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的第四个拐点:甘英出使

中国历史的第四个拐点:甘英出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大赛场 访问量:2191 更新时间:2023/12/9 6:34:13

《后汉书·西域传》:

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简单说,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就是欧洲的罗马帝国,因为受到安息水手的蒙骗,中途而返。历史学家关注的是,甘英最终抵达的条支是哪里?有人说是塞琉西国首都安条克,或其面地中海的外港塞琉西亚,有人说是今伊朗布什尔港;有人认为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入海口附近,有人认为在里海西岸,有人认为在黑海北岸,有人认为在土耳其南部。罗马帝国疆域环地中海,地中海东部也有罗马帝国的行省,从上述地点来看,甘英要么已经进入罗马帝国的边疆,要么是已经非接近罗马帝国的边境,若不是相信安息水手的虚假信息,出使成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甘英(图/网络)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安息水手为什么要劝阻甘英?

当时中国是世界唯一丝绸生产国,罗马是丝绸最重要的消费市场,所以学界才把这一时期中国与欧洲的贸易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丝绸在罗马市场卖的最好的时候,要用同等重量的黄金购买。古国安息立国于今伊朗高原,控制西亚大部分地区,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因而成为丝绸最重要的转口贸易国。丝绸转口贸易给安息带来巨额利润,安息人当然不愿意生产方与最大的客户直接建立联系了。

不论甘英走到了哪里,反正是不出西亚的范围,中国与欧洲失之交臂。

试想:如果当时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人类历史还会是这个样子吗?

△(图/网络)

一位在史书中都没有留下名字的安息水手的几句话,使历史的车轮走向现在的方向。

历史的教训是:不仅要获取信息,弄清信息的真伪是更重要的事情。

#

标签: 甘英

更多文章

  • 刘彻第一次北伐匈奴,公孙敖被贬为庶人、李广被抓,他却一战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公孙敖

    不客气的讲,匈奴军臣单于比起他的父亲老上单于和祖父冒顿单于,实在是逊色得多。如果我们从匈奴的角度来看问题,要与汉朝博弈,一方面要答应和亲,另一方面要不停的大规模南下不断骚扰,不断抢夺财物方能长期保持对汉朝的打压和对本国的补给。汉朝是头雄狮,匈奴只不过是只鬣狗,鬣狗吃不了狮子,却能对狮子造成骚扰,让狮

  • 豪门之后公孙敖,为一女子,三次抛家弃国,气死长子后,客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李白标签:公孙敖

    历史上,因为西汉武帝,以及卫青、霍去病的缘故,我们很熟悉抗击匈奴的西汉大将公孙敖。而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位公孙敖,只是,这位公孙敖,比较另类。他的后半生都在为一位美女而“奋斗”,甚至不惜抛家弃子,改投它国,耗尽万贯家财,也要和美人共度余生。这位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公孙敖,姬姓,孟孙氏,谥号穆,所以,又被称

  • “白帝城之祖”公孙述的喜乐人生:在迷信中称帝,在迷信中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公孙述

    题/“白帝城之祖”公孙述的喜乐人生:在迷信中称帝,在迷信中死亡文/有疾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

  • 历史上的战争:隗嚣兵败河西,公孙述战殁巴蜀,刘秀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公孙述

    建武三年,更始集团、赤眉集团相继覆灭,然而摆在刘秀眼前的,还是一个分裂的九州:隗嚣据陇右,公孙述占巴蜀,卢芳起九原,董宪霸江淮,张步雄齐地。刘秀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对远在陇右、巴蜀的隗嚣、公孙述进行抚慰,联络感情,建立友好关系。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卢芳、董宪、张步身上。建武六年,卢芳逃入匈奴,董

  • 刘彻举行东宫廷辩,并非为灌夫案,而是暗算田蚡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灌夫

    汉武帝刘彻亲政后西汉朝廷中政争不断,其中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的权利争夺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政治斗争的关键时刻,田蚡借着灌夫醉酒骂座的行为将其扣押,这便是震惊朝野的灌夫案。这个案子看似田蚡借机报复反对自己的灌夫,实际上是为了打击灌夫的后台窦婴。窦婴为了救灌夫,上书刘彻为灌夫辩解,于是刘彻便

  • 汉朝猛将灌夫,率十余骑攻入敌营,斩敌数十又全身而退,威震全军

    历史人物编辑:史张文长标签:灌夫

    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窦婴是汉景帝时期外戚窦氏的杰出才俊,在七国之乱时被封为大将军,自从西汉创建以来,上一个获此殊荣者是兵仙韩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窦婴的卓越才能。窦婴虽然优点突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首当其冲的便是他性格固执,和权倾朝野的窦太后不和,因此在

  • 同为宰相田蚡计杀灌夫背后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灌夫

    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魏其侯窦婴当了大将军,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史载:胸有城府,功于心计,善于结交权贵谋士。发迹于景帝晚年,弟以姐贵,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王娡称制。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

  • 西汉名将灌夫满门抄斩只因酒后失言?

    历史人物编辑:小新讲生活标签:灌夫

    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灌夫英勇善战,并且对汉武帝也是忠心耿耿,却不想竟因为酒后失言而落得如此下场。要说这灌夫,在很多影视剧的改编中也不难看到他的身影。比如,《大汉天子》中与汉武帝刘彻称兄道弟的关夫一角就是从他的形象改编来的。当然最后的下场也不会好是肯定的了。话说回来这灌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人虽然骁

  • 窦婴只是帮灌夫据理力争,为何刘彻将其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灌夫

    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刘启时期的重臣,太皇太后窦氏的侄子,在西汉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然而在汉武帝刘彻亲政不久,他就在窦田之争的政治风波中被处死,甚至是遭到了斩首示众这样严酷的刑法。要知道窦婴作为窦氏集团的代表人物,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最顶级的。这样的权贵即便要处死,一般也不会选优斩首示众

  • 赵相贯高:为了替赵王张敖出气而刺杀刘邦,为何还被刘邦誉为壮士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贯高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汉高祖八年(前199年),赵相贯高图谋在柏人刺杀汉高祖刘邦,但因刘邦提前离开而未能得手。随后贯高就因事情败露而遭朝廷逮捕,被刘邦赞为“壮士”。为何刘邦要称赞刺杀自己的贯高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担任赵相贯高早年投靠赵王张耳,在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