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986年刘伯承元帅离世,聂荣臻强忍悲痛写下悼文:生死与共,战友情深

1986年刘伯承元帅离世,聂荣臻强忍悲痛写下悼文:生死与共,战友情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烛下青史 访问量:1941 更新时间:2024/2/23 21:42:41

前言

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与聂荣臻极为特殊,两人虽然是同乡,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一个是“儒将”,一个则是“福将”。

在数百次的战斗中,刘伯承是元帅中受伤次数最多的,而聂荣臻则一点皮都没有破过,在十年浩荡中,刘伯承被撤职批判,而聂荣臻却并没有受到冲击,就是这样两位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却是至交好友。1986年刘伯承离世,得知消息后的聂荣臻强忍着悲痛,为老友刘伯承写下悼,纪念两人一起走过的点滴。

同乡之谊

1892年,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由于家庭状况良好,所以父母一直供他念书,就在刘伯承学问日进的时候,父亲的去世让刘伯承被迫辍学务农。

在家种地的生活哪能比得上在学校学习轻松快乐,更况那时的社会对农民并不友善,各种赋税都压在农民身上,这让务农的刘伯承饱尝生活的艰辛。

1911年,就在民主革命席卷全国之际,刘伯承毅然剪掉辫子,考入重庆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之中。

在学堂的刘伯承熟读各种古代经典兵书,学习各种近代军事课程,这样的艰苦学习让刘伯承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随着共产主义兴起,在他秘密考察各地形势后,决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

聂荣臻与刘伯承是老乡,他同样是四川人,只不过比刘伯承小七岁。

聂荣臻与刘伯承有着同样的学习经历,为了报国救民,聂荣臻前往欧洲留学,并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刘伯承在苏联学成归国,在中央指派下,由聂荣臻负责接头。

由于刘、聂二人早已相识,再加上是老乡的缘故,两人见面十分亲厚。

在中央军委的安排下,刘、聂二人都留在上海工作,协助周恩来处理军委日工作。

当时的上海鱼龙混杂,没有任何地下工作经验的刘伯承刚刚来到上海难免人生地不熟,在聂荣臻的帮助下,刘伯承很快就适应了上海的工作,就在刘伯承的工作越做越顺手的时候,顾顺章叛变的消息传来,所有在上海的地下党员全部撤离,刘、聂二人也暂时分开。

并肩作战

随着国民党军的步步紧逼,聂荣臻被调到中央苏区,好友也在苏区重逢,在中央军委的命令下刘、聂二人带领部队一起走上长征之路。

为了保证长征的顺利进行,中央决定任命刘伯承、聂荣臻带领红军先遣队北上,为红军开路。

这次的北上之路艰难异常,按照原定方案,先遣队需要经过大凉山彝族区,为了顺利通过彝族区,刘、聂二人做足了功课,生怕在路过的时候做出某些犯忌的动作或者说出什么错误的话,造成两族之间的矛盾,在刘、聂二人的努力下,与彝族部落首领歃血为盟,在未放一枪一弹的情况下,中央红军顺利经过彝族区。

之后,先遣队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大渡河。

大渡河河水深,流速快,河底全部都是尖锐的石头,但凡掉下去就是死路一条,而且大渡河岸边已经有国民党士兵守卫,大渡河是红军长征的必经之路,如何跨过大渡河让刘、聂二人伤透脑筋。

在刘、聂二人苦思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强攻,经过半小时的奋战,先遣队终于渡过大渡河。

渡过了大渡河,又一个困境摆在了刘伯承、聂荣臻的面前,那就是如何夺取泸定桥。

原本的泸定桥也只剩下几根铁索,桥下是湍急的河流,士兵在攀爬铁索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掉落河中,更何况,还有国民党士兵在桥的另一边把守,他们占据天时地利,一时间刘伯承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过桥。

时间不等人,刘伯承只好使用最笨但却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强攻。

虽然名义上是强攻,但刘伯承还是保留部分队伍,让他们偷袭翻越丘陵,夺取敌人占领的关隘,牵制泸定桥对岸国民党军的进攻。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下午,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泸定桥终于被拿下,刘伯承、聂荣臻在这场战争中终于获得了胜利。

随着长征的顺利结束,刘伯承与聂荣臻二人也再次分开,在各自的领域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刘伯承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学院的建设中,聂荣臻则负责“两弹”的研究上,虽然各自负责的领域不同,但是彼此取得成功的时候,双方都会献上诚挚的祝贺。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因病去世,他与聂荣臻持续六十年的友谊也就此停止。

结语

其实,聂荣臻早就知道刘伯承卧病在床,但是突如其来的噩耗让聂荣臻震惊不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老友竟然突然离世。

聂荣臻为刘伯承写下悼文,他这样写道:“战争年代,我们数度联袂战斗,生死与共;和平时期,战友情谊,愈加笃厚。回忆昨日,历历在目。”聂荣臻的悼词不仅仅是纪念老战友,还在纪念二人六十年的友情。

标签: 刘伯

更多文章

  • 毛主席在老一辈革命家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刘伯承:愿做主席的小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刘伯

    1982年,叶剑英元帅85岁寿辰上,面对众人对他一生丰功伟绩的赞扬,他由衷的表示,如果没有毛主席,自己一生将十分平庸,不知做什么。而没有毛主席,中国还在黑暗中探索。毛主席是伟大的,我们都仰仗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怀,让开国将帅对毛主席如此之高评价,毛主席在开国将帅及老一辈革命家心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高?毛

  • 刘伯承给学生们讲恋爱的三个秘诀,刚一开口,大家都被逗笑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茶馆2020标签:刘伯

    有一次,刘伯承到红军大学,他喜欢讲笑话,学生们请他讲讲自己的恋爱史。刘伯承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应变能力,他又把皮球踢给了大家,一开口,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这是什么情况呢?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立了红军大学,由林彪担任校长,刘伯承后来被任命为副校长。无论是林彪,还是刘伯承,都是红军的高级将

  • 刘伯承最后心愿:让邓小平为我主持追悼会,否则把尸体扔荒郊野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标签:刘伯

    1986年10月,94岁的刘伯承元帅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华国锋代表中央赶来探望他,刘伯承撑着虚弱的身体,对华国锋交代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我死后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要邓小平主持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扔进荒郊野外去算了。” 最佳搭档 中央满足了刘伯承的愿望,由邓小平来操

  • 刘伯承平生“最得意”的事:长征中,用六只船渡过了三万红军!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35年5月,长征途中,刘伯承随先遣第3营行动,一起伪装成国民党军,星夜兼程,强度急行军160里,于3日抵达金沙江边的皎平渡。刘伯承了解敌人已下令烧掉一切渡船之后,当机立断,命令先遣连攻敌人之不备。当晚,红军猛扑江岸,占领了渡口,夺取了仅存的两只船,把红军一个排送到江北岸。敌军还摸不着头脑,红军便

  • 鏖战中原,敌13个旅包围刘邓大军,反被刘伯承率部包围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47年8月蒋介石的黄河阵被击破后,在四五个月中,他极力挣扎,企图挽狂澜于既倒。到11月,他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已经完全失去主动权,大厦将崩了。战场从黄河被迫南移,他只有全力保住中原这一条路了。于是,国共争夺中原成为了重点,首先是大别山。蒋介石对大别山逐次增加兵力,纠合了33个旅,由白崇禧指挥,

  • 刘伯承逝世后,有人建议照顾其后人,邓公却当即拒绝,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刘伯

    1947年,中共中央作出了一项伟大的战略决策,即:决定由刘邓大军实施千里跃进大别山计划,将战火从解放区引到敌人内部。这一决定在当时相当大胆,也极为重要,因为此后大决战的序幕正式拉开了。而作为挺进大别山的主角刘邓二人,也广为人知。然而,关于这两位军事家的故事,很多人只停留在“刘邓大军”这个词汇上,对他

  • 刘伯承寻找失联部队遇险,与日军演了一场空城计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37年10月,日军两个师团沿正太路进犯,一部兵力从正面猛攻娘子关,一部兵力由河北、山西边境的侧鱼镇沿正太路南侧大道西犯,向娘子关实行迂回进攻。几万国民党军阻挡不住,纷纷败退。娘子关告急!刘伯承率八路军129师决定绕到进攻娘子关敌军的侧后,寻机歼敌。娘子关东南,由侧鱼镇通向平定城的公路上,有个七亘

  • 西游:唐僧超度刘伯钦老父的事实,揭开了西游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江明月好标签:刘伯

    唐僧师徒在如来的策划下轰轰烈烈地搞了一次西游大秀,让人们牢牢记住了大乘经书的重要性,为释家收揽了大批信众。而如来之所以让唐僧来取经,明面上的理由是为了南赡部洲众生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是一个不断积累恶业没有受到释家光辉照耀的地方。而大乘经书可以劝人为善,净化恶业,为南赡部洲带来光明。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 抗战中,刘伯承为什么爱打伏击战?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129师,打了日军许多漂亮的伏击战,如广阳伏击战、七亘村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香城固伏击战,韩略村伏击战,等等,威震敌胆。刘伯承为什么爱打伏击战呢?1942年,刘伯承指挥八路军129师,在反“扫荡”作战中,攻占敌据点29处,破坏铁路40余里,炸毁火车3列、汽车27辆。反

  • 南昌起义时,刘伯承建议:去湖南打游击,若实行,结局则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27年8月南昌起义的时候,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关于起义和撤退的具体计划,就是他负责拟定的。值得一说的是,关于起义军的去向,参谋团中曾经有过争论。刘伯承主张把起义军开到湖南去,到那里去打游击,并进行土地革命。但是,多数人拥护中央的方针: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口,以求得到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