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狼外交官”傅介子:斩匈奴使者,诛楼兰之王,名号威震西域

“战狼外交官”傅介子:斩匈奴使者,诛楼兰之王,名号威震西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蒋雅各 访问量:1595 更新时间:2023/12/9 5:26:49

汉兵将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此话一出气势恢宏,荡气回肠,使敌兵闻风丧胆

至此,西汉大将傅介子将楼兰王的尸首带回汉朝,汉天子封他为义阳侯,享有700户人家的管辖权和征税权,成为了皇帝面前的新贵。

说起汉朝的历史上有名的使臣,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为了击败匈奴,实现国家的基本统一,派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成为了西域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小子安之壮士之志

今天要讲的傅介子确是鲜少有人知道,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可谓是举足轻重,当年汉朝良将班固的弟弟班超就道:“大丈夫无他智略,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此弃笔投戎。

那能与张骞齐名,让班超仰慕的人究竟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汉朝是继秦统一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定都长安,也就是如今的西安,汉昭帝时期因年幼登基由霍光辅政,权倾朝野,虽说少主年幼,但是功绩倒也没有落下,当时匈奴依然不断作乱,开始和西域的一些国家勾结,其中属楼兰,龟兹和大宛最盛

这些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基本算是墙头草一类的,哪国国力强一些便依附于哪国,趋炎附势,立场不坚定就算了,但斩杀汉朝使臣,这不明显就是已经泾渭分明了吗?

要是再不收拾,怕是显得汉朝泱泱大国无能好

欺。

当时还是郎官的傅介子,出生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傅宽,所以耳濡目染,对当时的时局也是比较清楚的。

因当时匈奴和汉朝对西域的争夺

相间不下,而匈奴在西域的势力也比较大,他本可以安然地做个闲散文人,却觉得堂堂七尺男儿本该立于天地之间,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成年后便投身于军事领域立志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其后由于霍光的赏识,有机会出使西域。

作为出使列国的使臣,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去的,傅介子这次也是做足了准备,想让这些宵小之国看到大国的国威,也为展现自己一直以来的雄心壮志,第一次出使西域之后大刀阔斧的就斩杀了匈奴的使者

只身千里灭国

斩杀一个使者,当然不是此行的目的,杀鸡儆猴之后又对楼兰等国进行了责备和恐吓,虽说这次对楼兰等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这次出使他看到了这几个国家复无常摇摆不定,长此以往,难免又会生出其他事端,后患无穷,便向霍光建议刺杀龟兹王。

傅介子说此次出使见龟兹的国王平时出门疏于防范,愿意自请去刺杀,霍光觉得龟兹路途遥远,楼兰在当时的城郭之外,如果有什么变故,汉朝军队也便于援助。

于是在经过汉昭帝同意后又第二次出使西域,而作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和政治家,自然不能有勇无谋,事先了解到楼兰王是个性情贪婪迷恋财宝的人,所以此去便以带着天子的赏赐为名先到了楼兰。

可楼兰王并不以为意,不怎么亲近他,也没有接受他的财帛,傅介子只好假意先行离开,一边想办法通过随行人员将自己携带大量财宝的事情透漏给楼兰王,一边和楼兰使者表达遗憾,说自己本来想将财物给楼兰,但可惜楼兰王避不见人只能先给其他国家了。

使者听完把话报告给楼兰王,他还是没禁得住财帛的诱惑,前去挽留了傅介子。

酒过半巡,傅介子又以有国事相商,需要遣散四周,沉浸在珍宝中的楼兰王不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仍对傅介子言听计从,早就动了杀心的傅介子让事先埋伏好的将士当场刺杀了楼兰王。

士兵闻声进来的时候,便听到了这句千古名言:“汉兵将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此话一出士兵都面面相觑,也不敢轻举妄动,接着傅介子列出了楼兰王的各个罪行,说是带着汉朝天子的旨意,奉命来斩杀楼兰王,并奉在汉朝为人质的楼兰太子为王,如有违抗,汉朝军队马上就到,楼兰将会有灭国之灾。

于是,傅介子拿着楼兰王的首级大摇大摆地回长安复命,向四方宣告背叛大汉的结果。

自此,傅介子功封义阳侯,为安抚楼兰国的民心,不久之后汉朝派质子楼兰王之

第蔚屠耆回楼兰继承王位,并改楼兰为鄯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你似乎能看到一个身影,在漫天黄沙里只身远行,决绝到不破楼兰誓不还,他是个矫健的刺客,也是一个时代下的缩影,

这等烈士踪迹足以让后世的热血青年为之效仿,所以有刘志的:前代陈汤、傅介子之人以寡敌众,斩楼兰、头悬北阙之上示众之言。

音容已逝 风骨犹存

自此后虽说史书上再没详细记录傅介子的其它事迹,但他的魄力和胆识足以让所有人钦佩。

生而为人,自当遵从自己内心的志愿,不管成功与否,想做的事 ,不防去冒一冒险,如果有势必要达成的决心和行动力,结果总是不会太差

正常来说傅介子立此大功之后定是加官晋爵,人生开挂,在朝廷中继续为国效力,但他却在班固的笔下神秘地消失了,世人后来也对他的去向做了大胆的推测,有的说他隐居到了很远的地方,没有回朝任职,也有人说他投靠了李陵的军队,到匈奴去了。

显然我们后世的人是不可能知道他后面半生究竟是怎么度过的,可能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里面的究竟,但他的去世却是有迹可循,依然魂归故里,葬在付家祠(今甘肃庆阳)仍有子孙纪念。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西施救国后消失的故事,她被心爱之人献给越王勾践救国,成功之后便了无音讯,有人说是被沉了江,也有人说她是和心爱之人泛舟五湖了。

有人喜欢凄美的故事,亦有人想要欢喜的结局,但不管怎样,他们的故事足以深深地刻在后世人的印记里去流传,去歌颂……

标签: 傅介子

更多文章

  • 甘英西行,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再度开拓,第一个出现的外国使馆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甘英

    摘要: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与西域诸国通商,文化,政治交流的道路,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道路,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到现在,丝绸之路也是不断的发展壮大,是我国与西方国家联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怎样发展的呢?随着两个国家不停地交流,通商、建交等,大使馆也随之出现,那么历史的第一个外国

  • 中国历史的第四个拐点:甘英出使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甘英

    《后汉书·西域传》: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简单说,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就是欧洲的罗马帝国,因为受到安息水手的蒙骗

  • 刘彻第一次北伐匈奴,公孙敖被贬为庶人、李广被抓,他却一战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公孙敖

    不客气的讲,匈奴军臣单于比起他的父亲老上单于和祖父冒顿单于,实在是逊色得多。如果我们从匈奴的角度来看问题,要与汉朝博弈,一方面要答应和亲,另一方面要不停的大规模南下不断骚扰,不断抢夺财物方能长期保持对汉朝的打压和对本国的补给。汉朝是头雄狮,匈奴只不过是只鬣狗,鬣狗吃不了狮子,却能对狮子造成骚扰,让狮

  • 豪门之后公孙敖,为一女子,三次抛家弃国,气死长子后,客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李白标签:公孙敖

    历史上,因为西汉武帝,以及卫青、霍去病的缘故,我们很熟悉抗击匈奴的西汉大将公孙敖。而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位公孙敖,只是,这位公孙敖,比较另类。他的后半生都在为一位美女而“奋斗”,甚至不惜抛家弃子,改投它国,耗尽万贯家财,也要和美人共度余生。这位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公孙敖,姬姓,孟孙氏,谥号穆,所以,又被称

  • “白帝城之祖”公孙述的喜乐人生:在迷信中称帝,在迷信中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公孙述

    题/“白帝城之祖”公孙述的喜乐人生:在迷信中称帝,在迷信中死亡文/有疾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

  • 历史上的战争:隗嚣兵败河西,公孙述战殁巴蜀,刘秀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公孙述

    建武三年,更始集团、赤眉集团相继覆灭,然而摆在刘秀眼前的,还是一个分裂的九州:隗嚣据陇右,公孙述占巴蜀,卢芳起九原,董宪霸江淮,张步雄齐地。刘秀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对远在陇右、巴蜀的隗嚣、公孙述进行抚慰,联络感情,建立友好关系。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卢芳、董宪、张步身上。建武六年,卢芳逃入匈奴,董

  • 刘彻举行东宫廷辩,并非为灌夫案,而是暗算田蚡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灌夫

    汉武帝刘彻亲政后西汉朝廷中政争不断,其中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的权利争夺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政治斗争的关键时刻,田蚡借着灌夫醉酒骂座的行为将其扣押,这便是震惊朝野的灌夫案。这个案子看似田蚡借机报复反对自己的灌夫,实际上是为了打击灌夫的后台窦婴。窦婴为了救灌夫,上书刘彻为灌夫辩解,于是刘彻便

  • 汉朝猛将灌夫,率十余骑攻入敌营,斩敌数十又全身而退,威震全军

    历史人物编辑:史张文长标签:灌夫

    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窦婴是汉景帝时期外戚窦氏的杰出才俊,在七国之乱时被封为大将军,自从西汉创建以来,上一个获此殊荣者是兵仙韩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窦婴的卓越才能。窦婴虽然优点突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首当其冲的便是他性格固执,和权倾朝野的窦太后不和,因此在

  • 同为宰相田蚡计杀灌夫背后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灌夫

    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魏其侯窦婴当了大将军,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史载:胸有城府,功于心计,善于结交权贵谋士。发迹于景帝晚年,弟以姐贵,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王娡称制。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

  • 西汉名将灌夫满门抄斩只因酒后失言?

    历史人物编辑:小新讲生活标签:灌夫

    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灌夫英勇善战,并且对汉武帝也是忠心耿耿,却不想竟因为酒后失言而落得如此下场。要说这灌夫,在很多影视剧的改编中也不难看到他的身影。比如,《大汉天子》中与汉武帝刘彻称兄道弟的关夫一角就是从他的形象改编来的。当然最后的下场也不会好是肯定的了。话说回来这灌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人虽然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