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为何不敢说实话?尊曹贬刘是谁的意思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为何不敢说实话?尊曹贬刘是谁的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邱嘉妮 访问量:4955 更新时间:2024/1/14 22:40:39

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人摁着你的手指头,非要让你给他写两句好话,你是写还是不写?一般人来说,应该就写了,可是作为一名史官,那是绝对不能写的。因为史官的职责那就是要公正客观,不带个人感情在里面。不过如果有人那把刀架在你脖子上的时候,就算你是史官他爸爸,也一定得写几句人家的好话了吧?当然了这一次的交易并不简单,司马家族不是希望陈寿写两句司马懿的好话,而是想让他将曹魏作为正统,来撰写这本《三国志》。

陈寿的内心是波澜起伏的,他是一位正直的史学家,他本人也想要公正客观地写历史,可是司马家族的方法十分简单粗暴,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说法去写,那么这本书压根就不可能流传后世。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他已经见识到了司马家族的厉害,蜀汉那么庞大的史学系统,在他们弹指之间,就变得灰飞烟灭。如果此刻真的不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写,那自己也将灰飞烟灭,自己没了不要紧,这本流传千古的《三国志》必须要保留下来。陈寿妥协了,他一边吐血,一边修改这本书里的真实内容。

第一,蜀汉没有史官,所以没有历史资料流传下来。

在《三国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这是很典型的更改事件,作为大汉王朝的延续,蜀汉一直都把自己当成正统,怎么可能不设置史官呢?诸葛亮作为大汉的丞相,对这方面应该更加重视才是。这么说的理由很简单,蜀汉的史官们已经一个不留都被杀掉了。而蜀汉的史书也全都被司马家族焚毁。这些小国家怎么能够拥有历史呢?司马家族一直以来都不把蜀汉当回事,只认为他们是偏安一隅的小国家,随时都可以消灭他们。所以这种国家是不应该存在历史的,他们自认为是大汉朝的延续,现在连史官都没有,如此松散的朝廷机构,也敢跟大汉朝相提并论。这就是司马家族真正的目的,而陈寿只能按照他们的意图如此篡改,但是他在后主传中也留下了一点点史官的影子,逃过了司马家族的追究,却逃不过后代人的眼睛: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这就是最好的证据,陈寿的良苦用心我们是看到了。

第二,曹魏成为三国正统,蜀汉二主却排在刘焉刘璋之后。

《三国志》蜀国的记录开头,我觉得就是对蜀汉的一种侮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陈寿强行将刘焉和刘璋这俩货摆在了刘备和刘禅的前面,他们算哪门子的蜀汉君主呢?他们父子两个不过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并没有建立朝廷,也没有自立为王。所以根本不配放在这里,放在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贬低刘备和刘禅,让众人知道,刘备所创立的蜀汉王朝,其实就是一个地方性割据政权,没有合法性。而曹丕虽然是篡夺了大汉的政权,但是他统治的地方大,又是司马家族崛起的地方,所以自然成为了三国的正统。陈寿你这么能写,为什么不把袁绍和董卓放在曹操前面写呢?显然这是有刻意干预在里面的,文人手里的一支笔有时候只是为了传达某种思想的工具而已。

第三,对诸葛亮父子的贬低,其实是为了公报私仇。

除了司马家族的威胁,对陈寿自己也有小脾气。当时受到领导的提醒,只要写蜀汉不好,那就是对新王朝立功了。这个时候陈寿想起了自己父亲的遭遇,他的父亲曾经是马谡手下的参军,在马谡丢失街亭以后,他老爸也被诸葛亮处罚了,被剃掉了头发。当时的人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言论还是比较看重的,此刻陈寿的老爸一时想不开,就这么郁郁而终了。等于说陈寿跟诸葛亮之间是有杀父之仇的。既然现在可以写蜀汉的不好,那么他肯定要在这中间添油加醋了,他直接点明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只有政治才能。这就等于否定了诸葛亮十二年北伐的所有功绩,这才是对诸葛亮最大的侮辱。他还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只知道死读书,没什么真本事,这个嘛现在也没啥好推翻他的证据了。

第四,丁仪事件暴露了陈寿这个人的品性。

陈寿当时正在撰写《三国志》,有一天他跟丁仪的儿子说,你只要给我送一千斛米,那我就给你老爸丁仪立传。能够被陈寿立传,那可是要名留青史的了。但是一千斛米食杂是狮子大开口,丁仪儿子拿不出来,这个时候陈寿果真就没有将丁仪的事迹立传。这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由此可以看出陈寿这个人的为人并不是很正直。如果有人给他足够分量的报酬,那么在《三国志》中是不是就可以抹黑他想要抹黑的人呢?关羽的形象被抹黑,是不是跟庞会之间也有关系呢?庞会不仅屠杀了关羽全家,还要求陈寿将关羽描绘成一个高傲自大的家伙,这么一来他老爸庞德可就名垂青史了,陈寿似乎也给他办了这件事。

总结: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看清过去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发。不过如果只看记载历史的表面文字,那么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必然也只停留在表面。陈寿的《三国志》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同时期没有取代这本书的作品出现,而且就算其中有部分是伪造,但是绝大多数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不带有感情写历史的人,是不存在的,太史公写历史也会带感情,所以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思考去分辨这些事情。

标签: 陈寿

更多文章

  • 陈寿评诸葛亮之败:蜀汉无“城父、韩信”之辈,这说法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陈寿

    诸葛亮六出祁山,结局以失败告终,可谓壮志未酬!陈寿评此事,给出这样一句话:“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有兼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前半句是说诸葛亮和管仲、萧何一样,善于理政,不善于用兵,确不像两人那样,有自知之明

  • 《大染坊》幕后:陈寿亭原定张丰毅,侯勇NG次数最多,直言没自信

    历史人物编辑:花影孤自怜标签:陈寿

    《大染坊》筹拍时,陈寿亭一角本来导演王文杰属意一个男演员:张丰毅。当时张丰毅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名气,而且演技也不错,可以说如果选用他的话,剧的流量和演技都能得到保证了。但是张丰毅看了剧本以后拒绝了,他觉得自己长相有点老成了,要从十八岁开始演起,太嫩了外形不合适。结果见第一面,王文杰就把侯勇给定下来了。

  • 从乞丐到商界奇才,《大染坊》陈寿亭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新波美食记标签:陈寿

    文:青柠图:网络电视剧《大染坊》是印染界奇才陈六子的人生传奇,但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并不是生下来就拥有过人的智商和财富,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和筹谋,才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讨饭为生的小乞丐,到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工业者,如此巨大的人生变化,实在让人暗暗称奇。大字不识一个的陈六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他身上

  • 同样的称帝,陈寿为何只记录刘备的告天文,却不记录曹丕的?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陈寿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称帝前,陈寿记载了两段群臣《劝进表》,然后一段刘备即位时的《告天文》;也就是说,陈寿用三段文书,阐述了刘备称帝的“合法性”。至于在《文帝纪》中,陈寿却惜墨如金,只留存了一篇由汉御史大夫张音送达的《禅让册文》(汉献帝刘禅宣布让出帝位给曹丕),然后就是曹丕接受禅让的故事。而在

  • 张郃单挑赵云马超和张飞三大猛将,为何回合数不同?陈寿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陈寿

    张郃单挑赵云马超和张飞三大猛将,为何回合数不同?陈寿一语道破!《三国志》作者陈寿点评张郃: “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演义中的张郃确实如此:圆滑,该放水时就放水,该偷懒的时候就偷懒,但是一旦自己处于险境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令人刮目相看,不妨来看几个例子:一、穰山之战此战张郃三十余回合

  • 陶渊明的名句,王羲之的名句,陈寿的名句,全是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陈寿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陶渊明,王羲之,陈寿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2、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

  • 正史中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司马懿陈寿给出了很客观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剧透历史V标签:陈寿

    三国演义是后人们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说,现如今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几乎是每人都读过的一本著作。在小说中,作者罗贯中是捧刘贬曹的,小说中的蜀汉被罗贯中认为是汉室的正统继承人。现如今看来,汉室在当时已经岌岌可危了,没有曹操保护,汉室恐怕早就灭亡了。小说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人就是诸葛亮了,在

  • 诸葛亮统兵的能力,是否真的“非其所长”,陈寿的评价是否恰当?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陈寿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以其智近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说。《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形象的描绘更是让民间将诸葛亮视为智慧的化身,然而许多人却抱有不同的观点,认为诸葛亮的统兵能力并非其所长。陈寿在写《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时候,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就很有争议。陈寿认为诸葛亮连年用兵没有成

  • 陈寿作为有名的史学家,他的《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陈寿

    相反的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极高也是最为中肯的,一句“管萧之亚匹矣”就可以看出陈寿对诸葛亮是何等的推崇,把他比作春秋之管仲,西汉之萧何。而管仲萧何又是何等人,诸葛亮等于此二人相提并论,也说明了陈寿对他的能力人品都是肯定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有一段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

  • 《大染坊》:陈寿亭之所以成为商业奇才,是因为有这三个贵人相助

    历史人物编辑:康微科技标签:陈寿

    陈寿亭从一个乞丐,成为印染界的佼佼者,有人说他的人生就是一部神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陈寿亭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相助。今天我们聊一聊对陈寿亭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三个贵人。人生启蒙老师:说书人。陈寿亭没上过学,不识字,但不识字不等于没文化。陈寿亭的为人处世和商业思维都受说书人的影响。说书人总结朱元璋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