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唐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王勃会感慨“冯唐易老”

冯唐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王勃会感慨“冯唐易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的意林 访问量:3743 更新时间:2024/1/23 7:24:08

名人王勃曾在他的名作《滕王阁序》中留下过这样一句名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顾名思义,这个八个字就是说冯唐此人容易老,李广该男难封侯。其实,关于飞将军李广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有所耳闻的,甚至曾或多或少地也感慨过其时运不齐。但对于冯唐,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再对于“冯唐易老”的原因,则更不知道那是什么鬼了……

1.

事情得从头说起。

早在汉文帝时期,冯唐同志就以孝闻名,入仕为官,任中郞署长,统领皇帝侍卫。官职不高不低,年纪却已不小。

某一天,文帝乘辇出行,经过中郞署时,有意让车驾停了下来,并与冯唐攀谈起来,先是家长里短,后又论及天下大事。闲谈中,文帝说起了赵国曾经的一个名将李齐,并大加赞赏,恨其不能为己所用。

照常理而言,领导说什么,下属自然就该应承什么,甚至还应赶紧搜肠刮肚,找更多的论据以加强领导的论点。

但,冯唐不同。他这个人比较直,也不太在懂什么与领导对话的艺术。因此当文帝还在那细细回味的时候,他竟突然来了一句:“李齐何值一提?赵将廉颇、李牧那才是将才”!

这话一说,文帝立即有点小尴尬,心思你特么是在怀疑我的品味……但文帝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反问了一句:“何以见得”?

冯唐当即说道:“臣之祖父在赵国时,为官率将,与李牧相善,臣之父亲在任代国丞相时,与李齐也很熟,故对其斤两,十分了然”。

斯时的文帝,正处在匈奴犯境的困扰当中,因此对旧时名将,都颇为倾慕,而及待冯唐说到李牧远比李齐强时,思贤之心更渴,于是一激动、一拍大腿就说到:“朕恨不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不然何患匈奴”!

可没想到,冯唐竟又吐出一颗炸弹:“即便陛下能得到这样的大将,也不见得能用的了”。这颗炸弹,当即将文帝炸的满脸乌黑,他勃然大怒、拂袖而去,那一刻,他真想亲手宰了冯唐。

2.

但文帝毕竟还是脾气好。在他回宫的一小段路上,将怒气也散去了一大半,心情渐趋平复。因为他一直以“好皇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好皇帝是得听得进去不和谐、甚至极不和谐的声音的。

当坐了一会儿后,文帝又命人将冯唐召来,心思继续跟其过过招,也了解了解自己为何这么不堪的原因。冯唐趋入后,俯首跪下,也不说话。文帝坐在上首,隔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冯唐啊、冯唐,朕恨不得杀了你”!

冯唐继续不说话。文帝这时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道:“朕是不济,但毕竟大庭广众,你就不能给朕留点面子吗”?

冯唐这时才抬起头说道:“臣粗鲁,不懂得避讳”……

“粗鲁不粗鲁先搁在一边,朕倒是想听听为什么你觉得朕用不了廉颇、李牧”?

冯唐清了清嗓子说道:“上古时期的帝王的用将之道是:国门以内,听制于寡人,国门以外,由卿定夺。且意诚词卑”。“臣之此说,并非信口胡言,据臣祖父所讲,李牧为赵将时,边塞税收均由李牧全权处置,犒赏将士,朝廷不从中干预,也因此李牧能北逐单于、东破林胡,西抑强秦而南支韩魏……但当赵王迁上任后,情况就已大变,致使一代名将死于馋言之下”!

冯唐见文帝听的入神,于是借机继续说道:“再说当下,臣听闻云中太守魏尚也颇有李牧风范,尽将租税飨士卒,并出私钱,五日杀一牛,以犒赏军民。也正因此,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匈奴不敢犯境。如此大功,未见陛下嘉赏,但却只因上报的数据与实际差了六颗人头,陛下就下其入狱。对此,臣实在不解,故也才有了方才一说。臣知道自己愚钝,不懂避讳,时下所说,更犯大忌,自知死罪,请陛下处置”……

3.

一番并不中听的言语,此时没有再激怒文帝,反让其大喜,因为文帝知道,冯唐是推心置腹,一片赤诚。当场,文帝持节令去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擢升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兵。

汉文帝后的七年,汉景帝立,又任冯唐为楚国丞相,但不知何因,未久便免去。待武帝即位,大举求贤,此时又有人推举冯唐,可此时的冯唐,年已九十有余,是故武帝也没在任用。

说“冯唐易老”,是因为冯唐真正见用之时,年过花甲、几近古稀,所以王勃慨叹天不假年,才未早现。

当然,也有人对冯唐这一生命轨迹的评价是:“该”。而“该”的背后即是说其“作”,大架子、臭脾气,不懂得变通……

文/起叔

图/网络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第一百二卷·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标签: 冯唐

更多文章

  • 冯唐:好玩和有趣,才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历史人物编辑:爱读书的百合标签:冯唐

    我仍有一个梦想,我要用文字打败时间。这是冯唐在《活着活着就老了》中封面上的一句话,用文字来打败岁月的流逝,打败一地鸡毛带来的伤感,也是打败了内心的怯弱,无畏的前行。欣赏冯唐对生活的洒脱,看得开,拿得起,也能放得下,这才是智慧的选择。毕竟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不如活着肆意,和好看的人待在一起,在好玩

  • 傅介子:斩匈奴使者,诛楼兰之王,威震西域的“战狼外交官”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傅介子

    说起西汉历史上的外交官,我们一般都会想起,说出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战狼外交官”陈汤。但是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早在陈汤之前,在西汉王朝的历史上,就诞生了一位同样厉害的外交官:他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一斩匈奴使者,再诛楼兰之王;并同样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将一国之人吓得胆战心惊、不敢妄动。

  • 说起大汉雄风,除了卫青霍去病陈汤傅介子,你还能想到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傅介子

    人们常常谈及大汉雄风,威武霸气,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像卫青、霍去病、陈汤、傅介子这样的汉家英雄也一再被称颂。今天达摩君就给大家介绍这么一位汉家儿郎,他率36人起家,31年时间征服了西域55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北疆土为我国收入囊中。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汉朝的时代精神。直到多年后的抗日战争,中

  • 傅介子有多狠?以一个班的军力灭一国,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历史人物编辑:牛二荒野居标签:傅介子

    汉朝历史上,小人物反攻的传说很多,傅介子就是其中之一,比班超玄策王的反击还要厉害。傅介子,甘肃庆阳人,是北方好人家的儿子。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汉武帝时期,跟随李广利征伐西域。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联合匈奴杀汉使臣,掠夺财物。为了国家的利益,付介子勇往直前,独自带领12名勇士,以一班人马创造了世界

  • 汉使-傅介子,武力值爆表的战狼式外交官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傅介子

    投笔从戎汉昭帝年间,西域的龟兹国和楼兰国受匈奴指示,多次杀死往来西域的汉朝使者。当时还是骏马监的傅介子听说这件事后很是愤慨,于是在昭帝元凤年间,傅介子主动请求出使西域,汉昭帝就命令他作为使者出使西域诸国,并谴责楼兰国和龟兹国的行为。诛杀匈奴使者傅介子到了楼兰后,责备了楼兰王截杀汉朝使者的行为,楼兰王

  • “战狼外交官”傅介子:斩匈奴使者,诛楼兰之王,名号威震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傅介子

    汉兵将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此话一出气势恢宏,荡气回肠,使敌兵闻风丧胆至此,西汉大将傅介子将楼兰王的尸首带回汉朝,汉天子封他为义阳侯,享有700户人家的管辖权和征税权,成为了皇帝面前的新贵。说起汉朝的历史上有名的使臣,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为了击败匈奴,实现国家的基本统一,派张

  • 甘英西行,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再度开拓,第一个出现的外国使馆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甘英

    摘要: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与西域诸国通商,文化,政治交流的道路,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道路,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到现在,丝绸之路也是不断的发展壮大,是我国与西方国家联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怎样发展的呢?随着两个国家不停地交流,通商、建交等,大使馆也随之出现,那么历史的第一个外国

  • 中国历史的第四个拐点:甘英出使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甘英

    《后汉书·西域传》: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简单说,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就是欧洲的罗马帝国,因为受到安息水手的蒙骗

  • 刘彻第一次北伐匈奴,公孙敖被贬为庶人、李广被抓,他却一战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公孙敖

    不客气的讲,匈奴军臣单于比起他的父亲老上单于和祖父冒顿单于,实在是逊色得多。如果我们从匈奴的角度来看问题,要与汉朝博弈,一方面要答应和亲,另一方面要不停的大规模南下不断骚扰,不断抢夺财物方能长期保持对汉朝的打压和对本国的补给。汉朝是头雄狮,匈奴只不过是只鬣狗,鬣狗吃不了狮子,却能对狮子造成骚扰,让狮

  • 豪门之后公孙敖,为一女子,三次抛家弃国,气死长子后,客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李白标签:公孙敖

    历史上,因为西汉武帝,以及卫青、霍去病的缘故,我们很熟悉抗击匈奴的西汉大将公孙敖。而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位公孙敖,只是,这位公孙敖,比较另类。他的后半生都在为一位美女而“奋斗”,甚至不惜抛家弃子,改投它国,耗尽万贯家财,也要和美人共度余生。这位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公孙敖,姬姓,孟孙氏,谥号穆,所以,又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