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凿壁偷光的匡衡,为何后来无人提了?当官后陷害忠良、下场凄惨

凿壁偷光的匡衡,为何后来无人提了?当官后陷害忠良、下场凄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鲲鹏历史阁 访问量:2011 更新时间:2024/3/19 2:25:16

当今时代,人们被教导要珍惜粮食,于是大家从小就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耳熟能详。同时,家长告诫学生要认真学习,于是匡衡少年凿壁偷光的例子也常常出现在耳边。

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写下《悯农》的诗人,最后成为了一个大贪官。匡衡长大后也黑化了,他为了一己私利,更是选择陷害忠臣良将,让人不齿......

西汉时期的丞相匡衡,年少时曾凿壁偷光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一位丞相,由于史书典籍的缺失,所以并无他出生年月和死亡年月的具体记载。匡衡的祖上世代都是农民,虽然他出身于贫困的农家,但却十分喜好读书。

在古代,书籍是十分珍贵,出身贫寒的匡衡很难接触到书籍。十分幸运的是,匡衡所在的村子就有一个大户人家,家中藏书无数,于是为了获得读书的资格,匡衡选择帮这户人家工作,以此当做交换。

正因为如此,匡衡才能如愿以偿地看到书,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虽然书籍的问题解决了,但看书所需要的灯火仍然是一个问题,由于白天匡衡要在外劳动,所以根本留不出读书的时间。

等到了晚上,夜色漆黑,若是点上油灯,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所以这对家境困难的匡衡,显然是一个难题。有一日匡衡回家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中虽然昏暗,但是邻居家却格外明亮。

于是匡衡脑筋一动,想出了凿壁偷光的主意,通过借助邻居家微弱的灯火,来保证自己可以夜间读书。也正是匡衡这种刻苦努力、勤奋坚持的学习态度,才使得他能够博览群书,最后更是入朝为官。

都说吃得苦中苦,才能够为老百姓请命,但就是这样一位年少勤学苦练,曾经饱受凿壁偷光之苦的匡衡,当他入朝做官之后,却选择构陷忠臣良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年少勤学的匡衡,为官之后却构陷忠臣良将

西汉时期,尚且没有出现科举制度,人们要想踏入仕途,往往有三条路可走。第1条就是花钱买官,第2条就是从地方小官做起,一步步向上晋升,至于第3条就是在民间积累到一定的声望,被官府专门下令请去做官。

匡衡的为官之路,就有些像第2条路与第3条路的结合,匡衡原本只是地方上的一个卒士,但由于他十分擅长讲解《诗经》,使得他名声大噪,甚至还传到了尚是太子之位的汉元帝的耳中。

因此,当汉元帝登基为帝后,早就对匡衡十分欣赏的皇帝,直接下令给匡衡升官,让其常常伴随在身边,为汉元帝讲学。自从入了汉元帝的眼后,匡衡官位是节节高升,甚至做到了朝中的丞相。

他可以处理全国政务,从这一点来看,匡衡可以称得上位极人臣的人物。随着地位的拔高,仿佛是为了弥补少年时期读书所吃的苦,他开始变得贪图享乐。

为了能够保证其奢侈的生活,匡衡更是压迫底层劳动人民。身为一国丞相的匡衡,没有在为官之后选择造福百姓,反而给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此外,匡衡还与宦官石显相勾结,二人是狼狈为奸,将朝廷弄的是乌烟瘴气。他与宦官石显都是汉元帝的宠臣,十分得汉元帝的信任。但是这两人却辜负了皇恩。

二人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还陷害朝廷的忠义之士,被匡衡和实现所陷害的两位忠臣良将,一个是大臣陈汤,另外一个就是大将甘延寿。

汤和甘延寿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陈汤与匡衡一样,虽然家境贫寒,但却十分喜爱读书。由于陈汤出众的才华,使得他受到富平侯张勃的欣赏,随后被富平侯举荐给了汉元帝,从此入朝为官。

至于甘延寿,他则是出生于名门世家,在年少时期就展示出在武略方面的天赋。甘延寿不但力气很大,还十分擅长骑马射箭,也很快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选拔进入了御林军。

官场老油条匡衡,最终也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在一番因缘巧合之下,汉元帝下达指令,让甘延寿和陈汤二人共同出使西域。甘延寿和陈汤也不负所托,成功地将匈奴的首领诛杀,使得长达百年的汉匈大战得以终结。

做出如此巨大功绩的甘延寿和陈汤,自是受到朝廷的嘉奖,将要被封侯封地。可这样一来却惹来了匡衡和石显的不满,心生嫉妒的二人,开始在汉元帝面前弹劾甘延寿和陈汤。

匡衡向皇帝上书,指责甘延寿和陈汤并没有诛杀匈奴首领,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封赏,而特意找来个冒牌货。汉元帝面对此事,显得十分为难,一方是自己信任的臣子,另外一方又确实是有功之臣。

这相当于手心手背都是肉,打哪个都疼。纠结一番之后,汉元帝选择在中间和稀泥,仍然对有功之臣封赏,但给予的封地比匡衡得少,汉元帝这样的操作之后,才使得此事得以平息。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匡衡就将此事忘记,他仍然怀恨在心。于是,到了汉成帝在位时期,匡衡又向皇帝弹劾陈汤。他指出陈汤是犯下了欺君之罪,他对战匈奴是假借皇帝的命令出兵,此外还将打仗获得的钱财收为己有。

这一次的弹劾,使得汉成帝十分愤怒,当场下令免除陈汤的官职,将其贬为一介庶人......曾经少时凿壁偷光的匡衡,就这样一步步走向堕落,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构陷忠臣良将,那他最后又落得个怎样下场呢?

正所谓:“恶有恶报”,匡衡最终也并没有落得个好下场。在他弹劾陈汤不久后,匡衡本人也受到了满朝文武大臣的集体弹劾,由于匡衡在担任丞相时,行事极为嚣张跋扈。

他与宦官石显勾结在一起时,犯下了许多罪名,当年种下的恶因,都使得匡衡自食其果。他最后以贪污的罪名,被汉成帝贬为庶民,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曾经高高在上的匡衡,就这样一时之间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成为了一介庶民。这样身份的巨大变化,使得匡衡心理大受打击,所以在他回乡几年后,就因病去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做了什么?为何老师一般不愿讲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匡衡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连斯基在中国古代有着很多文人名士,他们留下了很多千古传唱的故事,有一些是歌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有一些是传达着他们的政治理想,还有一些则是赞扬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太多的名人名事,这些故事述说着

  • 匡衡的艰苦求学之路,以及其对家族的深厚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匡衡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策略,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的同时,为察举孝廉的选官制度提供了客观参考标准。察举贤良文学是对熟悉儒家经典的士人的选拔。朝廷设置五经博士创建太学,选拔博士弟子传承经学,博士弟子通过课试则可以被选拔为官。所以读书致仕成为了士人改变

  • 凿壁偷光的匡衡,仕途坎坷,最终因贪污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小乖的好运标签:匡衡

    如果让各位列举一下古代学习的典范,负薪挂角、悬梁刺股、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些词估计能够立马脱口而出。今天个您各位聊聊凿壁偷光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结局。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匡衡家里比较穷,为了学习他就到有藏书的人家里去打工,做完工还不要钱,和主人提要求,希望能够借阅人家家里的藏书。匡衡接

  •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竟成了大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很励志,可谓妇孺皆知。估计很多人小时候,没少被父母提着耳朵讲这个故事,并且一遍又一遍地被老师、父母和匡衡比。匡衡后来到底怎么样了,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吕老师告诉你,匡衡成了大贪官,估计会令你大跌眼镜。事实确实如此。在讲究死记硬背的汉代,读书这玩意儿和你付出的时间基本上是成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智慧生活屋标签:匡衡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名人志士,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光辉事迹,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将这些事迹作为励志小故事讲给我们听,以此来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好好做人。例如现代的周总理,小时候就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并且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人十分动容。再比如古时候的孔融让梨,孔融小小年纪就会谦

  • 凿壁偷光:“借光”的动机很纯粹,但匡衡的故事不足以励志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匡衡

    文/四季文史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来是一桩小事,但“偷”的性质是一样的,何况还破坏了公共物品,也许正是小时“偷光”,才酿成了大时“偷地”,最终匡衡迷失了

  • 匡衡:凿壁借光苦读十年,遇见伯乐得以平步青云,晚年却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苦读十年,遇见伯乐得以平步青云,晚年却身败名裂【引言】很多教材中都会收录一些古人苦读诗书的小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很多人都应该记得语文书中有一个小男孩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匡衡。匡衡从小家中贫困,晚上读书点不起油灯,为了继续学习,他只能将墙壁凿开一个洞,借邻居家的灯

  • 匡衡——一个“三本”学生的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匡衡

    在中国历史中勤学好学的故事很多,但是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悬梁刺股、偷光映雪”这四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两千多年前一个“三本”学生的逆袭。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祖籍东海承(今兰陵县鲁城镇),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都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一直是大人教育孩子努力苦学的典范,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匡衡最后的人生结局,那么匡衡最后怎么样了?他长大后都做了什么呢?改变命运汉朝时期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家境十分贫穷,买不起蜡烛,但是他想改变命运,想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于是他天天努力学习,然而到了夜里,没有蜡烛,他就无法

  • “凿壁借光”刻苦读书的那位匡衡,之后怎样了?老师不会告你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匡衡

    小时候我们听过很多寓言小故事,尤其是关于刻苦读书的,什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闻鸡起舞”,以及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角,为了读书“凿壁借光”的匡衡。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人物了,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不仅是家徒四壁那种,还处处漏风,一到雨天,简直就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因为贫穷,匡衡只能一边替人做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