,你只要多去王绪家走动,每次去都把手下人屏退,再随便和他聊聊天

  • 他是明朝第一忠义之臣,被誉为“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王恕

    王恕,字宗贯,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授官大理寺左评事。(王恕)升任扬州知府,不等报批便发放粮食救济饥民,兴建了资政书院来督促读书人。天顺四年,因为他治理地方成绩最好,破格晋升为江西布政使。成化元年,南阳、荆、襄流民结伙作乱,朝廷晋升王恕为右副都御史去安抚治理。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了大盗刘通,又征讨攻

  • 桓温要篡位,简文帝认了,王坦之不肯,谢安则使了一条妙计

    历史人物编辑:范立成标签:王坦之

    桓温要当皇帝,可是又挺Stubborn——固执、迂腐、愚笨。非要按照“古制”来。什么古制呢?先封个公爵,再敕个王爷,然后赐个九锡,最后三请三让,才得篡个皇位夺个天下。在这之前,桓温因为北伐失利,为了挽回名望,废了一个皇帝,又立了一个皇帝。这个皇帝就是简文帝司马昱。说起司马昱,算得上是桓温的发小。所以

  • 魏国最后的猛将:比赵云还猛,大破秃发树机能,惨遭灭族,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秃发树机能

    三国后期,猛将关羽、张飞、张辽、张郃等人早已去世,名将凋零。但是曹魏后期,却有一个猛将,他非常猛,堪称曹魏最后的猛将,比赵云还生猛,七进七出曹营,大破秃发树机能,然而最后却被陷害,惨遭灭族,他是谁?他是曹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之子文鸯。比赵云还猛,七进七出曹营公元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小皇帝曹芳

  • 江统的《徙戎论》,除了能明确五胡问题外,究竟有没有实践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江统

    在中国历史上,西晋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其作为终结了东汉之后乱世的政权,取代了英雄辈出的三国,重新统一了中国。但是做出如此伟业的西晋,在中央权力系统上却存在先天的不足,这让其在成立不久之后就被前赵政权所灭亡。而人们在提起西晋灭亡的时候,除了对其极为糟糕的宗族制度以及错误的皇帝人选扼腕之外,其对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