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柠
图:网络
电视剧《大染坊》是印染界奇才陈六子的人生传奇,但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并不是生下来就拥有过人的智商和财富,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和筹谋,才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讨饭为生的小乞丐,到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工业者,如此巨大的人生变化,实在让人暗暗称奇。大字不识一个的陈六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他身上又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知恩图报,手脚勤快
陈六子身上有一个最为人称道的优点,那就是知恩图报,不会忘恩负义。
当年他在街上讨饭的时候,经常去挑门帘的锁子叔那里找吃的。后来他发达了,就把锁子叔当成亲爹一样给供起来,不但逢年过节送吃的喝的,还雇了房东媳妇给锁子叔夫妻俩做饭洗衣。
光是人品好,还不足以让他接手周家的生意,周掌柜后来之所以把生意上的事全交给陈寿亭打理,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寿亭自己手脚勤快。认了周掌柜当干爹,就真心实意地为他考虑,不但认认真真跟着刘师傅学手艺,还出门到处张罗生意。
由于他嘴甜,又愿意出力,周家的生意才一天天好了起来。
这样一个聪明伶俐,手脚勤快的伙计,不管在哪里打工,都能赢得老板的信任,做出一番成绩。
2.聪明好学,知人善任
陈寿亭从小就没了爹娘,所以他没有机会进学堂正经学习。但没机会进学堂,不等于他就没有机会学习。街上说书的那里,就成了陈寿亭经常光顾的地方。
讨饭的那段艰苦岁月,陈寿亭会饿着肚子去那里听书,一坐就是一上午。被周掌柜收养后,他更是没有停止学习,不但自己去,还带着柱子和秀芹一起去。
正是由于他从说书的那里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后来辞退贪得无厌的刘师傅时,他才能下手毫不犹豫。用一句“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就说服了为人心慈手软的周掌柜。
不但聪明好学,陈寿亭在用人上也有自己的一套道理。
到了周家后,寿亭跟柱子之间关系处理得像亲兄弟,但柱子的业务能力和自己没法比,陈寿亭也看在眼里。所以决定要跟卢家驹一起去青岛开染厂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叮嘱柱子以后做事要老老实实的,千万不要跟自己学习。
到了青岛发展后,他身边用的那几个人,也基本都是人尽其才,一个都没有浪费。
3.做事适可而止,不赶尽杀绝
陈寿亭在青岛做生意时,刚开始跟孙明祖有竞争关系。
为了整垮他,孙明祖曾指使人对卢家驹使了一出美人计。结果被陈寿亭将计就计,差点把孙明祖手里染好的布全赔进去。
当时孙明祖吓得不轻,还以为自己好不容易创立的元亨染厂,要折在自己手里。没想到陈寿亭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在孙明祖束手无策的时候,派了几个伙计过去帮他把掉色的布又重新染了回来。
因为陈寿亭手下留情,这件事情过后,他和孙明祖之间的关系不但不再对立,反而越来越亲密。战乱期间两人互相帮衬,解决了很多难题。
老话说得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如果当初他赶尽杀绝,就算能把孙明祖的染厂折腾到倒闭,他自己必然也会被掉层皮。
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做事懂得适可而止,不把别人逼上绝路,其实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这比一味争强斗狠不知要高明多少。
4.聪慧狡黠,处理问题懂得迂回
刘师傅染布的手艺确实好,但他人品有问题。在那个普通人家都吃窝窝头的年代,他顿顿要求吃白面馍,碰到初一十五,还要另外加两个菜。
陈寿亭知道他之所以这么横,就是仗着自己有一把染布的好手艺,所以跟了刘师傅后,就想让他把染布的手艺教给自己。
可这些话如果直接说给刘师傅听,刘师傅肯定不会同意。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陈寿亭采用了迂回的战术,先是给刘师傅洗脚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接着就是哄他外面有好看的娘们,用好话怂恿他出去。
柱子人太老实,陈寿亭自然就成了那个帮他出力的。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不久刘师傅染布时那点小窍门,就全被他给学会了。
5.专业技能过硬,不会被人三言两语就给糊弄过去
除了上面这几点,专业技能过硬,也是陈寿亭后来能称霸印染界的主要原因。
当初周掌柜也开染厂,但技术上的事他一窍不通,因此很多事都得倚仗手下的伙计。刘师傅正是明白这一点,才敢狮子大开口,把八十斤小米提高到一百斤,还顿顿要求吃白面馍。
訾家父子俩自己开染厂之所以倒闭,也是因为对染布这一块是个外行,看不出来布匹有质量问题,才被陈寿亭联合其他人给摆了一道。
陈寿亭深知干实业的命脉在哪里,所以他精通各道印染工艺,最大程度控制生产成本,给染厂节约了一大笔。
正是因为他懂别人所不能,所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以至于后来他所开办的染厂,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大染坊》里有句经典台词: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语教,三等人用棍棒教。
学到东西后,又能采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做事有底线,虽然在商场上免不了争强斗狠,却又给对方留了一丝余地。
这样一个脾气暴躁、心底善良,能力出众又重情重义的人,身上的优点当真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