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的称帝,陈寿为何只记录刘备的告天文,却不记录曹丕的?

同样的称帝,陈寿为何只记录刘备的告天文,却不记录曹丕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雨乐 访问量:2957 更新时间:2023/12/8 23:47:51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称帝前,陈寿记载了两段群臣《劝进表》,然后一段刘备即位时的《告天文》;也就是说,陈寿用三段文书,阐述了刘备称帝的“合法性”。

至于在《文帝纪》中,陈寿却惜墨如金,只留存了一篇由汉御史大夫张音送达的《禅让册文》(汉献帝刘禅宣布让出帝位给曹丕),然后就是曹丕接受禅让的故事。

而在实际上,魏国群臣也是有《劝进表》的,曹丕接受禅让时,也有类似的《告天文》。后世称这两篇文章为:《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受禅表》。这两篇文章被后世录入《隶释》等书籍中。实际上,这两篇文章是刻在石碑之上,迄今尚存。

一块“受禅表碑”,另一块“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均现存于河南省许昌市繁城回族镇繁昌三国文化旅游景区之中,均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回到正题

众所周知,陈寿著《三国志》时的笔法惜墨如金,很多可以写详细的事往往简略概括,若不是裴松之把某些故事的原始出处补注上去,我们后面根本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至于,陈寿为何不把魏臣的《劝进表》和曹丕的《禅让表》录入《文帝纪》中?实在是不得而知了。

若妄加猜测,可以从陈寿入晋后的晋人身份来解读了:只强调禅让礼法,而不宣扬魏国顺应天命,可以淡化晋代魏时的种种尴尬。

如果陈寿在《三国志》中大书“魏国得国乃顺应天命”,会让后世读者质疑:那为何曹魏立国短短数十年(220-265)就要改朝换代了呢?难道上天就这么草率展示天命吗?

因为曹魏帝国实在短命,后来一度连晋室都宣称自己是代汉(司马昭封高都公,以此印证“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

由此可猜测,陈寿在《三国志》中淡化魏国建国时宣扬的天命,从这个角度来又可以宣扬并解释天命终归晋朝,所以,不记录吹捧曹魏的文章,是识时务的明智之举。

当然,这个解读只是笔者一厢情愿的猜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标签: 陈寿

更多文章

  • 张郃单挑赵云马超和张飞三大猛将,为何回合数不同?陈寿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陈寿

    张郃单挑赵云马超和张飞三大猛将,为何回合数不同?陈寿一语道破!《三国志》作者陈寿点评张郃: “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演义中的张郃确实如此:圆滑,该放水时就放水,该偷懒的时候就偷懒,但是一旦自己处于险境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令人刮目相看,不妨来看几个例子:一、穰山之战此战张郃三十余回合

  • 陶渊明的名句,王羲之的名句,陈寿的名句,全是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陈寿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陶渊明,王羲之,陈寿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2、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

  • 正史中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司马懿陈寿给出了很客观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剧透历史V标签:陈寿

    三国演义是后人们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说,现如今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几乎是每人都读过的一本著作。在小说中,作者罗贯中是捧刘贬曹的,小说中的蜀汉被罗贯中认为是汉室的正统继承人。现如今看来,汉室在当时已经岌岌可危了,没有曹操保护,汉室恐怕早就灭亡了。小说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人就是诸葛亮了,在

  • 诸葛亮统兵的能力,是否真的“非其所长”,陈寿的评价是否恰当?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陈寿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以其智近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说。《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形象的描绘更是让民间将诸葛亮视为智慧的化身,然而许多人却抱有不同的观点,认为诸葛亮的统兵能力并非其所长。陈寿在写《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时候,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就很有争议。陈寿认为诸葛亮连年用兵没有成

  • 陈寿作为有名的史学家,他的《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陈寿

    相反的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极高也是最为中肯的,一句“管萧之亚匹矣”就可以看出陈寿对诸葛亮是何等的推崇,把他比作春秋之管仲,西汉之萧何。而管仲萧何又是何等人,诸葛亮等于此二人相提并论,也说明了陈寿对他的能力人品都是肯定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有一段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

  • 《大染坊》:陈寿亭之所以成为商业奇才,是因为有这三个贵人相助

    历史人物编辑:康微科技标签:陈寿

    陈寿亭从一个乞丐,成为印染界的佼佼者,有人说他的人生就是一部神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陈寿亭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相助。今天我们聊一聊对陈寿亭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三个贵人。人生启蒙老师:说书人。陈寿亭没上过学,不识字,但不识字不等于没文化。陈寿亭的为人处世和商业思维都受说书人的影响。说书人总结朱元璋先为

  • 罗贯中黑他,陈寿赞他,孙权若听其计,天下二分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陈寿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周瑜描写成了一个妒忌狂,谁比他聪明他就要干掉谁,诸葛亮帮他借来了东风,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派人去追杀,最终被诸葛亮气死,空留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然而在三国志中,陈寿却不吝对周瑜的赞美之词,说他“性度恢廊”、“英隽异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可见对周瑜的欣赏。陈寿作为史官,又

  • 关羽何等勇猛,陈寿都评价关羽,和张飞一起万人不敌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陈寿

    首先,只要他们是有才华的人,他们就会到处受欢迎。我一直认为,要分析一个人,必须考虑当时的背景,从他的实际表现中找出隐藏的信息。首先,关羽喜欢读书,而且很清楚。明明写的是《左传》。在东汉末年,读书和识字已经是非同寻常的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的文盲率是80%,更不用说1900年的东汉末年了。关二爷现在的文

  • 正史中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司马懿陈寿给出了客观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陈寿

    正史中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司马懿陈寿给出了客观评价三国演义大家一定丢看过吧,这可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了,但是我们知道,这本书里,作者更加倾向于刘备,比较讽刺曹操的。但是,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曹操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因为没有曹操的话,可能早就没有汉室了。但是整本书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诸葛亮了,他的能力

  • 陈寿说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其实是在附和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一句话:“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说,诸葛亮连年北伐也没能成功,大概是因为应对变化的将领谋略,不是他的长处吧?因为这句话,引起了很多的争议,有人就认为陈寿这是在批评诸葛亮,说他的军事才能不如政治才能高,诸葛亮不善于随机应变的将略等等。进而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