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世说新语》中的王导:乱世名臣,盛世能人

《世说新语》中的王导:乱世名臣,盛世能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东观校书郎 访问量:4058 更新时间:2024/1/19 14:44:49

《世说新语》

魏晋之世,社会动荡,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政权更迭频繁。这一时期,三国鼎立、曹魏代汉、司马代魏、东西晋继立相继发生。而终魏之祚,不过46年;西晋不过51年;东晋稍长,103年。其二是政局动荡不稳。除政权更迭原因外,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也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政局的动荡。比如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极大地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致使其后无力抵挡所谓“五胡乱华”之潮,终至国灭。

而东汉到曹魏再到西晋政权相对平稳的交接又使得门阀士族势力日益根深蒂固,社会流动性变差,统治阶层固化,社会矛盾尖锐。门阀士族累世占有文化的同时又累世占有官位,进而累世占有财富。面对如此种种,士人于是多不以礼法自拘,不以救世自任,而尚玄言清谈,以狂怪现世,于是乎魏晋多名士。

记载东汉后期至魏晋间名士言行与轶事最著名的,莫过于《世说新语》。这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以寥寥字数,诙谐笔调,生动地刻画出当时士人的行为举止与精神面貌。看似随手所记,读来却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其中不乏精语妙语,令人称叹,又有警语戒语,发人深思。可惜它原有八卷,而今只有三卷传世。

王导是此间名臣,东晋中兴重臣,《世说新语》中保存了大量关于他的记录,全书36个门类中有26个门类提及,计85条。正因为此,我们可以很好地窥见王导其人的风格风采。我认为,“素性仁心”四字最能概括他的个人形象,依此展开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兼济天下、谦恭知退、擢拔后生、胸襟开阔、晚年失意等等整体的形象。

名臣王导

王导出自琅琊王氏,少年便风度不凡,才略高远,《晋书》称他“少有风鉴,识量清远”,被夸赞有“将相之器”。他先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后与琅琊王友善,成为他的心腹。王导政治嗅觉敏锐,他感到中原将乱,于是劝司马睿移镇建康,并谋划使江东士族倾心拥立司马睿。西晋灭亡后,他和从兄王敦共同拥立司马睿为帝。以功拜丞相,号为仲父,权重一时。

当时东晋草创,人心不稳,王导就发挥着稳定江左人心的作用。在众人新亭对泣之时,只有他喊道:“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是他所说,也正是他所做。他对于东晋初创及稳定东晋前期政局都发挥着重大作用,比如打消元帝易储念头,并用侨姓与吴姓士族等。

但他个人并不居功自傲,《世说新语》载: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何以瞻仰?"。与皇帝共登御床,古之未有,可见元帝对王导的看重,但王导自己内心还是很清楚的,于是他用一个精确的比喻巧妙推辞,谦恭知退。

素性仁心

对于名望在其下而有才干者,他也不遗余力地擢拔、赞美,并不以此为妒。他从顾和话语中听出他的机敏,赞扬他“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与江虨围棋,他赞江虨“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诸葛恢作临沂令,王导对他说“明府当为黑头公”;周凯在荆州失败后回到建康,没有得到任用,王导在给别人的信中说:“雅流宏器,何可得遗!”面对王述“主非、舜,何得事事皆是!”的诘难,他也能赞叹欣赏。如此种种,使人可见其阔达,可感其亲近,可观其仁心。

王导晚年,略微失势,加之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他自己也常常感慨。庾亮专擅大权,王导心中忧虑,有一回西风吹得尘土飞扬,他举起扇子遮挡,慢慢说到:“元规(庾亮之字)尘污人!”政务处理上,他晚年不太料理政务,只是签字画押,自己感叹道:“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个中心境,可见一斑。

王导之素性,体现在他的简朴上,他本性节俭,以致府中水果腐烂也不分给大家,这在当时权贵竞相豪奢的世风之中是难能可贵的;还体现在他对权力的态度上,王导从兄王敦野心太大以致叛乱,而王导则谨守为臣之道,深明大义,始终以克复神州为务。

王导之仁心,体现在他对别人的态度上:对于士人、后生,他加以爱护,对于一般奴婢,他也加怜悯,赴石崇会,他知宾客如不饮酒,则劝酒奴婢会身死,于是素不能饮的他也做强饮;还体现在他对国事的关怀上,他审时度势,拥立司马睿以保全中原正统,使江左成为人心所向。

比王导年代稍后的王恭曾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为真名士。”此话历来被奉为圭臬,而我认为,秉素性,怀仁心,兼济天下如王丞相者,亦不失为真名士也。

参考文献:《晋书》《世说新语校笺》

标签: 王导

更多文章

  • 爷们!高诗岩发布会力挺王晗:不知全场球迷为何嘘王导 球是球员打的

    历史人物编辑:818体育标签:王导

    3月29日消息,日前结束的CBA常规赛中,山东男篮坐镇主场以126-119击败南京同曦,山东队取得21胜17负锁定一个季后赛名额,同曦排在第14位要为季后赛奋力一搏。本场比赛之前,山东队MC介绍主教练王晗时遭到了全场球迷的嘘声伺候,对此,队长高诗岩在赛后发布会上也是力挺王晗,表示“球是球员打的,跟教

  • 王导没说要杀伯仁,伯仁为何因王导而死?王导与伯仁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王导

    伯仁之死告诉后人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做好事一定要留名!伯仁何许人也?他本名周顗(音“以”),伯仁是他的字,父亲乃是西晋开国大将周浚。从小,周顗就是村里最闪耀的那颗星,不论谁见了他,都会夸道:“这孩子真不赖,从小就如此谦虚清雅,长大那还了得?”晋元帝司马睿搬家去江东之后,高薪聘请周顗为军谘祭酒,并出任

  • 琅琊王氏是晋朝大族,东晋建立后王导一度被称作“江左夷吾”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王导

    琅琊王氏是一个历史上的超级望族。这一家族原本生活于琅琊郡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这一世族的奠基者是王吉,他由琅琊郡高虞(在今山东即墨市温泉镇西高虞村)徙家于琅琊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之后,王氏在此地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

  • 庾亮为削弱大将的兵权引起苏峻的不安,便和祖约反叛东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庾亮

    东晋初年,政局呈现出一片纷然乱态。匈奴和羯人的南侵迫使正朔朝廷只能拥有半壁江山,在北方,前赵刘曜与后赵石勒在互相角逐间时时觊觎着东晋这块肥肉,而偏居江南的东晋政权除奋力自保外更是别无他志。在以晋元帝司马睿为首脑,丞相王导率领下的东晋王朝逐渐完成了与当地士族大姓的接洽融合。然而作为一个渡江初来的草创帝

  • 庾亮并非不愿为官,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名士身份获得高位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庾亮

    庾亮是东晋王朝的外戚、权臣,也是士族——颍川庾氏的代表人物。庾氏家族是继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王氏家族之后执掌东晋朝政的显贵士族。庾亮的身上体现了所谓“名士”或者东晋士族的许多特点,也可以由此解析庾亮早期不愿为官到大权独断的真正原因。背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时代,这个时代推崇“名士文化

  • 庾亮:玉树沉埋的美男子,有抱负没能力差点葬送东晋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庾亮

    有副好皮囊,老天赏饭吃,庾亮凭借着俊美的外貌和外戚的身份一步步成为东晋的实际掌权者。然而身居高位的庾亮空有抱负,没有实才,迫不及待清除异己导致大失人心,不识军事引起内乱差点坑掉司马氏的皇位。“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庾亮真的担得起“名士”的美誉吗?一、亮美峻整,平步青云魏晋时代,儒家经学衰弱,

  • 武媚娘食物中毒,皇帝一怒之下把殷浩关进大牢,惨兮兮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殷浩

    袁天罡心仪皇后,这不有了个更大的瓜,他现在练的丹药不是长生不老药,而是摄魂丹,他还想控制住皇帝自己做皇帝,不得不说,你的心真大啊,这点心机还想当皇帝,皇帝李治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酒宴,其间武媚娘以及王后娘娘等人吃下,殷浩送来的糕点忽然腹痛不止,李治见状迅速命人将殷浩带了回来,淑妃娘娘待殷浩师徒回来,当场

  • 殷浩北伐失败,配合他出镇寿春的谢尚却大有收获,成为桓温的障碍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殷浩

    谢尚,字仁祖,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为人风流,有“镇西妖冶故”之说。很小的时候,谢尚就处处显示出与常人不一样。他七岁那年,兄长去世了,他所表现出的哀恸之情远远地超出礼法,众人引以为奇。八岁时,谢鲲带他出席一些宴会,有客人看他少大老成,举止得体,称赞说:“这小朋友可真是座中的

  • 桓温请求讨伐西蜀,桓温为何说殷浩坏话?殷浩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殷浩

    346年,东晋的大将桓温镇守荆州,管理着长江中上游的军事。这时候,在西蜀一带,存在着李势的蜀汉政权,北方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的政权。桓温认为这些势力的存在对东晋是一个威胁,再说,自己长期当军事首领,手中握有兵权,不用显得自己无能,便经常和自己的部下商量北伐的事情。一次,江夏相袁乔对桓温说:“胡人(北方

  • 张易之、张昌宗有什么绝活?能让武则天如此宠爱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张昌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是唐初宰相张行成的族孙,兄弟俩以相貌俊美先后成为女皇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以门荫的方式进入仕途,担任尚乘奉御之职,当时年仅二十余岁,他“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词”。张昌宗和张易之颇为相似,而容貌尤过之。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经太平公主的推荐,张昌宗入侍宫中。不久张昌宗又推荐了张易之,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