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跟随刘焉在益州创业,最后却反叛刘璋的统治,聊一聊赵韪这个人

跟随刘焉在益州创业,最后却反叛刘璋的统治,聊一聊赵韪这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文浩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3/12/9 17:12:29

在汉末三国时期,益州,或者说成都平原这个地方,被刘焉刘璋父子统治了一段时间,从中平五年到建安十九年(即公元188年到214年),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些人物对东汉整个的局势来说,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太大,不过在刘焉、刘璋父子所统治的益州来说,还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比如说赵韪。赵韪相对于一些其他人物来说可能是有些默默无闻,在益州却干了不少大事,比如拆分巴郡,再比如起兵反叛刘璋的统治。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人物。

跟随刘焉回益州创业

赵韪是益州巴郡安汉人,在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的时候,他在朝中担任太仓令,隶属于大司农,主要负责地方郡国漕运粮食,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而同年在东汉朝廷发生一件影响比较大的事情,就是"废史立牧"。太常刘焉认为州刺史只有监察权没有行政权,无法应对突发的动乱的情况,要恢复设置州牧。一般认为这个举措为后来东汉军阀并立的局面提供了政治上的基础。

刘焉本意是想去最为偏远的交州,不过侍中董扶劝说他,益州有天子气(按《后汉书·方士传》的记载,对应的是蜀汉政权),于是刘焉就改变主意,改请求为益州牧。值得一提的是董扶是广汉郡绵竹人,也是益州人。他以益州有天子气的理由劝说刘焉到益州当州牧,足见他的野心,打算在刘焉身上进行一个投资。后来他也回到益州,成为蜀郡属国都尉。只不过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辞官回家。《方士传》中记载是因为汉桓帝去世,天下大乱。小编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刘焉在掌握了"东州士"这样一股力量之后对益州本土大户的强硬态度。

赵韪选择跟随刘焉回益州,大概也和董扶抱有同样的心理。太仓令这个官职满足不了赵韪,刘焉成为益州牧,在没有"东州士"的情况下,他很需要一些益州人士的支持。赵韪就是益州人,他符合刘焉的需求。所以赵韪也辞去太仓令的官职,跟随刘焉来到益州,成为刘焉的帐下司马,大概是为了应对各种起义军在州牧以下设置的官职。

到了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刘焉因为两个儿子刘范、刘诞参与到马腾韩遂李傕郭汜之间的战争中而死,加上绵竹(益州治所)一把大火,直接病死了。这个时候赵韪和治中从事王商认为刘璋的性格温仁,比较好控制,于是推举刘璋为益州牧。由于这个情况,赵韪在刘璋心中的地位应该是很重要的。

赵韪在刘璋治下的事迹

赵韪在刘璋治下,主要有两个事迹。第一是准备进攻荆州刘表。刘表与刘焉就不怎么对付,当初刘焉制造各种乘舆车具的时候,刘表就向东汉朝廷告状,其实这个时候东汉朝廷已经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益州这种封闭的环境。刘表的行为纯粹是恶心刘焉一下,把握一下道德制高点。等到刘焉去世,刘璋上位的时候,刘表立刻做出了动作。

从荆州进攻益州是非常困难的,刘备能够消灭刘璋是因为刘璋把他请到了益州,就是这种情况也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刘表对刘璋采取的动作是策反刘璋的部下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反叛刘璋。结果这次兵变失败了,甘宁等人被驱逐出益州。面对刘表的挑衅,刘璋也做出了回应,他以赵韪为征东中郎将,屯兵在巴郡的朐忍县,随时准备进攻刘表。不过根据史料来看,刘璋和刘表之间似乎并没有发生太大规模的战争,毕竟从益州进攻荆州也很困难,而且还有失败后撤退艰难的风险,刘备的"夷陵之战"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赵韪屯兵朐忍,可能更多是一种报复的态度或者防御刘表的进攻。

第二是劝说刘璋分巴郡。在汉桓帝时期,巴郡太守但望就上疏请求拆分巴郡,理由是巴郡实在是太大了,各种工作开展非常不便,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在兴平元年赵韪(《晋书》、《宋书》记载是初平元年,《华阳国志》记载兴平元年,小编以后者为准)又提出拆分巴郡的建议,将巴郡拆分为巴郡、永宁郡、固陵郡。后来被刘璋更名为巴西郡、巴郡、巴东郡。这个划分也被刘备创立的蜀汉政权所沿袭。在这一点上,赵韪对历史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赵韪反叛刘璋

虽然赵韪在刘璋手下得到重用,不过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还是反叛刘璋的统治。具体的缘由按照《三国志·蜀书·刘二牧志》的说法是"情好携隙",实际上这还牵扯到益州内部"东州士"与益州本土大户之间的尖锐矛盾。"东州士"可以说是刘焉非常依仗的一股力量,是一些从外部州郡逃难到益州的流民,成为刘焉压制益州本土大户的工具,另外"东州士"也得到了一定的待遇。

到了刘璋统治益州时期,刘璋对益州本土大户的态度相对于刘焉来说是比较缓和了,但是对"东州士"的态度却没有什么改变,还是放任和纵容。两者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被缓和。于是赵韪借助这样一种环境,与刘表暂时讲和,秘密与一些益州本土大户联合,然后率军杀回成都。蜀郡、广汉郡、犍为郡中纷纷响应赵韪。"东州士"与刘璋是一体的,与益州本土大户几乎没有调和的余地,所以拼命抵抗赵韪,最终击退了赵韪。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东州士"对刘璋忠诚,恰恰相反,在刘备入川的时候,益州本土大户整体对刘璋的忠诚度反而要强于"东州士",或许在这次叛乱之后,刘璋加强对益州本土大户的笼络。至于领导这次叛乱的赵韪,在被击败退守巴郡江州后,死于自己的部下庞乐、李异的反水。赵韪就这样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中消失,不过赵韪支持刘璋上位;促成"三巴"的行政划分;屯兵固陵(即巴东)对刘表对峙;起兵数万反叛刘璋,他在历史上的形象还是比较丰满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后汉书》

标签: 刘焉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历史上有人认为刘焉是东汉分裂为三国的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刘焉

    假如说三国的分治的一定要找出一个罪魁祸首的话,我想唯一的罪魁祸首就是汉室的气数,刘焉只是在其中狠狠地帮了一把, 加速了汉室的灭亡和军阀的崛起。历史上之所以有人说刘焉是东汉分裂为三国的罪魁祸首主要的原因是他给朝局的一个建议,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废史立牧”。东汉末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

  • 为何说刘焉才是分裂东汉,铸成三国乱局的罪人?只因他的一条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刘焉

    有历史观点认为,刘焉才是分裂东汉,造成军阀割据的罪魁祸首。其实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然正确。要说三国割据的局面完全是刘焉造成的肯定也不公平,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焉推动和加速了东汉朝廷的瓦解和军阀割据的进程。这都是因为刘焉的一条建议导致的结果。不过,即便刘焉不说,按照当时东汉朝廷的腐败程

  • 刘焉为何能在汉末脱颖而出?其实他来头要比刘备大得多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刘焉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刘焉,虽出自于汉鲁恭王刘余的旁出支脉,但也算是汉室宗亲,终究比起来历不明且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正宗多了。刘焉,这种“支庶家焉”的汉室宗亲,在东汉王朝里照样是头冠龙血凤髓的“国姓”纯钢帽子,手持金光闪闪的“刘氏”纯金名片。否则,刘焉就不可能以宗室身份当上中郎。《三国

  • 一位被低估的枭雄刘焉他若不死三国必有他一席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刘焉

    刘焉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汉章帝元和(84年-87年)年间,刘馀一支徙封竟陵。刘焉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职。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师祝恬(汉桓帝时司徒) 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中

  • 在《三国志蜀书》中,为何刘焉刘璋会在刘备之前?难道为私仇?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刘焉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名正言顺的成为晋公,晋位丞相,加九锡,他下令举兵攻打蜀汉,当时邓艾率三万多魏军向甘松、沓中等地出兵以牵制姜维,诸葛绪则率领三万多魏军向武街、桥头等地,以截断姜维的退路。而钟会则为三军统帅,统兵十余万从斜谷与骆谷进兵。虽然魏军顺利的占据了汉中,但姜维率领大军坐镇剑阁,与钟会大军

  • 刘焉有个远方亲戚,多年后夺了刘焉的地盘,还抢了他的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刘焉

    三国豪强刘焉是汉朝宗亲,他在天下大乱之前,没有及时劝谏皇帝痛改前非,反而提出了一个“废史立牧”的错误策略,朝廷下达这项命令后,地方豪强越来越膨胀,逐渐脱离了朝廷的管控。刘焉本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趁乱占据益州地区,成了一个不受朝廷约束的土皇帝。刘焉有个远方亲戚,此人在多年后夺了刘焉的地盘,还抢了

  • 刘备和刘焉父子究竟啥关系?《三国志》排名暗藏一个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豆豆子标签:刘焉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在六十五卷的《三国志》里,分为《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及《吴书》二十卷三部分。其中《魏书》中第一卷为《武帝纪》,有关曹操的传记;《吴书》中第一篇为《孙破虏讨逆传》,有关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的传纪。可是《蜀书》中

  • 刘备和刘禅、刘协、刘焉、刘璋、刘表、刘琦等人,都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刘焉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他们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都是货真价实的汉室宗亲,其中刘协还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那么他们和刘备都是什么关系呢?刘备和刘禅是父子关系,都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虽然有许多人怀疑他的汉室宗亲身份,但是根据《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和刘备的自述,刘备确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乃是西汉中山靖

  • 刘焉奔赴益州时,有三人甘愿辞官跟随,他们都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焉

    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在刘焉的建议下,汉灵帝正式改刺史为州牧,这确实有助于平定各地的黄巾起义,却也加剧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刘焉奔赴益州,开始担任益州牧一职。不过,因为益州刺史郤俭已被黄巾军杀害,所以,能够舍弃官职,并甘愿跟随刘焉的人自然是寥寥无几的。一、董扶董扶是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

  • 刘焉父子统治益州时的政治集团——“东州士”的组成、作用和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刘焉

    近年来,一提到蜀汉的内政,很多人都会提到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元老集团以及东州集团的交争。怎么邪乎怎么来。尤其是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斗争,更是津津乐道。比如荆州集团的首要人物诸葛亮废掉了东州集团的首要人物李严云云。这其实也不能算是空穴来风。东州集团在历史上也是有渊源的。不过小编下面要说的不是蜀汉看似刀