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唐:苏童、余华什么也不是

冯唐:苏童、余华什么也不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攀 访问量:1476 更新时间:2024/2/17 3:04:56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古人之余情爱一事,即耻于口中,又念于心中。

纵是春宵一刻,南唐后主亦会运用最动人的辞藻,通读之下,竟不带丝毫污秽之气。然观古望今,情欲常是羞于言语。现今,冯唐大胆表示。苏童、余华什么也不是,写本黄书才能功德无量。如此之言,又为何而出?

言及前者,并非否定

冯唐论苏童、余华什么也不是之时,是否引起一片哗然,但抛开本质,深看内里,便会发现,其之言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他为何执意于说写本黄书才是功德无量呢?这其实和整个中国古往今来的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首先是苏童、余华二位作家,他们在中国写作界所代表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而其之作品更是反应社会现实,引人入胜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苏童先生出生于1963年1月,他生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苏苏州,童年的美好都镌刻着温柔的江南风情。当其开创作之路时,更是先后发表《妻妾成群》等多部小说,后凭借《黄雀记》勇夺茅盾学奖。

苏童的写作之路,俨然比许多中国作家来的幸运,他无疑是个闪光的钻石,懂其作品者,皆深爱他。余华比苏童早三年出生,曾发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其中聚焦的社会问题,细节中皆折射着现实生活,令每个读者都有所共鸣。

与冯唐相比,苏童和余华始终坚持在写作之路上、不曾停歇,他们始终坚持并热爱着自己的事业,用手中之笔、眼中之光,走世间路、看天下事,写小人物。

而冯唐呢,他有着多重身份,除却作家的浪漫与梦幻之外,他还是一位"铜臭气"的商人,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身份,冯唐却能够转换自如。

不能说他曲意逢迎,只是比起单纯的作家,冯唐更多看到的是市场潜力与读者喜好。而此,亦是他会说出"写本黄书才是功德无量"的原因之一。当然,这绝非唯一原因,只是这份考量,比有其商人利益一面的考量。

冯唐是在否定余华、苏童吗?自然不是,此二位在现今中国写作圈内,俨然是两座难以跨越的高山,他如此惊世骇俗的发言,倘若只为得罪其二人来博取关注度,未免得不偿失。

那么,冯唐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

耻于说性的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有一普遍的大流,名曰耻于说性。这份羞耻,可以拆分成两种情绪——羞、耻,羞是羞涩,耻是耻辱。所谓食色性也,为何在社会的演变发展中,这样无限趋近于本能的反应之一,竟会成为一份羞耻?

真要论及,归根究底便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发展。本质而言,对性的回避是一份对人性的压抑。其实,盛唐及之前的中国,对于人性的约束还为如此。当唐由盛转衰,一切的历史走向便开始有所不同。

宋朝之时,朱熹提出著名言论:"存天理、灭人欲",人性开始被不断压制。当然,这份宣扬是为迎合统治阶层,各种利益纠葛,便不一一阐述。而这套理论,是得到在位者巨大肯定的,后来,不断发展,社会便进入一个趋于保守的状态当中。

曾经,明朝的《金瓶梅》、清朝的《红楼梦》皆为禁书,缘何而禁,除却各种内容包含的反抗思想之外,便是"秽"之一字。

如今开来,这份秽是真的"黄"吗?显然并非如此,不断有专家在肯定此二书的价值,《红楼梦》更是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各种深意,想来不需多言。

书中有些别样描写吗?是有的,但并不足以达到秽之一字。当时环境之所以在位者如此大动静,很大程度上也表示了社会的封闭与保守程度。而这份保守,虽在时代不断发展中有所更改,但许多东西,依旧根深蒂固。

同在亚洲,日本对于性便显得开放许多。其国家的S级片市场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而女优们更是被尊称为老师。反观中国,孩童年幼时必要的性教育,都是遮遮掩掩的。当然,这是文化传承的差异。

犹记得童年时期,女老师满脸胀红的站在讲台上,轻声细语的讲解着一些十分浅显的生理知识。瞧,对于性的启蒙,便带着一份羞耻的色彩。当然,耻于说性,便真的能够泯灭内心的渴望?

答案自然是否定。性是一种本能的冲动,并不会随自我克制而消失。而在中国的保守氛围之下,黄色小说市场俨然是一块有待挖掘的"蛋糕"。有人消费,却缺少创造者。

冯唐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并且希望有人前去探索挖掘。于是,他发表功德无量的,看来并未有所大错。

书中世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的世界能够带领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那么,性爱教育以书本为载体,是否也能带领着国人迎接一个新的洗礼?既然言语尚且困难,何不先将思想更新?

这份更新,毫无鄙夷之意,仅是将语言发挥其该有的魅力。既然无法永远抑制自己的内心,何不学会顺应、接受并且调试。性的本质是繁衍后代,这并不可耻。诞生和逝去,本身便是一份感人的传承。那传承之路上,何苦互相折磨?

冯唐说写本黄书才是功德无量,出发点许也是如此。例如余华等人的大家之作,关注当下与苦难,他们或是朴实、或是犀利、或是温情的揭露着一切的丑陋,而后歌颂着一切的美好,唯独缺少了对于性的探讨和描写。

此乃大流,没有惊世骇俗之作吗?自然并非如此。几百年前看《金瓶梅》,明人自是瞠目结舌,但今日翻阅,也不过是稀松平常,更多是带着对于过往的敬畏与钻研。此便为进步,思想的传承,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积淀。国人的含蓄,并非纯然的好或不好,凡事两面看待。

或许,在很长的岁月中,国人依旧将对性之一事讳莫如深。冯唐恐是会有此局面,才想着写本黄书。这本"黄书",并非单纯的代表性爱一事,而是想要撕开那层层对于人性的压制,高调的告诉所有人,众生皆自由。

标签: 冯唐

更多文章

  • 冯唐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王勃会感慨“冯唐易老”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冯唐

    名人王勃曾在他的名作《滕王阁序》中留下过这样一句名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顾名思义,这个八个字就是说冯唐此人容易老,李广该男难封侯。其实,关于飞将军李广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有所耳闻的,甚至曾或多或少地也感慨过其时运不齐。但对于冯唐,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再对于“冯唐易老”的原因,则更不知道那是什么鬼了…

  • 冯唐:好玩和有趣,才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历史人物编辑:爱读书的百合标签:冯唐

    我仍有一个梦想,我要用文字打败时间。这是冯唐在《活着活着就老了》中封面上的一句话,用文字来打败岁月的流逝,打败一地鸡毛带来的伤感,也是打败了内心的怯弱,无畏的前行。欣赏冯唐对生活的洒脱,看得开,拿得起,也能放得下,这才是智慧的选择。毕竟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不如活着肆意,和好看的人待在一起,在好玩

  • 傅介子:斩匈奴使者,诛楼兰之王,威震西域的“战狼外交官”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傅介子

    说起西汉历史上的外交官,我们一般都会想起,说出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战狼外交官”陈汤。但是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早在陈汤之前,在西汉王朝的历史上,就诞生了一位同样厉害的外交官:他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一斩匈奴使者,再诛楼兰之王;并同样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将一国之人吓得胆战心惊、不敢妄动。

  • 说起大汉雄风,除了卫青霍去病陈汤傅介子,你还能想到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傅介子

    人们常常谈及大汉雄风,威武霸气,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像卫青、霍去病、陈汤、傅介子这样的汉家英雄也一再被称颂。今天达摩君就给大家介绍这么一位汉家儿郎,他率36人起家,31年时间征服了西域55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北疆土为我国收入囊中。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汉朝的时代精神。直到多年后的抗日战争,中

  • 傅介子有多狠?以一个班的军力灭一国,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历史人物编辑:牛二荒野居标签:傅介子

    汉朝历史上,小人物反攻的传说很多,傅介子就是其中之一,比班超玄策王的反击还要厉害。傅介子,甘肃庆阳人,是北方好人家的儿子。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汉武帝时期,跟随李广利征伐西域。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联合匈奴杀汉使臣,掠夺财物。为了国家的利益,付介子勇往直前,独自带领12名勇士,以一班人马创造了世界

  • 汉使-傅介子,武力值爆表的战狼式外交官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傅介子

    投笔从戎汉昭帝年间,西域的龟兹国和楼兰国受匈奴指示,多次杀死往来西域的汉朝使者。当时还是骏马监的傅介子听说这件事后很是愤慨,于是在昭帝元凤年间,傅介子主动请求出使西域,汉昭帝就命令他作为使者出使西域诸国,并谴责楼兰国和龟兹国的行为。诛杀匈奴使者傅介子到了楼兰后,责备了楼兰王截杀汉朝使者的行为,楼兰王

  • “战狼外交官”傅介子:斩匈奴使者,诛楼兰之王,名号威震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傅介子

    汉兵将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此话一出气势恢宏,荡气回肠,使敌兵闻风丧胆至此,西汉大将傅介子将楼兰王的尸首带回汉朝,汉天子封他为义阳侯,享有700户人家的管辖权和征税权,成为了皇帝面前的新贵。说起汉朝的历史上有名的使臣,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为了击败匈奴,实现国家的基本统一,派张

  • 甘英西行,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再度开拓,第一个出现的外国使馆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甘英

    摘要: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与西域诸国通商,文化,政治交流的道路,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道路,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到现在,丝绸之路也是不断的发展壮大,是我国与西方国家联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怎样发展的呢?随着两个国家不停地交流,通商、建交等,大使馆也随之出现,那么历史的第一个外国

  • 中国历史的第四个拐点:甘英出使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甘英

    《后汉书·西域传》: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简单说,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就是欧洲的罗马帝国,因为受到安息水手的蒙骗

  • 刘彻第一次北伐匈奴,公孙敖被贬为庶人、李广被抓,他却一战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公孙敖

    不客气的讲,匈奴军臣单于比起他的父亲老上单于和祖父冒顿单于,实在是逊色得多。如果我们从匈奴的角度来看问题,要与汉朝博弈,一方面要答应和亲,另一方面要不停的大规模南下不断骚扰,不断抢夺财物方能长期保持对汉朝的打压和对本国的补给。汉朝是头雄狮,匈奴只不过是只鬣狗,鬣狗吃不了狮子,却能对狮子造成骚扰,让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