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君讲述 访问量:782 更新时间:2024/1/19 19:34:43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

小学语学到的这篇文章,“匡衡”这个名字我们可能已经忘了,但是“凿壁偷光”这个典故我们肯定多少还有印象。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后来貌似就没下文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匡衡后来可是做了汉朝宰相的人,那为什么当时的历史老师,却不敢说这个事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匡衡后来的所作所为有关!

首先说个貌似是题外话的事,就是后来很多人质疑,以古时候的照明条件,在墙壁上凿个洞,是肯定无法看清书上的字的。因为我们现在如果晚上房间的灯不够亮,看个书都非的费劲,况是古代那种“如豆”的灯光,还隔着一道墙。

另外就是如果靠墙上的洞能看到字,那得是多大个洞,难道邻居就没意见?而且邻居如果愿意这个事,那直接叫他到家里看书算了,还隔道墙费那个劲。所以古诗就是故事,不要太当真。这八成是匡衡当了宰相后,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编的故事罢了!还有那些“映雪看书的、逮萤火虫看书的”,都是编造的故事罢了!映雪看书,要不了两天眼就瞎了。

而历史老师之所以不敢告诉你后来的匡衡,是因为做了宰相后,就经不住诱惑,飘飘然了。官员送来的东西来者不拒,把持朝政,排除异己,自己私下还置办和收下了很多田产,多达四万多亩。所以说小时候被标榜好好学习的匡衡,长大后彻底变了。但是那时候皇帝非常信任他,到最后新皇帝继任,就开始处置他了,但是当时看他年老,最后就把他贬黜回籍了!

不过总的来说,小时候的勤奋与否,与长大以后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小时候勤奋努力,不论是谁,都是值得赞美的,也应该赞美。当然,也许有人因为以后身份变了,地位变了,性情也跟着变了,甚至是晚节不保。这是一个人的动态一生,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此人在年少时勤奋的积极意义!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凿壁偷光的匡衡,为何后来无人提了?当官后陷害忠良、下场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匡衡

    当今时代,人们被教导要珍惜粮食,于是大家从小就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耳熟能详。同时,家长告诫学生要认真学习,于是匡衡少年凿壁偷光的例子也常常出现在耳边。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写下《悯农》的诗人,最后成为了一个大贪官。匡衡长大后也黑化了,他为了一己私利,更是选择陷害忠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做了什么?为何老师一般不愿讲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匡衡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连斯基在中国古代有着很多文人名士,他们留下了很多千古传唱的故事,有一些是歌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有一些是传达着他们的政治理想,还有一些则是赞扬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太多的名人名事,这些故事述说着

  • 匡衡的艰苦求学之路,以及其对家族的深厚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匡衡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策略,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的同时,为察举孝廉的选官制度提供了客观参考标准。察举贤良文学是对熟悉儒家经典的士人的选拔。朝廷设置五经博士创建太学,选拔博士弟子传承经学,博士弟子通过课试则可以被选拔为官。所以读书致仕成为了士人改变

  • 凿壁偷光的匡衡,仕途坎坷,最终因贪污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小乖的好运标签:匡衡

    如果让各位列举一下古代学习的典范,负薪挂角、悬梁刺股、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些词估计能够立马脱口而出。今天个您各位聊聊凿壁偷光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结局。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匡衡家里比较穷,为了学习他就到有藏书的人家里去打工,做完工还不要钱,和主人提要求,希望能够借阅人家家里的藏书。匡衡接

  •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竟成了大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很励志,可谓妇孺皆知。估计很多人小时候,没少被父母提着耳朵讲这个故事,并且一遍又一遍地被老师、父母和匡衡比。匡衡后来到底怎么样了,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吕老师告诉你,匡衡成了大贪官,估计会令你大跌眼镜。事实确实如此。在讲究死记硬背的汉代,读书这玩意儿和你付出的时间基本上是成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智慧生活屋标签:匡衡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名人志士,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光辉事迹,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将这些事迹作为励志小故事讲给我们听,以此来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好好做人。例如现代的周总理,小时候就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并且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人十分动容。再比如古时候的孔融让梨,孔融小小年纪就会谦

  • 凿壁偷光:“借光”的动机很纯粹,但匡衡的故事不足以励志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匡衡

    文/四季文史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来是一桩小事,但“偷”的性质是一样的,何况还破坏了公共物品,也许正是小时“偷光”,才酿成了大时“偷地”,最终匡衡迷失了

  • 匡衡:凿壁借光苦读十年,遇见伯乐得以平步青云,晚年却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苦读十年,遇见伯乐得以平步青云,晚年却身败名裂【引言】很多教材中都会收录一些古人苦读诗书的小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很多人都应该记得语文书中有一个小男孩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匡衡。匡衡从小家中贫困,晚上读书点不起油灯,为了继续学习,他只能将墙壁凿开一个洞,借邻居家的灯

  • 匡衡——一个“三本”学生的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匡衡

    在中国历史中勤学好学的故事很多,但是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悬梁刺股、偷光映雪”这四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两千多年前一个“三本”学生的逆袭。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祖籍东海承(今兰陵县鲁城镇),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都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一直是大人教育孩子努力苦学的典范,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匡衡最后的人生结局,那么匡衡最后怎么样了?他长大后都做了什么呢?改变命运汉朝时期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家境十分贫穷,买不起蜡烛,但是他想改变命运,想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于是他天天努力学习,然而到了夜里,没有蜡烛,他就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